1913年11月5日,出生于英屬印度西孟加拉邦大吉嶺,原名薇薇安·瑪麗·哈特利,父親歐內(nèi)斯特·哈特利是不列顛印度軍隊的一個官員,母親名叫格特魯?shù)隆斮e遜·雅克耶。
1917年,父親被調(diào)遣到班加羅爾,薇薇安與母親則留在烏塔卡蒙德。格特魯?shù)略噲D培養(yǎng)她女兒的文學修養(yǎng),讓她閱讀安徒生、路易斯·卡羅和約瑟夫·魯?shù)聛喌隆ぜ妨值淖髌?,以及希臘神話故事。
1920年,父母將6歲半的她送到了英國倫敦附近的圣心女修道院寄宿學校,薇薇安在學校學會了鋼琴、小提琴等樂器。她在學校的密友是后來同樣成為女演員的莫琳·奧莎莉文,她告訴奧莎莉文自己夢想著要成為“一個偉大的演員”。
1931年,在歐洲游學的薇薇安返回英國,她發(fā)現(xiàn)一部莫琳·奧莎莉文出演的電影在倫敦西區(qū)上映并告訴父母自己夢想成為一個演員。父母非常支持她,成功通過考試的她進入英國皇家戲劇藝術(shù)學院學習。
1935年,在影片《欣欣向榮》中扮演了一個只有一句臺詞的女學生,以此開啟了自己的電影之旅,緊接著在出演了《鄉(xiāng)村紳士》。同年,采用“Vivien Leigh”作為藝名,并出演了《仰面大笑》、《君子協(xié)定》以及出演話劇《道德的面具》。
1938年,主演電影《牛津風云》,此片是其第一部在美國引起注意的影片。同年,主演電影《亂世佳人》,并憑此片成為第一名獲得奧斯卡殊榮的英籍女演員。
1940年,出演愛情片《魂斷藍橋》,塑造了一個沉靜的芭蕾舞演員形象。同年,與勞倫斯·奧利弗在百老匯主演了舞臺劇《羅密歐與茱麗葉》。
1941年,與勞倫斯·奧利弗雙雙出演《漢密爾頓夫人》,影片公映后得到評論界和公眾的一致好評,影片在美國受到歡迎,并在蘇聯(lián)獲得成功。
1943年,在北非巡演,為官兵表演。
1946年,出演了桑頓·懷爾德的戲劇《九死一生》以及影片《安娜·卡列尼娜》。
1951年,主演了田納西·威廉斯編劇的《欲望號街車》;和奧利弗演出了兩部關(guān)于克利奧帕特拉的戲劇,威廉·莎士比亞的《安東尼與克利奧帕特拉》和蕭伯納的《凱撒和克利奧帕特拉》。
1953年1月,和奧利弗一起演出舞臺劇《睡美人》。
1955年,主演了影片《蔚藍深?!贰M暝谏勘葋喌墓枢l(xiāng)斯特拉福鎮(zhèn)演出一季莎翁的戲劇,包括《第十二夜》、《麥克白》和《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
1959年,參加諾埃爾·科沃德的喜劇《Look After Lulu》的演出。
1961年,參加了影片《羅馬之春》的拍攝。
1961年7月到1962年5月,與梅里韋爾一起參加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拉丁美洲的巡演。
1963年,參演百老匯音樂劇《同志》并獲得了托尼獎最佳音樂劇女主角獎。
1965年,最后一次出現(xiàn)在銀幕上,在影片《愚人船》扮演一個失落的貴婦。
《安娜·卡列尼娜》、《愚人船》、《羅馬之春》、《凱薩與克麗奧佩拉》、《亂世佳人》、《欲望號街車》、《蔚藍深?!贰ⅰ痘陻嗨{橋》、《漢密爾頓夫人》、《21天》、《牛津風云》、《抬起頭來笑》等。
《九死一生》。
《同志》、《伯爵夫人》、《天使的決斗》、《茶花女》等。
1940年,獲第12屆最佳女主角-《亂世佳人》。
1952年,獲第24屆最佳女主角-《欲望號列車》。
1951年,獲第16屆沃爾皮杯最佳女主角-《欲望號列車》。
1953年,獲第6屆最佳英國女演員-《欲望號列車》。
1939年,獲第5屆最佳女主角獎-《亂世佳人》。
1951年,獲第17屆最佳女主角獎-《欲望號列車》。
1952年,獲Look成就獎年度最佳女演員-《欲望號列車》。
1957年,獲第1屆西班牙圣后迪獎特別獎特別獎-《欲望號列車》。
1957年,獲得法國文化交流委員會授予的“光榮騎士紅十字勛章”。
1960年,獲得好萊塢名人大道6773號紀念星。
1963年,獲第17屆托尼獎最佳女主角獎-《同志》。
1966年,獲第12屆法國水晶星獎最佳外國女演員獎-《愚人船》。
1999年,入選美國電影協(xié)會百年最偉大女明星。
費雯·麗有如此的美貌,根本不必有如此的演技;她有如此的演技,根本不必有如此的美貌,她是一位技藝絕頂?shù)呐輪T,但受到了美貌的阻礙。(奧斯卡評委會評、喬治·庫克評)
費雯·麗那雙灰藍色的眼睛既溫情脈脈又流露出貓一樣的狡黠,高貴的外表下壓抑著的瞬間即可爆發(fā)的情感力量。費雯麗沒有一絲的怯懦和造作,她的柔媚可人中混雜著驚人的桀驁不馴,這種非凡的個性可以讓一個女人在任何時候都與眾不同。(《亂世佳人》制片人大衛(wèi)評)
費雯·麗是非常迷人的女士,她使人傾倒的美貌經(jīng)常使人忽略了她作為一個演員的驚人成就。大美人很少成為偉大的演員—只是因為他們不必要這么做。費雯·麗不一樣:有抱負、有恒心、認真、經(jīng)常有靈感。(加森·卡寧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