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古城是一座歷史悠久、古跡眾多的的千年古城,也是浙江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定海古城以清康熙御賜“定海山”得名。唐名翁山生雛形,宋稱昌國城初成。舊時,城池依山面海,三面環(huán)水、西北倚山,歷以狀元橋為中心,東、南、西、北、中5條大街貫穿全城,樓下商鋪,樓上住人,前店后坊,屋隙成巷?,F古城內保存有明清時期的中大街、西大街、東大街、柴水弄、留方路等歷史街區(qū),文房四寶園作為古城核心區(qū)域之一于2024年10月1日開放,奎光閣、文筆峰、鐘書樓、東城門等成為公眾喜愛的文化打卡地。千年古城散布著許多年代久遠的古跡,留下了歷朝才子名人的足跡。歷史上,這里歷來還是一個軍事要塞,曾發(fā)生過鴉片戰(zhàn)爭定海保衛(wèi)戰(zhàn)。
定海英才薈萃,歷史上曾出過如朱葆山、劉鴻生、董浩云等近百位名人,這里還是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喬石、已故全國政協副主席安子介、全國政協副主席丁光訓、香港特首董建華的故鄉(xiāng)。
定海較負盛名的老街。定海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成長歷程,就記憶在老街的肌體里。老街并不寬,兩側是層層疊疊的老房子,依次排列著一家家百年老店。
定海的西大街、中大街是晚清商業(yè)街市,街寬4、5米,在當時來講算得上是真正的商業(yè)大街。建有上下二層、木制結構的封火墻,二層的檐廊是當年俯瞰街市繁華景色的最佳場所。
祖印寺位于定海昌國路,號稱“翁洲第一古禪林”,占地面積近萬平米,始建于后晉天福五年,后來幾經修葺形成了舟山本島上大型的佛寺。
定海留方弄、書院弄、柴水弄、東管廟弄、西大街、昌國路一帶,分布著藍理故居、董浩云故居、劉鴻生故居等許多造型奇特的故居宅室,這里的斗拱、大門、廳堂、門窗、藻井都獨具特色。
寧波白峰碼頭有發(fā)往定海鴨蛋山碼頭的輪船,上海有普通客輪、高速客輪發(fā)往定海港以及三江口。
2009年12月25日起,舟山跨海大橋大橋正式通車。自此之后,可以乘坐長途汽車往來舟山,從上海、寧波、杭州、紹興、新昌等多地出發(fā)都可直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