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娥湖位于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城西北5公里丹江上游,本名仙娥溪,1973年二龍山水庫建成, 蓄水成湖。湖面呈 “丫”字形,水域面積6000余畝,蓄水容量8100萬立方米。湖周山崖峻峭,風(fēng)光旖旎,仙娥削壁、溪岸桃花等景觀隔岸相望。湖中有島,廣約20畝;四周有山,起伏如龍,昂首與島相 向,狀如四龍戲珠,別成一大景觀。
仙娥湖湖區(qū)有仙娥峭壁、湖心島、關(guān)帝廟等景點(diǎn)。早在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眾多文人墨客不遠(yuǎn)千里跋涉來此吟詩放舟、游覽觀光,從那時(shí)起,該處已成為古都長安的旅游勝地。庫區(qū)兩岸懸崖峭壁,狀如刀切,峰巒峭峙,怪石嶙峋,林木蔥郁,溪流潺潺,鳥語花香,有一種幽清明凈的自然之美。
板橋河和丹江兩水交匯之處,孤峰獨(dú)立,構(gòu)成二龍戲珠的奇妙景觀。岸邊原有一群古廟,每年正月最后三天廟會(huì),三臺(tái)大戲(秦腔、二簧、眉戶)助興,吸引了川、陜、晉、豫、鄂諸省香客前來朝拜。石羊、石牛、石蛙、金雞報(bào)曉,屹立江岸;王母娘娘的梳妝臺(tái)、胭粉盒遺在岸邊;仙娥峰上的“仙娥削壁”和丹江南岸的“溪岸桃花”,被列入“商州八景十觀”。
水繞山轉(zhuǎn),迂回彎曲,好像兩條巨龍盤臥,觀天枕地。在二河交匯中心,有廣約20畝的孤島一座,島上廣植桃樹,煙花三月,鶯飛草長,花明千樹,色蘸春溪。周圍四條山系象巨龍向中心島吸水,山水相映,倒影屹立,風(fēng)拂湖面,龍躍欲飛。由昔日的“二龍戲珠”變成了今朝的“四龍戲珠”,形象之絕妙,難以言表。陰雨霧天,煙云繚繞,金秋霞影,湖光反照,好似“海市蜃樓”,非常壯觀。
1973年,水利建設(shè)者在“仙娥溪”下方修起了大壩,將丹江攔腰截?cái)?,水位上升?shù)十米,形成了人工湖,名曰“仙娥湖”。從大壩到東西兩河回水線,各長1000多米,水闊6000余畝,湖中養(yǎng)魚,湖面蕩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