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民族大學創(chuàng)建于1952年3月,前身是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廣西分院,是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和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在長期的辦學歷程中,學校砥礪出“厚德博學、和而不同”的校訓,形成了“團結共進、傳承創(chuàng)新”的校風、“精益求精”的教風、“勤學躬行”的學風。學校校園環(huán)境幽美靜謐,建筑風格古樸典雅,人文氛圍深厚濃郁,具有鮮明的壯鄉(xiāng)民族特色和東南亞異域風情,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曾入選《環(huán)球人文地理》中國九所最富有詩情畫意的大學之一。
學校有相思湖、思源湖和武鳴校區(qū),開設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yī)學、管理學、藝術學、交叉學科等學科門類數十個全日制普通本科專業(yè),擁有民族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化學工程與技術、科學技術史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民族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化學工程與技術、數學、法學等廣西一流學科,工程學、化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學校是教育部首批國家外語非通用語種本科人才培養(yǎng)基地、教育部第二類特色專業(yè)建設點及“本科教學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專業(yè)綜合改革試點高校、教育部首批國別和區(qū)域研究基地。學校于1964年開設越南語和泰語,是廣西開設東盟語種最早和最多的高校,目前開設有越南語、老撾語、泰語、柬埔寨語、緬甸語、印度尼西亞語、馬來語等7個非通用語種本科專業(yè),擁有國內最為豐富的越南語文獻中心、詩琳通公主泰文資料中心、東盟文獻中心。在泰國、老撾、印度尼西亞分別設立孔子學院,是廣西在國外設立孔子學院最多的高校之一。
1950年11月24日,學院創(chuàng)立。中共廣西省委會和廣西省人民政府根據政務院第60次政務會議批準的《培養(yǎng)少數民族干部試行方案》和《籌辦中央民族學院試行方案》精神,報經中南軍政委員會批準,籌建中央民族學院廣西分院。由省財政撥款40億(舊人民幣)為辦校經費。由廣西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和中央民族學院雙重領導。
1952年3月19日,在省人民政府會議廳隆重舉行中央民族學院廣西分院正式成立暨第一期干部訓練班開學典。
1953年2月24日,中南軍政委員會民族事務委員會發(fā)文,將中央民族學院廣西分院改名為“廣西省民族學院。
1953年4月遷址西鄉(xiāng)塘。校址遷至南寧市西鄉(xiāng)塘。在現校址建成樓房4棟及飯?zhí)谩⒃∈业雀綄俳ㄖ?588平方米。1958年6月7日,經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批準,“廣西省民族學院”更名為“廣西民族學院”。
1956年9月22日,中共廣西省直機關黨委批準:成立中共廣西省民族學院委員會。同年11月9日,中共廣西省委批示:同意中共廣西省民族學院委員會直接由中共廣西省機關黨委領導。
1960年6月,創(chuàng)辦大學系科。南寧師范學院(其前身為廣西教師進修學院)與廣西民族學院合并。同年8月,學院成立漢語言文學系、歷史系和政治???。漢語言文學、歷史兩個專業(yè)為本科,學制四年;政治專業(yè)為???,學制二年。至此,學院成為一所擁有政治、漢語言文學、歷史三個系,以及數學、物理、化學、外語四個專修科,干訓、預科兩個部的多科性的民族高等學校。
1963年9月,廣西教師進修學院(現南寧師范大學)從廣西民族學院分離。
1981年12月,學位制度的建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廣西民族學院為首批授予學士學位的高等學校。
2005年10月19日西校區(qū)建設起步。學校與相思湖新區(qū)管理委員會在南寧市政府會議中心正式簽訂西校區(qū)建設用地協議。
2006年2月14日,教育部批準更名為廣西民族大學,5月,廣西民族學院更名為廣西民族大學。
2013年,廣西民族大學獲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外國語言文學、民族學、中國語言文學3個一級博士學位授權點。
2023年5月18日,廣西民族大學民歌學院舉行揭牌成立儀式。
2025年3月14日,廣西民族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揭牌儀式在創(chuàng)新樓舉行。4月22日,廣西民族大學入選第二批中華民族共同體學交叉學科試點高校。5月,廣西民族大學老撾研究院揭牌成立。
以上信息源自官網,數據截止至2025年6月,請以官網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