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書院,創(chuàng)建于清嘉慶九年。現在,位于北侖大碶街道的靈山書院是一所集小學、初中于一體的學校。
靈山書院時期重視知識,崇尚科學,率先開設英語教學。靈山學堂時期確立“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尚公、尚武、尚實”教育宗旨。靈山學校時期試行“道爾頓制”和“杜威教育法”,開創(chuàng)勤學務實校風,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不受年級限制,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個性特長和積極性,可以學習不同年級的課程,經考試合格可以跳級,提前畢業(yè)。是期,學校曾聘請林森(國民政府主席)、蔡元培、陶行知、夏丏尊、鄭振鐸等名流為校董;延請有真才實學的學者執(zhí)教:沐紹良(后曾為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生物學會會員)、陸仲任(作曲家、后曾任廣州音樂院院長)、仇宇(后曾任中國美協副主席)、李平之(作曲家、后曾任寧波市音協主席)等。學校校風正、學風好、教學嚴謹、人才輩出:名宦王榮商、曹珊泉進士及第官到翰林,學者虞輝祖、鐘觀光、虞和欽著書立說,創(chuàng)刊《科學世界》向國人介紹科學知識,以勃國勢,魯彥鄉(xiāng)土文學獨樹一幟;周大風《采茶舞曲》唱響大江南北。
根據北侖《靈山學校校史》記載:靈山書院創(chuàng)建于清嘉慶九年(1804年),由鄉(xiāng)賢、鎮(zhèn)??h(當地時屬鎮(zhèn)海)優(yōu)貢生鄔斝捐田100畝創(chuàng)辦,如今校史館內還藏有清代浙江巡撫阮元撰寫、書法家梁同書書寫的碑文《鎮(zhèn)??h新建靈山書院記》,這也是為了紀念鄔斝的義行而鐫刻的。
由清代乾嘉時期人鄔斝創(chuàng)辦的靈山書院,曾幾經易名,2017年再次改回原名。近代以來,靈山書院孕育了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如胡焦琴、王文龍、李長來、李健民等烈士,曾任浙江省副省長的王博平、王起等黨政干部,虞祖輝、虞和欽、鄔行模等學者和科技界領軍人物,被魯迅先生稱為鄉(xiāng)土文學中成就最高作家之一的魯彥,科學童話大師魯克,以一曲《采茶舞曲》唱響大江南北的作曲家周大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