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記載,大象很早就成了人類的朋友,并成為人類有用的工具。大象非常聰明,能開辟場地,還能把死去的同伴安埋在落葉枯枝之中。大象壽命很長,一般能活到70歲左右,它在10歲到15歲性成熟,懷孕期長達22個月。大象分布極廣,大約在四千萬年以前,除了大洋洲和南極洲 以外,各洲都有它的足跡,然而現(xiàn)在主要有亞洲象和非洲象兩大類。
非洲象分布于非洲東部、中部、西部、西南部和東南部等廣大地區(qū),北起蘇丹草原,南至南非腹地,東從東非沿岸,西達西非赤道一帶,主要棲息于熱帶草原和稀樹草原地區(qū)。
分布國家:安哥拉,博茨瓦那,布基納法索,喀麥隆,中非共和國,乍得,剛果,科特迪瓦,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塞俄比亞,赤道幾內(nèi)亞,加蓬,加納,幾內(nèi)亞,幾內(nèi)亞比紹共和國,肯尼亞,利比里亞,馬拉維,馬里,莫桑比克,納米比亞,尼日爾,尼日利亞,盧旺達,塞內(nèi)加爾,塞拉利昂,索馬里,南非,蘇丹,斯威士蘭,坦桑尼亞,多哥,烏干達,贊比亞,津巴布韋。
非洲象生活在熱帶森林、叢林和草原地帶,它是現(xiàn)存大的陸生哺乳動物。群居,要由一只雌象率領(lǐng),日行性,無定居。以野草、樹葉、樹皮、嫩枝等為食。 繁殖期不固定,孕期約22個月,每產(chǎn)1仔,13~14歲性成熟,壽命70年。北京動物園1954年開始飼養(yǎng)展出。
非洲象是現(xiàn)存大的陸生哺乳動物,它的體長6~7.5米尾長1~1.3米,肩高4.5米,體重7000公斤。最高紀錄為一只雄性,體全長11米(包括鼻子和尾巴),前足圍二米,體重13000公斤。最大的象牙紀錄為長350厘米,重約107千克。已滅絕的北非非洲草原象相對小的多,只有3.4至3.7米高,重約8.9噸,體型于非洲森林象相仿。
非洲象的耳朵非常大,上下可長達1.5米。前足五蹄、后足三蹄,有21對肋骨和最多26個尾椎骨。非洲象的前額突起,背部更加傾斜,肩部是最高點,鼻端有兩個指狀突,雌、雄均有長獠牙,但雌性的小得多。體長6-7.5米,尾長1-1.3米,肩高3-4米,體重5-7.5噸。 非洲象是陸生哺乳動物中體型最的,比亞洲象稍大,可以通過大如蒲扇的耳朵將其同亞洲象區(qū)分開來。亞洲象耳朵更圓、更小。大象的耳朵可以散發(fā)熱量,保持身體涼爽,但有時非洲大陸的溫度實在太高了。大象對水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親切感,喜歡將水吸入象鼻,然后噴到全身。之后,它們常常會給皮膚噴上一層具有保護作用的泥土。 大象長長的鼻子不僅可用來聞味、呼吸、吹號、喝水,還能用來抓東西,尤其是美餐。單單象鼻就有大約10萬塊肌肉。非洲象長鼻末端有2個指狀突起,非常敏感和靈巧,可以用來抓小東西,亞洲象僅有一個。雄性和雌性非洲象都有長牙,去尋找食物和水,將樹皮從樹干上撕下來。
普通非洲象,又名草原象,是非洲象屬下的一種,是世界陸地上大的哺乳動物,廣泛分布于非洲大陸。是草食性動物,一天要有16個小時用來采集食物,它們的消化系統(tǒng)效率不高,只有40%的食物可以被吸收,一天一只成年象可以吃進225公斤食物。野生普通非洲象壽命65-70歲。
雄性普通非洲象,平均肩高3.3米,重量5.5噸; 雌性普通非洲象,平均肩高2.8米,重量3.7噸。 普通非洲象體型較大,毛色為灰色,后臀與前肩同高,象牙極長,并向上彎曲。象的耳朵很大,有豐富的血管以便散熱,尾巴不長,頂端有毛刷。
成年雄性普通非洲象是獨居生活,性情易怒,在受到刺激是會進入“狂暴狀態(tài)”,這是它會攻擊任何的事物,異常兇險。象群由年長的雌性帶領(lǐng),它根據(jù)經(jīng)驗選擇有水源的的遷移路線。
雌性普通非洲象孕期22個月,是哺乳動物中長的。每胎產(chǎn)1仔,新生幼象肩高大約90厘米,重量大約100公斤。獅子和鱷魚的攻擊是小象成活的大威脅。野生普通非洲象壽命65-70歲,圈養(yǎng)的壽命可達80歲以上。
普通非洲象,廣泛分布于非洲大陸。主要包括:肯尼亞,坦桑尼亞,莫桑比克,南非,埃塞俄比亞,尼日爾,乍得,布基納法索,中非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烏干達,盧旺達,贊比亞,馬拉維,津巴布韋,博茨瓦納,加蓬,剛果,安哥拉,科特迪瓦,加納,多哥,貝寧,尼日利亞,喀麥隆,赤道幾內(nèi)亞,加蓬,剛果,安哥拉,納米比亞,塞內(nèi)加爾,塞拉利昂等。
亞洲象分布于中國云南省南部。國外見于南亞和東南亞地區(qū)。
亞洲象(又名亞洲大象)生活于熱帶森林、叢林或草原地帶。群居,由一只雌象率領(lǐng),無固定棲地,日行性。視覺較差(主要是由于象的睫毛比較長所以影響視力),嗅、聽覺靈敏,炎熱時喜水浴。晨昏覓食,以野草、樹葉、竹葉、野果等為食。繁殖期不固定,孕期20~22個月,每產(chǎn)1仔,9~12歲性成熟,壽命70~80年。北京動物園1951年飼養(yǎng)展出,1964年繁殖成功。
亞洲象是列入《國際瀕危物種貿(mào)易公約》瀕危物種之一的動物,也是我國一級野生保護動物,我國境內(nèi)現(xiàn)僅存300余頭。
亞洲象的智商很高,性情也溫順憨厚,非常容易馴化。在東南亞和南亞的很多國家(尤其是泰國和印度)的公民都馴養(yǎng)它們用來騎乘、服勞役和表演等。表演、騎乘和勞役的訓(xùn)練過程往往十分殘酷,馴獸師使用尖利的象勾和持續(xù)的毆打摧毀它們的意志,迫使它們屈服。這一過程會對它們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因此用于表演、騎乘和勞役的亞洲象往往存在嚴重的行為異常。
大象廣泛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南亞及東南亞以至中國南部邊境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qū);主產(chǎn)于印度、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國。中國云南省西雙版納地區(qū)也有小的野生種群。非洲象和非洲森林象則廣泛分布于整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陸,喜歡群居。
亞洲象歷史上曾廣布于中國長江以南的南亞和東南亞地區(qū),現(xiàn)分布范圍已縮小,主要產(chǎn)于印度、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國。中國云南省西雙版納地區(qū)也有小的野生種群。非洲象則廣泛分布于整個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陸(北非的亞種于19世紀初期左右全部滅絕)。象棲息于多種生境,尤喜叢林、草原和河谷地帶。
它們主要外部特征為柔韌而肌肉發(fā)達的長鼻和扇大的耳朵,具纏卷的功能,是象自衛(wèi)和取食的有力工具。
亞洲象肩高3.7至4.1米。體重3至5噸,非洲象肩高4.3至4.5米體重5.5至8噸,非洲森林象平均肩高不超過2.7米,體重3.5噸。象頭大,耳大如扇,四肢粗大如圓柱以支持巨大身體,膝關(guān)節(jié)不能自由屈伸,鼻長幾乎與體長相等,呈圓筒狀,伸屈自如;象鼻全部是由肌肉組成的,鼻孔開口在末端,鼻尖有指狀突起,能揀拾物品,象鼻非常靈活自如,可以撿拾重達1噸的物體,也可以撿拾花生那樣小的食物。
中南亞的象屬 或者非洲的 非洲象屬 中的一種,皮膚堅厚,無毛,長有一條長的柔韌的可以卷曲的鼻子,上顎二門齒發(fā)展為長而彎的象牙。非洲象屬有巨大的扇形狀的耳朵。
上頜具1對發(fā)達門齒,終生生長,非洲象門齒可長達3.3米,亞洲象雌性長牙不外露;上、下頜每側(cè)均具 6個頰齒,自前向后依次生長,具高齒冠,結(jié)構(gòu)復(fù)雜。每足5趾,但第1第5趾發(fā)育不全。被毛稀疏,體色淺灰褐色。雄象睪丸隱于腹腔內(nèi);雌象前腿后有2個乳頭,妊娠期長達 600多天(22個月),一般單胎。非洲象,體型較大,耳大,鼻末端有2個指狀突起;亞洲象體形較小,體重較輕,耳小,鼻末端有1個指狀突起。
象是群居性動物,以家族為單位,由雌象做首領(lǐng),每天活動的時間,行動路線,覓食地點,棲息場所等均聽雌象指揮。而成年雄象只承擔保衛(wèi)家庭安全的責任。有時幾個象群聚集起來,結(jié)成有上百只大象的大群。
大象可以用人類聽不到的次聲波交流,在無干擾的情況下,一般能傳播11千米,如果遇上氣流導(dǎo)致的介質(zhì)不均勻,只能傳播4千米,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還要交流,那象群會一起跺腳,產(chǎn)生強大的“轟轟”聲,這種方法最遠可傳播32千米。那遠方的大象如何聽到呢?總不能把耳朵貼在地上聽吧?其實大象用骨骼傳導(dǎo),當聲波傳到時,聲波會沿著腳掌通過骨骼傳到內(nèi)耳,而大象臉上的脂肪可以用來擴音,動物學(xué)家把這種脂肪稱為擴音脂肪,許多海底動物也有這種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