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盛魁,在百年前的草原上,這是一個響當當?shù)拿枴4笫⒖烫?,被譽為“草原第一商號”,這個由漢人在草原上建立起的巨大事業(yè),堪稱是蒙漢乃至中俄貿易的一座里程碑,也為民族交流、融合刻下了不可磨滅的一筆。
行事略帶莽撞、性格直來直去、重義氣腦子快的王相卿,父母早逝跟著姐姐一家長大,他是眾人口中愛吹牛的“王二娃子”,他“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地看上了皇商孫家的小姐孫香玉(周顯欣飾)。屢遭孫家少爺孫文舉(劉奕君飾)的奚落、欺侮,王相卿決定背上行囊去當隨軍民夫,跟著康熙皇帝征討蒙古葛爾丹的叛軍闖蕩草原。就是在此,他遇上了張杰和史大學。身為民夫隊伍中的百夫長,史大學為人小氣摳門,不得人心,王相卿不斷與其發(fā)生沖突。這時候,牽著一峰駱駝的張杰出現(xiàn)了,王相卿發(fā)現(xiàn),這個外來者居然是自己的“同鄉(xiāng)”,興奮不已更兄弟相稱。但沒想到,他人生中第一次大難,也是第一次轉機,就這樣出現(xiàn)了。
電視劇《大盛魁》由“創(chuàng)業(yè)”、“興業(yè)”、“歇業(yè)”三部曲組成,跨度與大盛魁的歷史相始終:
第一部“創(chuàng)業(yè)”可稱中國版《貧民窟的百萬富翁》,講述大盛魁三位創(chuàng)始人的奮斗故事,以及他們與蒙、漢、回、滿等民族靠著一峰峰駱駝,風餐露宿、爬冰臥雪,開辟了橫跨歐亞的國際商道——茶葉之路和實現(xiàn)百年傳承中的矛盾與斗爭。
第二部“興業(yè)”根據(jù)內蒙古著名作家鄧九剛的長篇小說《大盛魁商號》改編。19世紀中后期,在近代中國承受歷史大變局、中西“商戰(zhàn)”興起的背景之下,以王廷相、古海燈大盛魁新一代管理者為主角,表現(xiàn)他們如何勵精圖治,前赴后繼,最終不負前人,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
第三部“歇業(yè)”的內容最具悲壯色彩。20世紀初,世界和中國國內格局都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大盛魁的命運也由此走到了終點。
三部戲通過錯綜復雜的矛盾糾葛,不同民族的相互交融和眾多人物的愛恨情仇,在制度建設的層面上,弘揚了中國商人自強不息,堅忍不拔,以義為利,以德為鄰的精神之魂。
于震 飾 王相卿
簡介 大掌柜
喬振宇 飾 張杰
簡介 盜馬賊
吳連生 飾 史大學
周顯欣 飾 孫香玉
鄭玉 飾 孫書同
蘇麗 飾 鳳娘
劉奕君 飾 孫文舉
午馬 飾 老采頭
王繪春 飾 費揚古
王卓 飾 錢寬子
王相卿
演員 于震
大掌柜,為人坦蕩重情義,敢闖敢想,是蒙古大草原上稱雄的商業(yè)傳奇。
出身貧苦,早年因為生活所迫當過傭工,清軍平叛時是一名隨軍民夫。歷經(jīng)磨難,經(jīng)過數(shù)十年苦心經(jīng)營,最終把“大盛魁”辦成旅蒙晉商專做蒙俄貿易、員工達6000余人、商隊駱駝近2萬頭、年貿易總額達上千萬兩銀子的著名大商號,成為壟斷外蒙市場的商界巨頭。
張杰
演員 喬振宇
人稱“張三爺”,滿身匪氣,能說會道。
自幼父母雙亡,流落至哥薩克土匪窩長大成人,從小便學會了一手騎馬盜馬的好本事。多年草原生活使其精通多種族語言,擅長談判。早期奔放不羈,痞氣中帶著一絲狡詐,混跡草原與各路人打交道,桀驁不馴。和王相卿不打不相識,偷了三次害了兩次之后反而被王相卿感化,與其結成兄弟并開始經(jīng)商,一起成就大清第一商號“大盛魁”的偉業(yè)。
史大學
演員 吳連生
精于算計。是歸化城(今呼和浩特)有名的“一掌經(jīng)”,單憑著手掌上的點、捻、盤算,就能把復雜的賬面料理得一清二楚。
孫香玉
演員 周顯欣
女,皇商孫家的小姐,孫文舉的妹妹。與王相卿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羈絆。
孫文舉
演員 劉奕君
“皇商”孫家少爺。倚仗著其身份和孫家厚實的家業(yè)基礎,一直打壓王相卿,欲置其于死地。
這三部戲通過錯綜復雜的矛盾糾葛,不同民族的相互交融和眾多人物的愛恨情仇,在制度建設的層面上,宏揚了中國商人自強不息,堅韌不屈,以義為利,以德為鄰的精神之魂。(和訊網(wǎng)評)
曲名 作詞 作曲 演唱 備注
《一直走》 王志云 王星銘 額爾古納樂隊 主題曲
1.喬振宇在劇中顛覆形象,飾演“馬賊”,首次挑戰(zhàn)說蒙語、騎駱駝等。
2.《大盛魁》是喬振宇的轉型力作。加盟該劇的消息甫一發(fā)出,其熱情粉絲便在各論壇為偶像打氣,并趕在喬振宇進組之前從全國各地趕到北京提前為他慶生。
3.拍戲第二天,冷空氣來襲,劇組主創(chuàng)們卻直呼“天公作美”。因為當時劇組正拍攝的場景,劇本所需環(huán)境便是風雪交加的惡劣天氣。因此,導演王新民緊急調度,將拍攝內容臨時調換,將雪景利用起來,完成全劇的重要部分。
4.參與《大盛魁》制作的服裝設計師鐘佳妮,不僅認真研讀劇本,還查閱大量史料和繪畫作品,特別對清朝初期的蒙古族服飾進行了深入研究,盡其所能還原歷史人物風貌,用服裝展現(xiàn)人物性格和命運。
5.于震在拍攝一場的戰(zhàn)場戲中受傷。先是被劇中壯碩的蒙古大汗實實在在踹了一腳。之后,為了達到最佳效果,導演設計了幾個不同動作、機位,于震被踹得在地上翻滾。當這個鏡頭終于完成時,于震的手腕不慎在摔倒時扭傷,然而敬業(yè)的于震在簡單噴過藥劑之后,又迅速投入到工作。
6.喬振宇首次嘗試20歲到60歲的演繹跨度,首次嘗試老年造型。
7.戲中所穿的蒙古靴材質在嚴寒中會變硬。喬振宇穿著硬靴爬山、策馬,等到收工脫下一看,兩只腳的大拇趾都已變成紫色。但從現(xiàn)場表現(xiàn)來看,他演繹的張杰瀟灑、機靈,絲毫看不出受傷和嚴寒對其表演狀態(tài)的影響。
8.于震飾演的“王相卿”有一時期頗為落魄,幾乎命喪草原。在近零下二十度、一望無際的冬日草原上,現(xiàn)場工作人員都用圍巾、脖套等裝備,將頭臉捂嚴實。于震則完全地感受風雪的“撫摸”,還得躺倒在雪地中食雪充饑,在拍攝遠景時,于震更是上演了獨行雪地中屢屢摔倒的戲碼。但他的幽默細胞沒被冷空氣凍結,拍攝間隙,于震笑言,后期制作的時候,應該在這個(食雪)畫面上加幾個字兒,寫上“誰有我慘?!”讓現(xiàn)場工作人員都笑了起來。
9.拍攝中,王新民導演已六十的年紀,在現(xiàn)場奔走,與演員溝通、與攝影討論機位、盯監(jiān)視器。每天收工后,他還琢磨劇本,不斷修改完善。在連續(xù)高強度工作之下,王新民導演病倒。趕往醫(yī)院輸液治療、短暫休息之后,第二天他又出現(xiàn)在現(xiàn)場,敬業(yè)態(tài)度讓全組演職人員贊嘆。
10.導演王新民透露,不拍戲的時候他(喬振宇)會結交很多內蒙的朋友,向他們了解一些內蒙的風俗習慣,這對他的表演很有幫助。
11.全劇中的重頭戲之一,清軍征討葛爾丹叛軍的戰(zhàn)爭戲,時間背景在冬天。劇組調動大批駝隊、馬隊和群眾演員,力爭將戰(zhàn)爭的恢弘場面重現(xiàn)在熒屏上。但天氣的寒冷、地面的冰滑讓駿馬幾乎無法飛奔。
拍攝戰(zhàn)爭的爆破場面時,在布置好炸點后,工作人員還需要往炸點上澆上水,低溫之下,幾分鐘的工夫,炸點上就蒙上了一層冰。盡管如此,劇組工作人員還是努力克服自然環(huán)境的惡劣,認真地將戰(zhàn)爭的宏大場面完美地呈現(xiàn)。
創(chuàng)作背景
《大盛魁》首次將中國近代史上最大的跨國貿易商號大盛魁搬上熒屏。大盛魁崛起于清代的內蒙古草原。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為解決西征葛爾丹的清軍后勤給養(yǎng),康熙帝決定征調內地大批商賈及民夫隨軍出塞,由此逐步放開了明清以來統(tǒng)治者長期執(zhí)行的對蒙古地區(qū)“禁邊”政策,拉開了歷史上“走西口”移民壯舉的序幕。就是這西遷的洪流,催生了中國商業(yè)史一個偉大的奇跡:三個來自社會底層的山西漢子,王相卿、史大學和張杰通過數(shù)十年的艱苦奮斗,歷經(jīng)常人難以想象的挫折磨難,以無錢無權無勢的平民身份融入茫茫草原,創(chuàng)建了“草原第一商號”——大盛魁。大盛魁跨越清代,見證了民國的誕生,直至解放前夕關門歇業(yè),綿延近三百年。其鼎盛之時,擁有包括漢、蒙、回、滿等各族員工近萬人,國內外分號八十二家,駱駝二萬多峰,資產(chǎn)超過白銀一億兩,若以銀鋪路,能從北京一直鋪到烏蘭巴托,經(jīng)商足跡遍及全國各省及俄羅斯和中亞諸國,雄踞塞外而傲視天下。
劇本創(chuàng)作
為了把這部歷史大戲拍成精品,導演王新民組建的老、中、青三代編創(chuàng)隊伍,深入內蒙、山西、陜西、河北等地,遠赴俄羅斯和蒙古國,考查調研,收集素材數(shù)百萬字,劇本數(shù)易其稿。
主創(chuàng)團隊
曾經(jīng)成功執(zhí)導過《東方商人》、《燕子李三》、《連城訣》、《鐵道游擊隊》等劇的導演王新民擔任《大盛魁》的總導演。出于對家鄉(xiāng)的熱愛,王新民從2006年開始籌備《大盛魁》的拍攝,力圖將其拍成國內第一部全景式反映中國近代民族商業(yè)輝煌、涉及中俄貿易史、深入探討東方財富觀的電視劇作品。
劇本創(chuàng)作隊伍老、中、青三代齊全。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制片廠資深攝影師汪洋掌鏡。劇組力邀曾獲得過多項國際知名服裝設計大獎,并為多部影視作品如《笑傲江湖》、《五月槐花香》、《康熙微服私訪記》等設計服裝的金牌服裝設計師鐘佳妮設計全劇服裝。鐘佳妮為主角的每個時期都設計了多款服裝,從大跨度上符合時代的發(fā)展,從細節(jié)上符合人物的個性。
部分演員從內蒙古衛(wèi)視的選秀節(jié)目《絕對有戲》選拔產(chǎn)生。
道具場景
《大盛魁》全劇都采用實景拍攝。劇組建設的拍攝景地有大盛魁總號拍攝景地、駝道拍攝景地、濕地公園拍攝景地、草原拍攝景地。大盛魁總號拍攝景地是以大盛魁總號遺址為中心,建設大盛魁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園。
駝道拍攝景地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區(qū)攸攸板鎮(zhèn)段家窯村,此處是古代北出陰山的唯一通道,至今還完整保留著10公里長的千年駝道遺跡。濕地公園拍攝景地在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區(qū)境內的濕地公園內搭建,將再現(xiàn)玉泉井、四眼井、大召前街、牛橋等老歸化城的標志性景觀,劇中一些江南風景也在這里拍攝。草原拍攝景地在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境內,用于拍攝蒙古國和俄羅斯的異國風情。三個項目將隨著電視劇的完成再現(xiàn)大盛魁商號的雄姿和萬里茶路的壯麗景觀,使茶葉之路成為內蒙古又一黃金旅游項目。
2009年5月9日,電視劇《大盛魁》暨大盛魁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園啟動儀式”新聞發(fā)布會在北京舉行。
2009年10月30日,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區(qū)段家窯村的拍攝基地舉行開機儀式,喬振宇身著蒙古族傳統(tǒng)服飾代表劇組現(xiàn)場跳蒙古舞;劇組陸續(xù)轉場內蒙、北京、山西等多地取景。首先開赴赴呼和浩特地區(qū),集中拍攝第一部中駝隊、馬群及戰(zhàn)爭等大場面和草原、沙漠、戈壁等相關春夏外景。2009年12月下旬,結束第一階段的冬景拍攝。2010年3月,在北京開始第二階段的拍攝。2010年3月中旬,再次移師內蒙古進行拍攝。于2010年7月底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