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園小梅二首》是宋代詩人林逋創(chuàng)作的七言律詩組詩作品。這首組詩突出地寫出梅花特有的姿態(tài)美和高潔的品性,以梅的品性比喻自己孤高幽逸的生活情趣。作者賦予梅花以人的品格,作者與梅花的關(guān)系達到了精神上的無間契合。
第一首詩開頭先寫梅花的品質(zhì)不同凡花。頷聯(lián)從姿態(tài)和香氣上完美地表現(xiàn)出梅花的淡雅和嫻靜。頸聯(lián)從霜禽、粉蝶對梅花的態(tài)度,側(cè)面加強前一聯(lián)描繪出來的梅花的美。最后說可以親近梅花的,幸喜還有低吟詩句那樣的清雅,而不須要酒宴歌舞這樣的豪華。
第二首詩首聯(lián)寫梅花像是剪碎的絲織品,自然且畫不出來。頷聯(lián)寫梅花享受春晚日落而受不住寒冷霜夜,表達出詩人對梅花的無比深情。頸聯(lián)把“鄰僧”和“俗客”對舉,用以贊美梅花孤高絕俗的品性。尾聯(lián)描寫落下的梅花打著走在江南路上吟詩者的馬鞍,以此作結(jié),饒有情趣。
這組詩著意寫意傳神,采用側(cè)面烘托的方法,渲染梅花清絕高潔的風(fēng)骨,極富神韻。
山園小梅二首
其一
眾芳搖落獨暄妍⑴,占盡風(fēng)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⑵,暗香浮動月黃昏⑶。
霜禽欲下先偷眼⑷,粉蝶如知合斷魂⑸。
幸有微吟可相狎⑹,不須檀板共金樽⑺。
其二
剪綃零碎點酥乾⑻,向背稀稠畫亦難⑼。
日薄從甘春至晚⑽,霜深應(yīng)怯夜來寒。
澄鮮只共鄰僧惜⑾,冷落猶嫌俗客看。
憶著江南舊行路,酒旗斜拂墮吟鞍⑿。
⑴暄(xuān)妍:景物明媚鮮麗,這里是形容梅花。
⑵疏影橫斜:梅花疏疏落落,斜橫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疏影,指梅枝的形態(tài)。
⑶暗香浮動:梅花散發(fā)的清幽香味在飄動。黃昏:指月色朦朧,與上句“清淺”相對應(yīng),有雙關(guān)義。
⑷霜禽:羽毛白色的禽鳥。根據(jù)林逋“梅妻鶴子”的趣稱,理解為“白鶴”更佳。偷眼:偷偷地窺看。
⑸合:應(yīng)該。斷魂:形容神往,猶指銷魂。
⑹狎(xiá):玩賞,親近。
⑺檀(tán)板:檀木制成的拍板,歌唱或演奏音樂時用以打拍子。這里泛指樂器。金樽(zūn):豪華的酒杯,此處指飲酒。
⑻綃(xiāo):生絲綢。酥:酥酪一般的。乾(gān):枝干。
⑼向背:面向和背對的姿態(tài)。稀稠:疏疏密密的布局。
⑽日薄:日落。從:任從。甘:甘心。
⑾澄鮮:清新。
⑿吟鞍:指吟詩者所騎的馬鞍。
其一
百花落盡后只有梅花綻放得那么美麗、明艷,成為小園中最美麗的風(fēng)景,梅枝在水面上映照出稀疏的倒影,淡淡的芳香在月下的黃昏中浮動飄散。冬天的鳥要停落在梅枝上先偷偷觀看,夏日的蝴蝶如果知道這梅花的美麗應(yīng)該大概會喜愛至銷魂。幸好可以吟詩與梅花親近,既不需要拍檀板歌唱,也不用金樽飲酒助興。
其二
像剪碎的絲綢點綴著酥酪般的枝干,要畫出那姿態(tài)和布局確實為難。盡情享受著日落春晚,影單應(yīng)當(dāng)怯怕霜重夜寒。澄潔鮮艷只與相鄰的高僧共惜,冷落孤傲猶嫌被俗人一看。想起舊時在江南的旅途上,香魂飄落于酒旗下行吟的馬鞍。
這組詩具體創(chuàng)作年代已無法考證。林逋是宋代著名隱士,年輕時漫游江淮,四十余歲后隱居杭州西湖,結(jié)廬孤山。喜梅與鶴,自謂以梅為妻鶴為子,一生寫了不少詠梅詩篇,這組詩即是其中最有名的兩首。
林逋(968—1028),字君復(fù),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早歲浪游江淮間,后歸隱杭州西湖孤山,種梅養(yǎng)鶴,經(jīng)身不仕,也不婚娶,舊時稱其“梅妻鶴子”。天圣六年卒,仁宗賜謚和靖先生?!端问贰贰ⅰ稏|都事略》、《名臣碑傳琬琰集》均有傳。逋善行書,喜為詩,與錢易、范仲淹、梅堯臣、陳堯佐均有詩酬答。其詩風(fēng)格淡遠,有《林和靖詩集》四卷,《補遺》一卷。《全宋詞》錄其詞三首。
林逋種梅養(yǎng)鶴成癖,終身不娶,世稱“梅妻鶴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帶情,筆下的梅更是引人入勝。
第一首詩一開端就突寫作者對梅花的喜愛與贊頌之情:“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fēng)情向小園”,它是在百花凋零的嚴冬迎著寒風(fēng)昂然盛開,那明麗動人的景色把小園的風(fēng)光占盡了。一個“獨”字、一個“盡”字,充分表現(xiàn)了梅花獨特的生活環(huán)境、不同凡響的性格和那引人入勝的風(fēng)韻。作者雖是詠梅,實則是他“弗趨榮利”、“趣向博遠”思想性格的真實寫照。蘇軾曾在《書林逋詩后》說;“先生可是絕俗人,神清骨冷無塵俗?!逼湓娬亲髡呷烁竦幕?。
頷聯(lián)是最為世人稱道的,它為人們送上了一幅優(yōu)美的山園小梅圖。這一聯(lián)簡直把梅花的氣質(zhì)風(fēng)姿寫盡絕了,它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上句輕筆勾勒出梅之骨,下句濃墨描摹出梅之韻,“疏影”、“暗香”二詞用得極好,它既寫出了梅花不同于牡丹、芍藥的獨特形成;又寫出了它異于桃李濃郁的獨有芬芳。極真實地表現(xiàn)詩人在朦朧月色下對梅花清幽香氣的感受,更何況是在黃昏月下的清澈水邊漫步,那靜謐的意境,疏淡的梅影,縷縷的清香,使之陶醉?!皺M斜”傳其嫵媚,迎風(fēng)而歌;“浮動”言其款款而來,飄然而逝,頗有仙風(fēng)道骨。“水清淺”顯其澄澈,靈動溫潤?!鞍迪恪睂懫錈o形而香,隨風(fēng)而至,如同捉迷藏一樣富有情趣;“月黃昏”采其美妙背景,從時間上把人們帶到一個“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動人時刻,從空間上把人們引進一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似的迷人意境。首聯(lián)極目聘懷,頷聯(lián)凝眉結(jié)思。林逋這兩句詩也并非是臆想出來的,他除了有生活實感外,還借鑒了前人的詩句。
五代南唐江為有殘句:“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边@兩句既寫竹,又寫桂。不但未寫出竹影的特點,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因無題,又沒有完整的詩篇,未能構(gòu)成了一個統(tǒng)一和諧的主題、意境,感觸不到主人公的激情,故缺乏感人力量。而林逋只改了兩字,將“竹”改成“疏”,將“桂”改成“暗”,這“點睛”之筆,使梅花形神活現(xiàn),可見林逋點化詩句的才華。
上二聯(lián)皆實寫,下二聯(lián)虛寫。
作者寫盡梅花姿質(zhì)后,掉轉(zhuǎn)筆頭,從客觀上著意瀉染:“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鼻熬錁O寫白鶴愛梅之甚,它還未來得及飛下來賞梅,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幾眼?!跋韧笛邸比謱懙煤苁莻魃?,作者對現(xiàn)實事物的觀察是非常細致的。后句則變換手法,用設(shè)想之詞,來寫假托之物,意味深邃。而“合斷魂”一詞更是下得凄苦凝重,因愛梅而至銷魂,這就把蝴蝶對梅的喜愛夸張到了頂端。通過頸聯(lián)的擬人化手法,從而更進一步襯托出作者對梅花的喜愛之情和幽居之樂。聯(lián)中那不為人經(jīng)意的“霜”、“粉”二字,也實是經(jīng)詩人精心擇取,用來表現(xiàn)他高潔情操和淡遠的趣味。
以上三聯(lián),作者是把梅當(dāng)作主體,詩人的感情是通過議論、敘述、擬人等手法隱曲地體現(xiàn)在詠梅之中。至尾聯(lián)主體的梅花轉(zhuǎn)化為客體,成為被欣賞的對象。而作者則從客體變?yōu)橹黧w,他的感情由隱至顯,從借物抒懷變?yōu)橹笔阈匾埽骸靶矣形⒁骺上噌颍豁毺窗骞步鹱??!蔽猜?lián)“微吟”實講“口中梅”也,“微”言其淡泊雅致,如此咀嚼,雖不果腹,然可暖心、潔品、動情、鑄魂,表達出詩人愿與梅化而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至此詩人對梅的觀賞進入了馮友蘭所說的“天地境界”,人們看到的則是和“霜禽”“粉蝶”一樣迫不及待和如癡如醉的詩人——一個梅化的詩人。在賞梅中低聲吟詩,使幽居生活平添幾分雅興,在恬靜的山林里自得其樂,真是別具風(fēng)情,根本不須音樂、飲宴那些熱鬧的俗情來湊趣。這就把詩人的理想、情操、趣味全盤托出,使詠物與抒情達到水乳交融的進步。
全詩之妙在于脫略花之形跡,著意寫意傳神,因而用側(cè)面烘托的筆法,從各個角度渲染梅花清絕高潔的風(fēng)骨,這種神韻其實就是詩人幽獨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寫照。
第二首詩開頭兩句是說梅花像是剪碎了的絲織品,上面涂了油酥,正反面有深有淺,多么自然,畫是畫不出來的。這里用精細輕薄的絲織品絹和油酥制品來比喻悔花的滋潤柔美,十分傳神。這在宋代詩詞作品中一不乏其例,如蘇軾《臘梅》詩中就有“天工點酥作梅花”的句子?!跋虮场薄ⅰ跋〕怼枥L了在白天麗日高照下的梅花風(fēng)姿。接下去說梅花在整個白天直到日薄西山這段時間里,可以盡情地享受春天的溫暖,但到夜幕降臨的時候,在嚴霜的侵襲下,梅花可能要受不了吧。梅花本來是以其經(jīng)霜耐寒的品格受到人們稱贊的,“霜深應(yīng)怯”的顧慮似乎大可不必,但正是這不必要顧慮的顧慮,才能表達出詩人對梅花的無比深情。
五、六兩句是贊美梅花孤高絕俗的品性:清新鮮艷的梅花只能讓隔壁的僧人愛惜,盡管它很冷落,但是還不愿讓城里的俗人來觀賞。把“鄰僧”和“俗客”對舉,是因為佛門弟子信奉清凈無為的教義,往往和隱逸之士的思想非常合拍,這在歷史上是屢見不鮮的。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在政治上遭到挫折后,就以“詩佛”自居,“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guān)心?!保ā冻陱埳俑罚雌萍t塵,成為佛門信徒。二十年足跡不進城市的林逋也是如此。末尾兩句是說:回憶過去在梅花盛開、灑旗飄拂的江南路上,微風(fēng)吹過,梅花簌簌地墜到馬鞍上,叫人情不自禁地吟起詩來。以此作結(jié),饒有情趣。
從意象構(gòu)造的角度言,這組詩單言山園小梅,實非易事,但詩人借物來襯,借景來托,使其成為一幅畫面中的中心意象,此一絕也。
詩人具體寫梅畫梅時,虛實結(jié)合,對比呈現(xiàn),使得全詩節(jié)奏起伏跌宕,色彩時濃時淡,環(huán)境動靜相宜,觀景如夢如幻,充分體現(xiàn)了“山園”的絕妙之處,這一點也是為許多賞家所忽視的,正是通過這一點,作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弗趨榮利”、“趣向博遠”精神品格。此二絕也。
作者以梅自況,雖展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一貫追求,然而也頗具特色。單就“疏影”一聯(lián)而言,歐陽修說:“前世詠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标惻c義說:“自讀西湖處士詩,年年臨水看幽姿。晴窗畫出橫斜影,絕勝前村夜雪時。”(《和張矩臣水墨梅》)他認為林逋的詠梅詩已壓倒了唐齊已《早梅》詩中的名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王士朋對其評價更高,譽之為千古絕唱:“暗香和月人佳句,壓盡千古無詩才?!毙翖壖苍凇赌钆珛伞分蟹顒耱}人墨客不要草草賦梅:“未須草草賦梅花,多少騷人詞客??偙晃骱痔幨浚豢戏至麸L(fēng)月。”因為這聯(lián)特別出名,所以“疏影”、“暗香”二詞,就成了后人填寫梅詞的調(diào)名,如姜夔有兩首詠梅詞即題為《暗香》、《疏影》,此后即成為詠梅的專有名詞,可見林逋的詠梅詩對后世文人影響之大。這只說到了其一,更為重要的是梅在林逋的筆下,不再是渾身冷香了,而是充滿了一種“豐滿的美麗”,很有精神,很有力度,也很溫度,很有未來。正因為如此,該詩才有著強烈的現(xiàn)實感,讓人感到很真實,回到它的起始狀態(tài),作為“梅妻鶴子”的林逋,寫出此種具有理想主義傾向的詩句來,是一種富有力量的心靈審美。此三絕也。
作者寫出此種妙句,亦非唾手可得。宋初另有相當(dāng)多的詩人,偏重以苦吟的寫作方法在狹小的格局中描繪清新小巧的自然景象,表達或是失意悵惘、或是閑適曠達的士大夫情趣,這主要是繼承了唐代賈島、姚合一派的風(fēng)格,林逋就是這些詩人之一。另外,這組詩格局未免太小,后面自命清高的標(biāo)榜,也實在有唯恐不為人知的味道。
宋·歐陽修《歸田錄》:林逋“《梅花》詩云‘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評詩者謂:‘前世詠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p>
宋·司馬光《溫公續(xù)詩話》:“人稱其梅花詩云‘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曲盡梅之體態(tài)?!?/p>
宋·陳輔《陳輔之詩話》:“林和靖梅花詩云‘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近似野薔薇也?!?/p>
宋·蔡啟《蔡寬夫詩話》:“林和靖梅花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為警絕;然其下聯(lián)乃云:‘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瘎t與上聯(lián)氣格全不相類,若出兩人。乃知詩全篇佳者誠難得。”
宋·王直方《王直方詩話》:“歐陽文忠公最愛林和靖云:‘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焦纫詾椴蝗簟┖髨@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橫枝?!嘁詾槠渌鶒壅弑闶莾?yōu)劣耶。”
宋·許顗《彥周詩話》:“林和靖梅詩云:‘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鬄闅W陽文忠公稱賞。大凡《和靖集》中,梅詩最好,梅花詩中此兩句尤奇麗?!?/p>
宋·周紫芝《竹坡詩話》:“林和靖賦梅花詩,有‘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之語,膾炙天下殆二百年。”
宋·黃徹《鞏溪詩話》:“西湖‘橫斜’、‘浮動’之句,屢為前輩擊節(jié),嘗恨未見其全篇。及得其集,觀之……其卓絕不可及專在十四字耳。”
宋·吳沆《環(huán)溪詩話》:“詠物詩,本非初學(xué)可及,而莫難于梅、竹、雪。詠梅,無如林和靖‘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p>
宋·蔡正孫《詩林廣記》:“王晉卿云:‘和靖“疏影”、“暗香”之句,杏與桃李皆可用也?!瘱|坡云:‘可則可,但恐杏桃李不敢承當(dāng)耳?!衷疲骸娙擞袑懳镏?,“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他木不可以當(dāng)此。林逋此詩,決非桃李詩也?!?/p>
元·韋居安《梅澗詩話》:“梅格高韻勝,詩人見之吟詠多矣。自和靖‘香’‘影’一聯(lián)為古今絕唱,詩家多推崇之?!?/p>
元·方回《瀛奎律髓匯評:“‘疏影’、‘暗香’之聯(lián),初以歐陽文忠極賞之,天下無異辭。王晉卿嘗謂此兩句杏與桃、李皆可用也,蘇東坡云:‘可則可,但恐杏、桃、李不敢承當(dāng)耳。’予謂彼杏、桃、李者,影能疏乎?繁秾之花,又與‘月黃昏’、‘水清淺’有何交涉?且‘橫斜’、‘浮動’四字,牢不可移?!?/p>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宋詩如林和靖《梅花》詩,一時傳誦?!迪恪栌啊皯B(tài)雖佳,已落異境,是許渾至語,非開元、大歷人語。至‘霜禽’‘粉蝶’,直五尺童耳。”
明·李東陽《麓堂詩話》:“惟林君復(fù)‘暗香’、‘疏影’之句為絕唱,亦未見過之者,恨不使唐人專詠之耳。”
明·李日華《紫桃軒雜綴》:“江為詩:‘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林君復(fù)改二字為‘疏影’‘暗香’以詠梅,遂成千古絕調(diào)?!?/p>
明·吳喬《圍爐詩話》:“和靖‘疏影橫斜水清淺’一聯(lián)善矣,而起句‘眾芳搖落獨鮮妍,占盡風(fēng)情向小園”,太殺凡近,后四句亦無高致?!?/p>
清·馮舒《瀛奎律髓匯評》:“‘暄妍’二字不穩(wěn),次聯(lián)真精妙。”
清·馮班:“首句非梅,次聯(lián)絕妙?!保ㄍ希?/p>
清·紀(jì)昀:“馮云首句非梅,不知次句‘占盡風(fēng)情’四字亦不似梅。三、四及前一聯(lián)皆名句,然全篇俱不稱,前人已言之。五、六淺近,結(jié)亦滑調(diào)。”(同上)
近·陳衍《宋詩精華錄》:“山谷謂‘疏影’二句,不如‘雪后’一聯(lián),亦不盡然?!┖蟆?lián)寫未開之梅,從‘前村風(fēng)雪里,昨夜一枝開’來;‘疏影’聯(lián)稍盛開矣。其勝于‘竹影’‘桂香’句,自不待言。”
日·吉川幸次郎《宋詩概說》:“‘疏影’、‘暗香’一聯(lián),北宋文壇巨子歐陽修曾經(jīng)大加激賞,但全首的格局趣味,仍然偏于纖細而過于柔軟?;蛘呖梢钥醋魑骼ンw感情的另一表現(xiàn)?!?/p>
日·前野道彬、石川忠久《中國古詩名篇鑒賞辭典》:“此詩獨特之處是,意在詠梅而全詩無一梅字,卻無處不見梅。其精彩處在頷聯(lián)······首聯(lián)與頸聯(lián)詩味也很濃,尤其韻調(diào)優(yōu)美,表現(xiàn)出作者不染塵俗、孤高幽逸、終生隱居的思想情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