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边@是白居易在《長恨歌》里描述楊貴妃溫泉沐浴的真實寫照。這處皇家沐浴之地,在安史之亂后,原來的建筑殘存無幾。1982年,臨潼縣人民政府在修建“貴妃亭”時,偶爾發(fā)現(xiàn)了唐代浴池遺址,后經(jīng)發(fā)掘整理,建成唐華清宮御湯遺址博物館,于近年對外開放。漫游其間,人們又似乎看到了唐華清宮的“宮前內(nèi)里湯名別,每個白玉芙蓉開”的壯麗景色。
陜西文物甲天下,用這句話來形容陜西文物再恰當(dāng)不過了。在陜西大地上,古建筑、古遺址、古墓葬、古文物琳瑯滿目;靈山、奇水、巨陵、古道、神蹤、仙跡附仰皆是。陜西境內(nèi)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居全國第一。忠厚而富于幽默感的三秦父老說:“一蹶頭創(chuàng)出個秦磚漢瓦?!边@似乎很平常;又說“一镢頭創(chuàng)出個‘瓦爺’(古俑)?!边@還小而言之。還說“一镢頭創(chuàng)出個商周古國?!边@就相當(dāng)可觀了。唐御湯遺址也是這一镢頭創(chuàng)出來的。
1982年4月,陜西省臨潼縣政府準備在華清池溫泉水源北側(cè)修建“貴妃亭”,處理地基時,一镢頭下去卻了發(fā)現(xiàn)一處唐代浴池遺址。經(jīng)過五年多考古發(fā)掘,清理遺址面積4600平方米,出土有唐代陶質(zhì)管道10條,總長約200米,石墻32.4米,枋木18米多。蛇形水源道長約18米,全用青石和沙石混砌而成。還清理出五個石砌浴池和大量的唐代建筑材料。如蓮花柱石、方形柱石、蓮花紋方磚、帶工匠印戳條磚、筒瓦、帶紀年陶文的板瓦[1]等
根據(jù)出土的文物、遺址布局及湯池的本身形狀,并結(jié)合唐《津陽門》詩,宋程大昌《雍錄》、《長安志》等文獻記載經(jīng)過考證認為,這一組唐代建筑遺址分別為“海棠湯”(即貴妃池)、“御湯”、“太子湯”、“星辰湯”和“尚食湯”。
在這里,圍繞著溫泉沐浴曾發(fā)生過一聲千古風(fēng)流事。千余年來,文人騷客們曾對唐御湯憑吊再三,詠嘆不已,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話,可對其建筑原貌卻一無所知。如今唐代華清宮御湯遺址已發(fā)掘,填補了隋唐考古的一項空白。并在原址上建立了唐華清宮御湯遺址博物館。 步入遺址區(qū),便是令人心馳神往俗稱的貴妃池,因它的平面呈一朵盛開海棠花而得名于海棠湯。遺址上的保護陳列建筑為四方形攢尖頂,形似西安城內(nèi)的鐘樓。廳內(nèi)遺址保存完好。它始建于公元747年,是唐玄宗為愛情禮物賜給楊貴妃的。這個湯池小巧靈瓏,設(shè)計獨特,東西長3.6,南北寬2.9,形近似橢園形。池壁全由青石拼砌而成。青石在唐代叫墨玉,黑色的玉石,是皇家的上等貢品。湯池是上下兩層的臺式結(jié)構(gòu),由18組卷石拼砌而成。池中有專供楊貴妃沐浴時的專用的長條石,刻有“楊”字紋樣。池底中間有一直經(jīng)為10厘米大小的進水口,出土了一漢白玉雕刻的蓮花底座,底座上蓮接噴頭,下接陶水管道與總水源相接,溫泉水因自然壓力通過管道從蓮花噴頭四散噴出,這灑落下來的水霧呢,也就和今天的淋浴相差無幾。在此我們可以想象貴妃在此淋浴,仿佛置身于云霧之中。出浴后的嬌媚姿態(tài)也正如白居易在《長恨歌》中所描寫的“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p>
貴妃池東邊緊挨著的便是唐玄宗專用的御湯。唐時池上建有九龍殿,殿外有白玉雕成的九條龍,口噴泉水。此湯平面呈寫實的蓮花狀,故又名“蓮花湯”。據(jù)唐代鄭處海《明皇雜錄》卷下記載,安綠山命玉工取材白玉雕刻成魚、龍、鳥、雁作為石梁,又作“石蓮花”以獻,雕刻酷肖,巧奪天工,玄宗大喜,“命陳于湯中,而蓮花終于出于水際,……其蓮花至今猶存。”當(dāng)唐玄宗第一次下水沐浴時隨著水波的浮動好使這些魚、龍、鳥、雁都活了,驚嚇了皇上,便將這引起白玉都撤出了湯池,只留下了雙蓮花底座,因為這象征皇帝與貴妃的愛情,有在地愿為連理枝,永做并蒂蓮之意。此湯從四面拾級而下,儲滿水近100立方米,約是貴妃池的6倍。新建成蓮花湯遺址保護大廳為歇山頂,陳列廳面積為463平方米。
唐玄宗冬幸華清宮,還隨身帶了一大群兒女、嬪妃與大臣,至于侍從、護軍則就更多了。所以還建有“太子湯”、“星辰湯”和“尚食湯”的遺址保護大廳,因“太子湯”離其它遺址太近,故將它和水道、唐井、秦池等遺跡及考古地層斷面一并作為露天保護與展示。
已故原中國考古學(xué)會長夏鼐教授來此察后興奮地說:“這個遺址是國內(nèi)已發(fā)掘的唐代遺址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個?!比毡救藢钯F妃更是崇尚備至。湯池遺址發(fā)現(xiàn)后,日本前首相竹下登訪華時,專門提出要參觀湯池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