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聽力不正常表現
1、三個月以下的孩子在家對突如其來的吵鬧聲毫無反應。
2、孩子到了半歲才開始尋找聲源。
3、孩子一歲以后還無法與父母交談,無法理解和呼喚?“爸爸、媽媽”。
4、24個月大的孩子也不能說超過兩個字的短句,比同年齡的兒童要差很多。
5、24個月以上的孩子聽力出現問題,他就會有明顯的語言障礙,他會表現得反應遲鈍,例如,讓別人重復講話、把電視機的音量調高、看電視時歪著頭、耳朵離電視近、聽不到鳥叫、也聽不到電話或門鈴響等等。
如孩子出現以上癥狀,媽媽要特別注意孩子聽力的發(fā)育,必要時要送孩子去做檢查和診斷。對于聽力障礙的干預最好于出生后6個月內開始,通過助聽器、耳蝸植入、聲學橋等方法幫助孩子聽清聲音,并通過專業(yè)的語言康復訓練,達到使孩子擁有語言交流能力的目的。
嬰兒出生多長時間有聽力
新生兒的聽覺一般剛出生就有,并且在新生兒出生48小時后,需要進行聽力篩查。因此,在新生兒剛出生后,盡量不要發(fā)出音量過大的噪聲,以免刺激到新生兒的鼓膜。
嬰兒在母體中,8周左右就開始發(fā)育聽力,在24周左右,耳蝸形態(tài)以及神經基本發(fā)育完成,因此新生兒一出生就有聽覺。平時可以和新生兒多說話,能夠刺激新生兒對聲音的感知,有利于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但應注意盡量不要發(fā)出過大的聲音或者噪音,否則可能會刺激鼓膜,導致聽力損傷。
如果新生兒在出生后,對聽力不敏感或者沒有反應,建議及時前往耳鼻喉科就診,完善新生兒聽力篩查以及耳聾基因篩查,以免由于治療不及時,造成新生兒聽力永久損傷,產生嚴重的后果。
新生兒耳聾的三大征兆
1、在孩子剛剛出生一到3個月也是有可能出現不同聽力的問題了,如果孩子經常性的發(fā)聲特別大聲,還有不能及時的響應聲音的,也或者是在很喧鬧的環(huán)境里嬰兒沒有反應,這個時候嬰兒就可能是出現了耳聾的疾病了。
2、孩子在4到8個月的時候眼睛就會移動看東西了,也知道觀察人和一些事物,孩子如果在喧鬧的環(huán)境里沒有反應,這個時候就表面孩子是出現了耳聾的癥狀了。在孩子6個月的時候可以使用一些撥浪鼓試試孩子的聽力,要是孩子沒有反應就要及時的治療。
3、在孩子9到12 個月的時候孩子會出現牙牙學語,如果這個時候孩子不會跟著別人發(fā)音,或者是發(fā)音和正常的孩子不一樣就很可能是出現了聽力的問題,也是要進行及時的治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