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巾有哪幾種類型
1、逍遙巾
逍遙巾顧名思義,是一塊方形或者圓形的布料,包在發(fā)髻之上,系上兩根長長的劍頭飄帶,所以才稱之為逍遙巾。另外一種說法是用莊子巾或者純陽巾,在上飾以美觀大方的云頭圖案,帽后綴上兩根長長的劍頭飄帶,也被稱之為逍遙巾。
2、浩然巾
浩然巾又名“風帽”,里邊覆以棉花,多為御風擋寒之用。北方的道士,尤其是老年道士,冬日時期風雪天氣多用此巾。
3、純陽巾
純陽巾又被稱之為“樂天巾”、“華陽巾”、“紫陽巾”、“九陽巾”或者“九梁巾”。帽頂圓形,頂坡而平,帽頂向后上方頂起,以示超脫。
4、混元巾
混元巾又稱之為“冠巾”,呈現(xiàn)圓形、硬殼的形態(tài),帽頂上有洞,可以漏出發(fā)髻,后上部分稍稍高起,表示超脫?;煸硎乔宕詠?,道教全真派的最正式頭巾,只有舉行冠巾儀式拜師之后的道士才能佩戴。
5、太陽巾
太陽巾其實就是草帽或者棕笠,道士在夏日勞作的時候,大多佩戴此巾。有的道士為了和社會上的百姓區(qū)分開來,或是在帽檐上繪上八卦、或是繪以太極、或是寫上自己道觀的名字。
6、莊子巾
莊子巾又稱之為“南華巾”,帽底圓形,頂坡而行,帽頂向后上方高起,寓意超脫。帽前正中帶有帽正,視作道教的守中處一和檢查帽子是否戴正。
7、一字巾
一字巾其實就是一根用來束發(fā)的帶子,兩端分別綴有一片帽正,兩片帽正相互重疊之后就變成道巾,帶在頭上。
8、荷葉巾
荷葉巾外形酷似莊子巾,帽底圓形,頂坡而平,帽頂向后上方高起,寓意超脫。帽中鑲有帽正,帽子有褶皺像荷葉一樣,故名荷葉巾。
9、包巾
包巾又被稱之為“扎巾”,其實就是一塊方形布料,四角都綴有帶子,可以系緊包在頭上。帽前正中可以裝飾帽正,但是大多數(shù)都沒有。包巾是道教之中最不正式的一種,大多是初入道門尚未拜師之人才可佩戴,也有很多人認為包巾其實并不在九大道巾之列。
道教常見配飾有哪些
1、帽正
多為玉制。方形,鑲在帽前正中。除了作為裝飾之外,還有檢查道巾是否戴正的作用。
2、道簪
俗稱“簪子”,為道士盤別發(fā)髻之用。一般用黃楊木或玉石、金屬制成。條狀,略呈彎曲,亦有直形,有些后端還刻有太極、八卦圖案或葫蘆形狀。
3、慧劍
是道袍上的一種裝飾。為兩條劍形長帶,縫于道袍的紐扣部位。唐末道人呂洞賓改劍術(shù)為“一斷煩惱,二斷色欲,三斷貪慎”,慧劍的寓意即在于此。
4、拂塵
乃為木制或金屬做成的柄,柄端扎有棕絲或馬尾??勺鞣鲯邏m?;蝌?qū)除蚊蠅之用。道士手持拂塵,意在掃除心靈的污垢,清靜身心。
道家的道規(guī)是什么
1、傳授:道教把傳密授道之事看得極為重要,以不能亂傳亂泄為戒。傳授時必須有虔誠求道的思想和行動。要燒香齋戒,并同時要發(fā)傳授秘道的虔誠之誓。
2、賞善懲惡:道教憑神仙宮府來治上下四方,人類的善惡也在明察的范圍。行惡的人定受懲罰,甚至喪命;行善的人就可消災而得福壽。
3、齋戒:道教分設(shè)供齋,以達到積累功德和防止出現(xiàn)過失、惡疾的目的。齋分為節(jié)食齋和心齋,節(jié)食齋以和神保壽,心齋以澡雪精神。戒,指對道教徒分別有不同的戒律,并提倡所有人行五戒十善,提出凡人若常行五戒十善,則天人善神護衛(wèi),永滅災殃,長致福佑。
4、誦持:道教規(guī)定,凡師傳的經(jīng)讖,必當念誦佩持。意思是凡道教徒必須常念師傳的道經(jīng)和佩持道家的驅(qū)使鬼魂的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