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用洗衣機的使用方法
一、使用前準備
醫(yī)用洗衣機的使用需從“準備階段”開始規(guī)避風險,重點關注設備狀態(tài)、織物分類與耗材選擇,具體包括:
1、設備檢查:啟動前確認洗衣機外觀無損壞,門體密封圈無老化、滲漏,顯示屏參數正常,排水、排污管道通暢;同時檢查消毒模塊(如紫外線、高溫蒸汽裝置)是否處于待機狀態(tài),確保功能完好。
2、織物分類:嚴格按照醫(yī)療織物污染程度劃分,將“感染性織物”(如沾有血液、體液的織物)、“臟污織物”(如普通病號服)、“清潔織物”(待發(fā)放的干凈織物)分開處理,避免交叉污染;分類后需根據織物材質(如棉、化纖)確定是否適合高溫清洗。
3、耗材準備:選用符合醫(yī)療標準的中性洗滌劑,避免殘留損傷織物或刺激人體;消毒劑需選擇環(huán)保、無腐蝕且殺菌率達標的類型(如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類),并按說明書配比濃度,禁止使用家用普通洗滌劑或劣質消毒劑。
二、核心操作流程
醫(yī)用洗衣機的操作需遵循“裝載-選程-運行-卸載”的閉環(huán)流程,每一步均需貼合醫(yī)療衛(wèi)生要求:
1、織物裝載:將分類后的織物均勻放入內筒,裝載量不超過設備額定容量的80%,預留足夠空間讓織物充分翻滾,保證清潔與消毒效果;裝載時避免織物纏繞門體密封圈,防止運行中漏水。

2、程序選擇:根據織物類型與污染程度選擇對應程序——感染性織物優(yōu)先選擇“高溫消毒程序”(通常水溫80-95℃,持續(xù)10-30分鐘),普通臟污織物可選擇“標準清潔程序”,清潔織物存放前可選擇“低溫烘干程序”(若設備帶烘干功能);部分設備支持自定義參數(如水溫、消毒時間),需由經過培訓的人員調整。
3、啟動與監(jiān)控:確認洗滌劑、消毒劑已按比例加入對應注入口后,關閉門體并啟動程序;運行過程中需通過顯示屏觀察設備狀態(tài),若出現“水溫異常”、“漏水報警”等情況,需立即停機,排查故障后再重啟,禁止帶故障運行。
4、卸載與轉運:程序結束后,須待內筒冷卻至室溫方可操作(以防高溫燙傷),打開門體卸載織物;感染性織物卸載后需放入專用密封轉運袋,清潔織物直接轉入無菌存放區(qū);卸載完成后,及時清理內筒殘留纖維與污垢,避免堆積滋生細菌。
三、消毒與維護
醫(yī)用洗衣機的定期消毒與維護是保障其洗滌消毒效果和設備長期穩(wěn)定運行的關鍵,需做到“每次用后消毒、定期深度維護”:
1、日常消毒:每次卸載織物后,啟動“筒自潔程序”,用高溫水(90℃以上)配合消毒劑沖洗內筒5-10分鐘,清除殘留污漬與細菌;同時擦拭門體密封圈、控制面板及設備外部,保持機身清潔,避免灰塵或污染物附著。
2、定期維護:每周檢查一次排水過濾器,清理堵塞的纖維與雜質,防止排水不暢;每月檢查門體密封圈是否有裂紋,若出現老化需及時更換,避免密封失效;每季度由專業(yè)人員拆解檢查消毒模塊(如紫外線燈管、加熱管),確保殺菌功能正常,同時校準水溫傳感器與計時器,保證參數精準。
3、應急處理:若運行中出現消毒劑泄漏,需立即停機并切斷電源,打開通風設備,操作人員佩戴防護手套、口罩后清理泄漏物,避免接觸皮膚或吸入氣體;清理完成后,需測試設備無異常再重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