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主峰二巨石并舉,遠(yuǎn)望狀如馬耳,故名。山勢為東西走向,由片麻巖、花崗巖構(gòu)成。五老峰、松朵峰、鴿崖峰等奇峰高峙競秀,山間嵐氣靄靄,泉水淙淙。山坡林木覆蓋,荊榛遍生。山石嶙峋,山勢陡峭,但有曲徑通幽。這兒有仙人洞、龍王泉、隱龍寺、石龍寺、齊長城和橋上莊等勝跡。據(jù)唐代文學(xué)蕭穎士《馬耳山記》記載,仙人洞為東晉人葛洪曾隱居煉丹之地。隱龍寺、石龍寺為北魏正光時所建,至清末仍完好,今已廢圯,公存遺址。山脊處有橫亙綿延的齊長城。據(jù)酈道元《水經(jīng)注》記載:“山上有長城,西接岱山,東連瑯琊巨海,千里余里,蓋田氏所造也?!薄吨駮o(jì)年》記載:“齊長城”為周顯王十八年(公元前351年)筑建,至今已有2349年的歷史。今有些地段,殘址凸出地面1米左右,寬10米左右,基礎(chǔ)多以塊石壘砌。其上以沙土夯筑。每遇溝壑以巨石填筑。曲折蜿蜒,高低綿亙,十分壯觀?!褒R長城”經(jīng)歷的諸城段,西自郝戈莊的馬耳山,東延至皇華鎮(zhèn)的龍灣頭,再延至石門鄉(xiāng)的馬山后,桃園鄉(xiāng)的臺家溝南嶺,然后入膠南市境,全長30多公里。打開乾隆《諸城縣志·總圖》可見,馬耳山與喜鵲嶺之間為“黃草關(guān)”。這是“齊長城”一道險峻的關(guān)隘。
馬耳山位于諸城城南50里與五蓮縣交界處,海拔706.6米,占地40平方公里,為魯東南第一高山,因主峰雙石并舉、狀如馬耳得名,自古為山東名山。據(jù)清乾隆《諸城縣志·山川考》載:“縣境山以百計,而馬耳居岡脈之脊,南北諸山脈絡(luò)之不屬焉者無幾也,以是標(biāo)準(zhǔn)之可晰矣。水以數(shù)十計,自馬耳山以南皆南流以達(dá)于海,馬耳以北皆北流入濰,以是界劃之可晰矣?!?/p>
馬耳山屬泰沂山脈,南靠五蓮山、九仙山、北與常山遙相互,它們同出一脈,相接相連,相得益彰。山中奇石突兀,峭壁嶙峋,山勢陡峭而險峻,自古為諸城南境之屏障。聳于馬耳山巔者為馬耳峰,西有五老峰、大米山、小米山、佛頂山、大珠山、小珠山,東有松朵峰、鵓鴿崖,其南還有羊鼻峰、馬鞍口(即風(fēng)磨口)、石人山、黃朵山、黑峰尖等。山北麓有永隆寺(俗稱影龍寺、隱龍寺)、石龍寺等古剎。山中還有一線天、鬼見愁、試劍石、鱷魚石、鷹居崖、菩薩頂、望海樓、滴水洞、凌云峰、黑龍?zhí)?、情人松、天外來客、太公祠、太公坊、太公亭等諸多景點。2004年被確定為省級森林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