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閨思》是唐代詩人張仲素的作品。此詩描寫征人妻子在春天里思念丈夫的心態(tài),開頭緊緊扣住一個”春“字來寫,展現(xiàn)了一派郊野的春光;后兩句從寫景轉(zhuǎn)為寫人,刻畫女主人公的特寫形象。全詩雖篇幅短小,但構(gòu)思新巧,剪裁精工,場景選擇典型,人物刻畫生動,語約意遠(yuǎn),堪稱佳作。
春閨思
裊裊城邊柳⑴,青青陌上桑⑵。
提籠忘采葉⑶,昨夜夢漁陽⑷。
⑴裊(niǎo)裊:纖長柔美貌。明楊慎《升庵詩話·余延壽折楊柳》:“大道連國門,東西種楊柳。葳蕤君不見,裊裊垂來久?!?/p>
⑵陌(mò)上:路旁。陌,田間小路。
⑶葉:此處指桑葉。
⑷漁陽:古代郡名,治所在今天津薊縣。因此處邊陲,常陳重兵把守,后世遂用以指稱邊境征戍之地。
城墻邊依依細(xì)柳,小路旁青青嫩桑。
提著籃忘了采葉,昨夜又夢到漁陽。
唐代邊境戰(zhàn)爭頻仍,又加上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唐詩中,包含廣大量描寫征夫思婦相互懷念的作品。張仲素是以寫閨情見長的。這首《春閨思》就是這類作品,其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暫時難以考證。
張仲素(約769~819),唐代詩人,字繪之,符離(今安徽宿州)人。憲宗時為翰林學(xué)士,后終中書舍人。其詩多為樂府歌詞,以寫閨情見長,語言上十分清婉爽潔,悠遠(yuǎn)飄逸,少有庸作;題材上以寫征人思婦的居多,也有描寫宮樂春旅的作品?!度圃姟蜂浧湓娙攀?。
風(fēng)俗畫畫家畫不出時間的延續(xù),須選“包孕最豐富的片刻”畫之,使人從一點窺見事件的前因后果。這一法門,對短小的文學(xué)樣式似乎也合宜,比如某些短篇小說高手常用“不了了之”的辦法,不到情事收場先行結(jié)束故事,任人尋味。而唐人五絕名篇也常有這種手法的運用,張仲素《春閨思》就是好例。
這詩的詩境很像畫,甚而有幾分像雕塑?!把U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城邊、陌上、柳絲與桑林,已構(gòu)成一幅春郊場景?!把U裊”寫出柳條依人的意態(tài),“青青”是柔桑逗人的顏色,這兩個疊詞又渲染出融和駘蕩的無邊春意。這就組成一幅村女采桑圖:“蠶生春三月,春柳正含綠。女兒采春桑,歌吹當(dāng)春曲”(《采桑度》),真可謂“無字處皆具義”(王夫之)。于是,這兩句不僅是一般地寫景,還給女主人公的懷思提供了典型環(huán)境:城邊千萬絲楊柳,會勾起送人的往事;而青青的柔桑,會使人聯(lián)想到“晝夜常懷絲(思)”的春蠶,則思婦眼中之景無非難堪之離情了。
后二句在蠶事漸忙、眾女采桑的背景上現(xiàn)出女主人公的特寫形象:她倚樹凝思,一動不動,手里提著個空“籠”——這是一個極富暗示性的“道具”,“提籠忘采葉”,表露出她身在桑下而心不在焉。至于心兒何往,末句就此點出“漁陽”二字,意味深長。“漁陽”是唐時征戍之地,當(dāng)是這位閨中少婦所懷之人所在的地方。原來她是思念起從軍的丈夫,傷心怨望。詩寫到此已入正題,但它并未直說眼前少婦想夫之意,而是推到昨夜,說“昨夜夢漁陽”。寫來不僅更婉曲,且能見晝夜懷思、無時或已之意,比單寫眼前之思,情意更加深厚。
“提籠忘采葉”,這詩中精彩的一筆,是從上古詩歌中借鑒而來。楊慎早有見得,道是:“從《卷耳》首章翻出?!薄对娊?jīng)·周南·卷耳》是寫女子懷念征夫之詩,其首章云:“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毙笨谛】鸩浑y填滿,卷耳也不難得,老采不滿,是因心不在焉、老是“忘采葉”之故,其情景確與此詩有神似處。但就詩的整體說,彼此又很不同?!毒矶方又蛯懥伺影兹兆鰤?,幻想丈夫上山、過岡、馬疲、人病及飲酒自寬種種情景,把懷思寫得非常具體。而此詩說到“夢漁陽”,似乎開了個頭,接下去該寫夢見什么,夢見怎樣,但作者就此帶住,不了了之。提籠少婦昨夜之夢境及她此刻的心情,一概留給讀者從人物的具體處境回味和推斷,語約而意遠(yuǎn)。這就以最簡的辦法,獲得很大的效果。因此,《春閨思》不是《卷耳》的摹擬,它已從古詩人手心“翻出”了。
明代徐用吾《唐詩分類繩尺》:真情實意,詞語悲婉。
明代唐汝詢《唐詩解》:見柳而感別;因桑而懷人,宜其不能采也。此從《卷耳》翻出。
明末清初邢昉《唐風(fēng)定》:顧云:是樂府“鋪麋”意。
清代吳昌祺《刪訂唐詩解》:吳昌祺曰:下聯(lián)脫化固妙,而起以“柳”興“?!?,又從《伐木》章來。
清代黃叔燦《唐詩箋注》:“裊裊”句是賓,“陌上?!笔侵?,然“邊城柳”亦是傷別之景,相引入妙。
清代李锳《詩法易簡錄》:前二句皆說眼前景物,而末句忽掉轉(zhuǎn)說到昨夜之夢,便令當(dāng)日無限深情,不著一字而已躍躍言下。筆法之妙,最耐尋味。
清代吳瑞榮《唐詩箋要》:畫出形神失據(jù),行經(jīng)絕無佻巧之氣,唐音所以足貴。
近代鄒弢《精選評注五朝詩學(xué)津梁》:起對偶,柳與桑切春也。后二句但寫“思”字。
近代俞陛云《詩境淺說續(xù)編》:五言絕句中憶遠(yuǎn)之詩,此作最為入神。從《詩經(jīng)》“采采卷耳,不盈傾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點化而來,遂成妙語,令人攬挹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