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景門是隋唐洛陽皇城(太微城)西南門,始建于隋煬帝大業(yè)元年(605年),在宣耀門之南。亦號“新開門”,大致位于今洛陽市西工區(qū),在隋唐應(yīng)天門遺址西南。門內(nèi)筑有麗景夾城,是紫微城與上陽宮之間的通道。武后曾于此置獄。
今日老城區(qū)的麗景門占地面積1.8萬余平方米,是市政府于2002年在金元明清時期的麗景門原址重建的。由于和隋唐時期的麗景門同名,很多人誤認(rèn)為該麗景門始建于隋唐,其實這是錯誤的。老城區(qū)麗景門始建于金代1217年。
麗景門是隋唐洛陽皇城(太微城)西南門。
麗景門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應(yīng)天門遺址西南。
麗景門在洛城南門之西、宣耀門之南。
《唐六典·卷七》:“皇城在都城之西北隅,南面三門,中曰端門,左曰左掖門,右曰右掖門;東面一門,曰賓耀;西面二門,南曰麗景,北曰宣耀?!?/p>
《唐兩京城坊考·卷五》:“洛城南門之西有麗景門,夾城自此潛通上陽宮。”
《舊唐書·志·卷三十》:“時周興、來俊臣等,相次受制推究大獄。乃于都城麗景門內(nèi),別置推事使院,時人謂之“新開獄”。
《資治通鑒·唐紀(jì)二十》:“時置制獄于麗景門內(nèi),入是獄者,非死不出,弘義戲呼為“例竟門”。
《舊唐書·列傳·卷一百三十六》:“則天于是于麗景門別置推事院,俊臣推勘必獲,專令俊臣等按鞫,亦號為新開門。但入新開門者,百不全一。弘義戲謂麗景門為“例竟門”。
《五燈會元·卷十四》:“師至唐乾化二年落發(fā),明年納戒于東林寺甘露壇。尋游五臺山,還上都,于麗景門外獨居二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