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時間
1997年8月29日
南宋時為紀念孝子周雄而建,相傳周氏以孝聞名,母訃,哀死。
現(xiàn)建筑為明代重建,清代重修,坐東朝西,有門廳、正殿和后殿。為三進兩名堂建筑結構。原建筑面積為1850平方米,現(xiàn)僅存853平方米。其通面寬19.1米,通進深43.70米。硬山頂。門廳后原有戲臺,現(xiàn)存藻井裝飾,其額枋上雕人物故事及鳳鳥。山墻嵌碑八通。正殿五開間,通面寬18.1米。通進深11.2米。檐柱用方形石柱,柱礎菱形。梁柱粗大,木雕精美,工藝講究。周宣靈王廟的建筑是觀賞和研究我國江南地區(qū)古建筑的典型實物資料。
相關人物
周雄(1188~1211),字仲偉,南宋杭州新城人(今杭州市富陽區(qū)淥渚鎮(zhèn)人)。生于南宋淳熙戊申15年(公元1188年)三月初四,嘉定四年辛未(公元1211年)四月初卒。享年二十四歲?!爸苄邸笔切⒌牢幕睦^承和發(fā)揚者,他具有崇高的榮譽和威望。
謹考新登縣志和當?shù)貍髡f,周雄特出的事跡就是孝。人生短暫,周雄更短暫,在短暫的有生之年,盡孝盡忠,做了許多感動天地有益社會,有利于民眾之事,繼承和發(fā)揚孝道文化,尊老愛老的生動事例為后人樹立了榜樣。
周雄從小受父母正確教導,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學館讀書聰慧過人,遇事明理,樂于助人。瘟疫奪走父親生命,少年喪父,與母相依為命。立志攻讀醫(yī)書,學藝濟世。不畏艱辛救危扶困。事母恪盡孝道,母病日夜護理,為母三九嚴寒冰天雪地破冰捕魚。為治母病到處奔走探方藥。母命勝己命。依次經(jīng)商衢州,行船未達,突感心驚肉跳,只怕母病發(fā),明香亮燭對天祈禱,愿減己年以增母壽,離船抄旱路回歸家中,母病奄奄一息。日夜伴隨,精心護理,更進藥湯,母病漸起而愈。
要知在不明科學的帝黃同志時代,尤其在八百年千的南宋古代,遇難以解釋的奇怪之事,具以迷信釋疑,封建皇朝更以迷信約束人們的思想,都以為有鬼神,人生有輪回。誰也不肯違心亂發(fā)誓。而周雄卻焚香禱天,減己壽增母年,其心之誠實可見也。
周雄一心為民,在家鄉(xiāng)除虎患、消蟲災。治病就救人。在衢州之時,忠肝義膽,為救衢民免遭涂炭,獨上常山,冒死說服強寇,大義凜然,浩然正氣可佳。等等一切光輝事跡,在此難以敘述,請閱拙著《周雄傳奇》詳情可知。
后來,周雄下衢經(jīng)商,遇颶風翻船在下馀橋江中而卒。
衢州人民為感周雄純孝,建廟于江滸。尤以周雄好友,先圣孔子第五十一世孫,承襲衍圣公的孔文遠,讓出住宅為周雄立殿塑像讓后人紀念。就是在衢州城西門一箭之地,殿門面朝衢江。直至文化大革命像毀,一九九八年衢州市人民政府撥款五十萬,重塑周雄像和殿內設施,正門上方匾書《周顯靈王殿》。長年專人管理,門票入殿,作為旅游觀光和案釋周雄之勝地。據(jù)衢縣志載:周雄譽滿各地,遠至新安江、蘇州及太湖沿案都有周雄殿祠,香火不斷。周雄故里周邊地區(qū),如永昌、青和、松溪等地都建有《周顯靈王殿》。
據(jù)新登舊縣志載:新登縣城南十里淥渚,舊時有輔德廟、周雄廟、周孝子祠,俗稱“太太殿”。宋立大孝坊,氣象恢弘,聲聞遐邇。幾經(jīng)蒼厄圍亂兵災,咸豐十年毀、同治十三年復。
淥渚“太太殿”抗戰(zhàn)日寇焚廟晝夜,勝利后修復。后毀于“文革”,民心痛周雄之事跡不傳。今地方民眾識時明理,為弘揚民族文化,恢復古之勝跡,世代受教,激勵人才,促進發(fā)展,讓們參觀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