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長8.22公里,河寬30到125米。最深處近4米,沿岸水深2米左右。
【元】 王仁輔《無錫志》記載“凡歲澇,則是邑之水由溪泄入太湖; 旱則湖水復自此溪回,民居借以溉田。俗云:州人(無錫在元時升為州)不能遠出,出則懷歸,以此溪水有回性所致。”無錫人特別熱愛家鄉(xiāng),喻梁溪河是母親的懷抱,大概緣于此吧。
水清波闊、寧靜悠遠的梁溪河,既古老而又有發(fā)展。2004年7月,在市委市政府的科學決策下,啟動了梁溪河水環(huán)境綜合整治工程。經(jīng)過4年多的努力,沿線兩岸已建成梁溪曉月、仙蠡懷古、霜葉古渡、清溪濯纓、鴻橋遺風、落霞映池等梁溪新景, 昔日建筑零亂、噪音嘈雜的梁溪河,如今已經(jīng)成為水清岸綠、獨具小橋流水人家風韻的休閑勝地。
梁溪河的兩岸,除了廊橋水榭、亭臺樓閣,還建造了40多座造型各異、形制輕巧、富有江南水鄉(xiāng)特色、具有小橋流水人家風韻的景觀橋,再加上梁韻大橋、蠡橋、青祁橋、蠡溪橋、隱秀橋、鴻橋、景宜橋、梁湖大橋8座橫跨梁溪河的大橋,7公里長的風情梁溪河景觀帶匯集了50多座大小橋梁,平均100多米就有一座。
如此高密度匯集眾多景觀橋梁,在江蘇省內(nèi)乃至全國都是少見的。而沿線的梁韻苑、仙蠡墩、蠡溪苑、漁趣園、梁湖生態(tài)園等多個開放式景點又將梁溪河連接為穿越歷史人文,回歸自然生態(tài)的風情梁溪河景觀帶。
梁韻苑,位于蠡橋東側、梁溪河自北向南折而向西的轉彎之處,是梁溪河、大運河和馬蠡港三河交匯之地。以梁韻閣為主體景觀,閣高28米,飛檐翹角,清雅脫俗,與周邊的現(xiàn)代建筑形成鮮明的對比。梁韻苑地處鬧市一隅,綠蔭蔥蘢,鳥語花香,為市民提供了一個遠離喧囂,舒心忘憂的休憩公園。
仙蠡墩以仙蠡墩遺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蠡公池為主景,以展示新石器時代無錫先民的稻作文化、漁獵文化為主要內(nèi)容,同時融入范蠡、西施曾在此留下的人文傳說,為市民營造了一個休憩、游賞的好去處。
蠡溪苑規(guī)劃總面積約7.2公頃,以蠡溪橋為界,分為東西兩苑。蠡溪東苑以江南水鄉(xiāng)田園風光為主景,運用桑樹園、小橋流水、水車草廬來體現(xiàn)濃郁的江南風情,同時將紀念唐代憫農(nóng)詩人李紳和元代大畫家倪瓚的紀念景觀點綴其中。
蠡溪西苑以江南水鄉(xiāng)枕河古街及紀念宋代抗金名相李綱、明代諫臣顧可久和清代詩人顧光旭的名
人墅園為主景,為市民提供了一個自然與人文相映成趣的休閑勝地
漁趣園位于梁溪河南側(鴻橋與景宜橋之間),總長約一公里。園中建有根據(jù)范蠡 《養(yǎng)魚經(jīng)》中所提到的九州八谷設計的生態(tài)魚池,有無錫歷史上關于治水的水利史情,有撰寫中國歷史上第一本養(yǎng)魚專著 《養(yǎng)魚經(jīng)》的漁父范蠡的人文典故……。整個漁趣園,將充分營造江南魚米之鄉(xiāng)的“魚”文化,為游客提供一個充滿人文和野趣的開放式親水公園。
梁湖生態(tài)園位于梁溪河西南端大渲口的東北側 (梁湖大橋與景宜橋之間),據(jù)【元】王仁輔《無錫志》記載,此地原來是一個以夏景秋色見長的天然生態(tài)區(qū)。因此,梁湖生態(tài)園的建設充分運用現(xiàn)有水資源,因地制宜地進行自然生態(tài)的修復,通過生態(tài)造景,彰顯江南水鄉(xiāng)清純素雅的天然魅力。
2021年12月,入選《江蘇省首批省級水利遺產(chǎn)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