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朝鮮族群眾藝術館成立于1953年,設有文藝部、創(chuàng)編部、群眾文化活動部、行政辦公室和財務室。我館是長春市開展少數(shù)民族群眾文化事業(yè)的公益性單位,是長春地區(qū)以朝鮮族為主的各少數(shù)民族群眾的文化活動中心、研究中心、培養(yǎng)中心和輔導中心,我們的職能是輔導和組織指導群眾文化活動;培養(yǎng)文化藝術人才;收集、整理、繼承和保存民族民間傳統(tǒng)文化遺產(chǎn);研究群眾文化理論;組織開展城鄉(xiāng)演出活動和對內、對外文化藝術交流。
幾十年來,我館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朝鮮族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豐富和活躍朝鮮族群眾的文化生活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精心組織和輔導長春市朝鮮族及各少數(shù)民族群眾的文化活動,培養(yǎng)業(yè)余文藝骨干,不斷發(fā)展和壯大群眾文藝隊伍,使得長春市少數(shù)民族群眾業(yè)余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近幾年來,我館及干部職工先后榮獲省市、國家級和國際獎的有200多項。如,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長春市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和個人、全省文化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2010年度-2014年度全市文教工作先進單位、長春市“藝德標兵”、長春市十大優(yōu)秀大學生、“巾幗崗位標兵”、“長春君子蘭文藝獎”評選中,獲作品獎、新星獎等。特別是2010年在全國第十五屆群星獎比賽中,舞蹈《鼓韻》榮獲國家文化部頒發(fā)的作品獎,這一獎項填補了我館的歷史空白。
長春市朝鮮族群眾藝術館原位于長春市南關區(qū)上海路400號,是1986年所建,建筑面積為1876平方米。館舍面積較小、建筑破舊、設備落后,與國家要求的副省級城市文化館舍建設標準有很大差距,已經(jīng)遠遠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廣大少數(shù)民族文化藝術需求。
長春市政府高度重視朝鮮族民族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把建設朝鮮族群眾藝術館新館做為創(chuàng)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努力為廣大朝鮮族群眾創(chuàng)造良好的文化活動環(huán)境,滿足日益提高的民族文化藝術需求,豐富和活躍朝鮮族群眾文化生活。市政府先后召開三次專題會議,決定在亞泰大街3909號原39中學院內,按國家一級館標準新建朝鮮族群眾藝術館館舍和南關區(qū)文化館合建,于2012年2月立項,2013年3月份開始投入建設。資金來源由市財政,總投入資金5220萬元,建設方式是建管中心全程代建,現(xiàn)已全部竣工,正常投入使用。
為使長春市朝鮮族群眾藝術館充分發(fā)揮其公共文化服務的職能,更好的為廣大朝鮮族人民群眾及各族人民群眾服務,在新館舍建設上根據(jù)房屋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建標(2010)136號《文化館建設標準》的通知精神及《副省級城市文化館等級必備條件和評估標準》對新館舍功能進行設置,新館舍的建設風格,在滿足國家建筑規(guī)范的前提下,建筑外觀要體現(xiàn)具有公共文化建筑的特點;主體建筑為朝鮮族長鼓,巧妙的將朝鮮族民族元素符號轉化為建筑語言,與使用功能相銜接。成為亞泰大街上一道獨特的風景。
1933年2月,創(chuàng)立了“新京朝鮮人民會”,也稱“雞林分會”。該會每年接受朝鮮總督府的補助金,以此來負責解決居住在長春市區(qū)內朝鮮族的生產(chǎn)、生活、文化教育、就業(yè)等方面的問題。
1935年朝鮮總督府和滿州鐵路株式會社共同資助2.5萬元,建造“新京朝鮮人民會”會所,于是年12月15日竣工,建筑面積達356平方米(這就是原“長春市朝鮮族文化館”的舊館舍)。
1945年,8月15日朝鮮光復后,“新京朝鮮人民會”解散,隨即成立了“長春市大韓民團”。9月23日,蘇聯(lián)紅軍進入長春,“大韓民團”解散。10月,成立了“長春市朝鮮人會”。
1946年,5—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民主聯(lián)軍)撤退,國民黨軍進駐長春,成立了“長春市韓國僑民會”。
1947年“長春市韓國僑民會”創(chuàng)刊了朝文文藝雜志,1948年10月18日,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再次進城解放長春,解散“長春市韓國僑民會”,又恢復了“長春市朝鮮人會”。
1949年3月,長春市民政局派工作組整頓“長春市朝鮮人會”組織,調整了領導班子。 “長春市朝鮮人會”的主要活動: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民族政策,配合政府有關部門,動員朝鮮族參加抗美援朝,協(xié)助政府解決朝鮮人生產(chǎn)、生活、就業(yè),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問題。
1952年4月,“長春市朝鮮人會”,為了解決文化、教育事業(yè)經(jīng)費,創(chuàng)建了“長春市朝鮮人會工農機械廠”,固定資產(chǎn)達幾十萬元,這些收入都用來支助朝鮮族人的文化教育事業(yè)。
1953年 “長春市朝鮮人會”,為了發(fā)展朝鮮族群眾的文化生活,在內部成立了“長春市朝鮮族文化館”。之后,“長春市朝鮮人會”多次向政府有關部門打報告要求準予批準。據(jù)此,6月23日,市政府正式批準成立“長春市朝鮮族文化站”。主要任務是:努力宣傳黨的民族政策,搞好“文化站”的各項工作,并及時聽取朝鮮族群眾對文化生活的要求和建議,努力改進工作,使民族文化事業(yè)健康發(fā)展。
1959年初“長春市朝鮮族文化站”更名為“長春市朝鮮族文化館”,編制6人。
1969年5月朝鮮族文化館解散,一部分人員安排到長春市歌舞團,另一部分人員到農村插隊落戶。
1976年6月8日,經(jīng)市文化局批準,在長春市群眾文化館內增設了“朝鮮族文藝輔導組”
1978年2月8日,長春市群眾文化館朝鮮族文藝輔導組,改名為恢復朝鮮族文化館籌備組。11月20日,長春市編制辦公室長編字管(1978)54號文件批準恢復朝鮮族文化館,事業(yè)編制定為15人。
1983年 4月初,經(jīng)市政府有關部門批準,朝鮮族文化館舊館舍開始進行翻建。
1986年1月6日,吉林省文化廳下發(fā)《吉文群函字(86)1號》文件,將長春市朝鮮族文化館改名為長春市朝鮮族群眾藝術館。3月1日,經(jīng)吉林省編制辦公室批準,長春市朝鮮族群眾藝術館事業(yè)編制定為30人。10月30日長春市朝鮮族群眾藝術館新館舍落成,新館位于長春市南關區(qū)上海路26號,新館舍建筑面積達1800平方米。
2010年10月長春市朝鮮族群眾藝術館的館舍建設問題納入長春市 “十二五”規(guī)劃當中。
2013年4月位于上海路26號的館舍停止使用。7月19日長春市朝鮮族群眾藝術館新館舍工程在破土動工。
2013年7月-2015年 月長春市政府共投入資金5220萬元,按國家一級館標準新建了占地面積7154.22平方米,建筑面積地上3719.3平方米、地下2794.60平方米,合計6513.9平方米,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新館舍。新館位于亞泰大街3909 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