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⑴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⑵。
苔花如米小,也學(xué)牡丹開⑶。
詞句注釋
⑴苔:苔蘚。植物中較低等的類群,多生于陰暗潮濕之處。
⑵青春:指苔蘚富有生機的綠意。
⑶也:一作“亦”。
白話譯文
沒有陽光照射到的植物生長不易的地方,苔蘚卻能長出綠意,展現(xiàn)出美麗的青春。
苔花如同米粒般大小,也要像國色天香的牡丹那樣靠著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強開放。
這首詩寫于袁枚歸隱十余年后的乾隆二十九年(1764),在具有明確系年的《小倉山房詩集》中被編次在《望山尚書以七十生辰作相仍督兩江奉賀四首》《董暢菴守硯圖》后,可知《苔》寫于這兩首詩后不久。這首《苔》是有所本事的,它是袁枚奉賀恩師尹繼善七十壽辰受乾隆賜宴擢相之作。袁枚在為尹繼善得到朝廷嘉賞而高興時,也表達了自己向恩師學(xué)習(xí)以有所成就的人生志趣,因此寫下了《苔》這首詩。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一號存齋,因居南京小倉山隨園,世稱隨園先生,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老人、倉山叟等,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清雍正五年(1727)補秀才,乾隆三年(1738)中舉,次年中進士,選庶吉士,入翰林院。乾隆七年(1742)外放江南任縣令,曾任溧水、江浦、沭陽、江寧等縣知縣。乾隆十三年(1748)辭官,卜居于江寧小倉山之隨園,除乾隆十七年(1752)曾官陜西一年外,不再出仕。交游甚廣,以詩文名于世。著述甚豐,有《小倉山房詩文集》八十余卷,詩話、尺牘、說部共三十余種。
這首詩獨出蹊徑,不僅全神貫注地寫苔,而且把淡泊寧靜、頌強質(zhì)拙的人格融入這小小生命。“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起筆以少總多,辭約旨達,明自點出苔的生存空間、環(huán)境特征及其蟄居一隅奮志孤進的品地。常言道,萬物生長靠太陽,這固然是實情。但在“萬物”之外,卻還有這樣一些生命,它們無緣享有太陽的厚愛也同樣頑強地生存與發(fā)展。苔,就包容在這低賤而可尊敬的生命圈中。它地處陰濕,備受冷落,可依然卓立不群,有其獨特個性、色彩、青春和存在價值。這躍動的小小生命,不因白日不到而些許萎縮,相反,愈是環(huán)境惡劣,遭際險釁,就愈益勵節(jié)亢高,顯現(xiàn)出一派旺盛生機。起筆兩句正是對這弱小堅毅生命的極力推重。
“苔花似米小,也學(xué)牡丹開。”這兩句承上,借助大幅度聯(lián)想,對苔的“青春”作形象發(fā)揮和補充,結(jié)實,峭拔,有鉤之力。詩人認(rèn)為,苔花雖微小如米,無馥郁的芬香,無絢爛的色調(diào),但作為躍動的生命,它與得天獨厚的花王一樣,從容自若,沉穩(wěn)持重,競放于大自然中。盡管牡丹花色,艷冠群芬,苔的價值,鮮為人知,但由于苔的不自憐,不自棄,依其天性認(rèn)真履行大地賦予的使命,執(zhí)著地證明自己的存在,從而,在自重、盡心盡意的天平上,苔與牡丹,絕無貴賤優(yōu)劣之分。
作為小小的詠物詩,《苔》的藝術(shù)個性頗可嘆賞。其一是物的人格化到了無痕跡。劉熙載評價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時曾引其起句“似花還似非花”,認(rèn)為“此句可作全詞評語蓋不即不離也?!保ā端嚫拧ぴ~曲概》)一般說來,詠物詩皆托物喻志,化景物為情思,像黑格爾所說“人把他的環(huán)境人化了(《美學(xué)》第一卷)”。在塑造自然形象時,詩人不知不覺把自己的感受、情緒、人格融入其中?!短Α氛沁@祥。從這小小詠物詩中,可以體會到詩人欲有補于世而不能之后,蟄居江南,以詩文自見的純古淡泊心境和不甘寂寞的隱隱苦衷。其二是理趣橫生,意蘊明徹而深邃,簡約疏朗中具有濃重的哲理意味,孕含著客觀與主觀、劣勢與優(yōu)勢、表象與本質(zhì)、渺小與偉大等永恒命題。詩人說:“詩有極平淡,而意味深長?!保ā峨S園詩話》卷八)“余嘗謂作詩之道難于作史,何也?作史之長,才、學(xué)、識而已。詩則三者宜兼而尤貴以清韻將之,所謂弦外之音、味外之味也。情深而韻長?!保ā跺X竹初詩序》)以此論《苔》,當(dāng)之不愧。
袁枚還有一首五言絕句《苔》,原文為:“各有心情在,隨渠愛暖涼。青苔問紅葉,何物是斜陽?!边@首同題詠物詩生動地表現(xiàn)了青苔生長的屬性,與《苔》(白日不到處)相比,詠嘆的是苔受本性和境遇的種種限制。兩首對照,饒有意趣。
平頂山學(xué)院文學(xué)院副教授田瑞文《袁枚想要向誰學(xué)——小議“也學(xué)牡丹開”》:在中國文學(xué)的抒情傳統(tǒng)中,《苔》是典型的借物言志詩,它以物為描寫對象,但物的描寫并非其目的,以物寓意才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動機。在這首詩中,苔花與牡丹的關(guān)系明顯是現(xiàn)實人事關(guān)系的暗喻,《苔》的創(chuàng)作一定是有現(xiàn)實本事映照的。……因此,在《苔》的本事關(guān)系中,其詩旨并不是為了強調(diào)詩人的失落和抗?fàn)帲锹淠_到對尹(繼善)的恭賀上。可以說,比附于本事關(guān)系,這首詩的意旨是前后圓融貫通的,“也學(xué)”二字的使用也是恰當(dāng)?shù)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