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購網(wǎng)原創(chuàng)圖片,未經(jīng)許可不能轉(zhuǎn)載,版權(quán)聲明
反饋
福建十大最美景點 NO.6
福建十大著名景點 NO.9
華東十大最美景點 NO.19
華東十大著名景點 NO.26
龍巖十大名山 NO.1
中國十大高空表演 NO.2
龍巖十大景點 NO.2
福建十大名山 NO.3
中國十大山形山貌 NO.3
中國十大女性生殖崇拜景區(qū) NO.6
中國十大生殖文化景區(qū) NO.6
中國十大男性生殖崇拜景區(qū) NO.8
中國十大丹霞名山 NO.9
福建十大峽谷·一線天 NO.11
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qū) NO.21
龍巖世界地質(zhì)公園六大景點 NO.1
冠豸山風景秀麗,蒼玉峽逶迤而入,一石若懸,流水潺潺,松風亭建在半山巨石之上,游人在此傾聽濤聲,欣賞吐紅杜鵑,分外悅目賞心,走過有驚無險的丹梯云棧,穿過“云矚”塹門,便是高壁峭立、獨開一面的“滴珠巖”。有乾隆翰林朱陽鐫刻的“上游第一觀”五字,是閩江、九龍江、汀江發(fā)源地之一的佐證。芙蓉坡上下有歷代所建書院十余座,現(xiàn)存修竹書院、五賢書院、東山草堂等。石門湖景區(qū),湖約十里,山環(huán)水繞,乘舟游蕩,有雙乳峰、葫蘆港、童子牽馬、大象飲泉、瘋僧戴帽等景觀。竹安寨,與冠脫豸山體相連,這里集雄、奇、險、絕于一體。
買購網(wǎng)原創(chuàng)圖片,未經(jīng)許可不能轉(zhuǎn)載,版權(quán)聲明
反饋
正面游山,輕車可直達山麓。拾級而上,景點相隨。上百余米緩坡,有一株虬枝伸展的老松挺立崗阜,為迎客松。詩曰:“青松喜迎客,登高興正濃。松濤相問候,何須一鞠躬?!睋?jù)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連城知縣徐尚忠作《游冠豸山記》曰:“每一罅隙,皆有松為之掩映。短髯老骨,千百其狀?!惫邗羯阶怨派n松遍布,因受清末戰(zhàn)亂,“大躍進”毀林煉鋼和“文化大革命”亂伐林木的摧殘,冠豸山松林多遭斧斤之災,這棵老松因根置峭壁,伐者無法下斧,得以幸存。
迎客松南向數(shù)米有一座歇山頂式六柱涼亭曰舒心亭,游人可到此歇息,靜賞迎客松風姿。
過迎客松,登上逶迤的山路,忽見兩側(cè)巖壁峭立,中通一峽谷,谷口有一塊崩塌的巨石。巨石斜臥右側(cè),形成一深洞,山澗流泉汩汩注入,珠璣四濺,發(fā)出悅耳的叮咚琴聲。山路繞巨石而辟,左側(cè)石壁有馬周卿篆書石刻“蒼玉峽”三字,形容峽谷內(nèi)碧珠飛濺,蘊含奇趣。
過蒼玉峽,登階300余米,層階邊巖上設一座四廊柱蓋頂涼亭,供游人歇足,名曰“松風亭”。亭柱有亭名的嵌頭格楹聯(lián):“松盤黛色宜人爽,風送濤聲入耳頻”,頗切游人心境。佇立亭中,遠望文川九曲,近看田螺山,令人聯(lián)想到田螺姑娘的故事,心中吟唱起一首美和善的頌歌。亭畔大片松林,峭立崖側(cè),清風徐來,濤聲陣陣,使人頓生“凝眸收勝覽,入耳生云泉”之慨。
逶迤再登百余米,即是半云亭。亭為清代羅學鑣倡建。據(jù)《羅氏族譜》載:“學鑣公,字瑞徵,號藹駟,敕授州同知。生平仗義疏財,樂善不倦,修橋砌路,見義勇為,豸山半云亭,其所倡建也?!庇稳巳胪び^景,往往油然而生“石移云自定,風急鳥皆閑”的悠情和“夢想落塵寰”之仙念。古亭設在一面峭壁陡立、三面下臨深淵的懸崖上,為四根圓廊柱、歇山頂式?jīng)鐾?。亭柱楹?lián)為亭名藏頭格:“半壁丹梯天咫尺,云層覺路嶺千尋”。亭處地勢高峻,晨昏雨露,霧氣迷蒙,似在云層之中。登亭之先,便可一路領略“芝莖濕路分瑤草,竹杖隨云步玉臺”的雅趣。
丹梯與半云亭緊緊相連,峭壁上開鑿十幾步磴道,垂直如梯,十分奇險,游人需攀援附壁而上。因巖石為紅色礫砂巖,呈朱紅色,故稱“丹梯”。游人有詩贊嘆:“百折丹梯上紫霄,月宮深處彩云飄。笙歌一曲霓裳舞,體態(tài)翩翩分外嬈?!钡ぬ葜?,沿峭壁開辟一條小道,路窄僅容一人通過,下臨萬丈深澗,稱為“云?!薄E詭r石有一組摩崖石刻,為“丹梯”、“云?!?、“覺路”、“咫尺天”,筆意遒勁,屬書法佳品。憑欄遠眺城關,田園、房舍、河川、道路、樓房、街市一覽無余,如錦似畫。
過丹梯、云棧,攀“云矚塹門”,曲折前行,即抵此巖。滴水巖高壁峭立,摩崖石刻琳瑯滿目,為全景區(qū)之最。其中有元代馬周卿的“修蓮峰記”和“冠豸”、“印松麓”以及明、清題刻數(shù)十處。巖間山嵐氤氳,云蒸霞蔚,成為奇觀。繁茂的松杉林木,襯托著繚繞的晨霧曉煙,形成“嵐氣”,使景區(qū)更顯柔和、淡雅、協(xié)調(diào)。連城八景之一的“冠豸晴嵐”即指此。邑人李文瀾《冠豸晴嵐》詩曰:“萬岫嵐光雨后呈,更憐冠豸值新晴。煙痕淡向峰腰抹,霽色遙從頂生。亭接半云看隱約,天開一線認分明。況當夕照余霞散,錦繡圖披畫不成。”滴珠巖頂?shù)那迦S風飄灑,點點滴滴,如串珠垂掛。游人到此,多張嘴承接水珠,以為樂事。
此處觀賞冠豸山夕照也富有情趣。清代理學家童能靈在《冠豸山夕照賦》中敘述:“夫豸山清出,冠壓群峰;夕照澄鮮,美逾朝晷。故照吞山而低回,山傍照而徙倚。妙赴妙以繁會,光磨光而旖旎。當此之時,琪草流馨,寒泉帶喜?!毕φ盏木坝^,美逾仙境。
昔為“五賢書院”中的一景。民國初年被焚毀,僅存遺址,20世紀80年代由旅游部門重建。清乾隆六年(1741年),主持興建“五賢書院”的連城知縣秦士望,曾有《凝碧山房》詩曰:“久約青山訂素盟,云峰矗立眼前生。窗臨絕壁攤書坐,路繞回塘叉手行。天外雨飛襟袖爽,谷中泉響夢魂清。韜蹤一日能千古,愧向塵囂齒姓名。”
重建的凝碧山房,位于冠豸西北側(cè)懸崖險處。山房依崖構(gòu)筑成方形歇山頂框架式雙層高樓,柱梁、窗欞,雕飾古樸,色彩艷麗。屋面琉璃碧瓦,飛檐翹角,古雅壯觀。樓西側(cè)為萬丈深淵,崖石嶙峋;北面崖石高丘;南面傾斜而下,崗阜起伏;樓后依山建有小型賓館住房,可供游人歇宿;樓東有斜翹巨崖懸臂前伸,如敞口大廳,設茶座及飲食部,供游人品茗、小食及宴飲之需。
登樓攬勝,清風徐來,沁人心脾;仰觀靈芝、五老諸峰,巍峨高聳云表,分外壯觀。夜宿山房,遙看城區(qū)萬家燈火,晶瑩閃爍,平添許多浪漫。
竹安寨是冠豸山風景名勝區(qū)中的一個的景區(qū)。它遠離市井喧囂,隱匿于寂寥、偏僻的山野。曾經(jīng)是易守難攻的之避難之所,如今已成一道記載歷冠豸山史的人文奇景,吸引著游人前去解讀。穿行于竹安寨景區(qū),“險、奇、壯觀”三絕奇景世間罕見,嘆為觀止。景區(qū)“險”在“摩天嶺”。沿陡峭山脊開鑿的三百六十五級狹窄石階天梯,直插云霄,兩側(cè)是深澗絕壁,驚險異常; 景區(qū)“奇”在“壽星石”。一座龐然大山,天工造物,造就一處老壽星奇景,堪稱天下第一,真是人有長壽秘訣、山有益壽神韻。它,眼、鼻、眉、須栩栩如生,讓人可親可敬。 景區(qū)的“壯觀”則在“水門墻”。它是一面十分方正,高寬皆有數(shù)千米,厚度數(shù)丈的巖石墻體,拔地而起聳立成一塊屏障,邊緣垂直成門,墻面就象有溪水流淌般波光蕩漾,因此而得名“水門墻”,據(jù)說,這是遠古造山運動時巖層斷裂而成。 穿過幽幽深谷,攀爬“摩天嶺”,直達峰頂,巍巍群山、崎嶇山道,一目了然。過寨門,山窩平夷處,樹木雜草間,尋尋覓覓古老山寨的殘骸遺跡,一個古老的傳說躍然而出。 據(jù)史料記載,公元一八五七年“太平軍”石達開部隊進占連城,一些富豪把地勢險要的這里看著最佳的避亂之所。于是在此建寨取名為“竹安寨”,寨內(nèi)依山勢建屋三十九間,廳堂、居室、廚房、倉檁一應俱全;大貓山頂石崖上開鑿一方天池,積蓄雨水,供飲食用;通往后山處亦筑一道塹門,設防把守,切斷通道;摩天嶺頂也有一道塹門,炮臺、槍眼俯衛(wèi)石階唯一通道,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 傳說雖無從考證,但是附會在靈山秀水之上,倒也增添了幾分人文色彩。
石門湖——坐落于冠豸山東南的石門湖,面積四百多畝,如一塊翡翠,鑲嵌在冠豸山的險峰奇谷中,四周環(huán)山,“是連城昔日八景之一的"石門宿云"所在地。 要深度感受石門湖的清幽以及風景如畫,選擇蕩舟其間,無疑是最好的方式。登上游船,緩緩前行,船漿劃破波光瀲滟的湖面,推動著小舟時而穿過狹窄的峽谷,時而閑庭信步開闊的湖面,“水轉(zhuǎn)山間走,山回水中行”,山風習習,清涼舒坦。山在慢慢后退,水在慢慢后退,眼看就到湖的盡頭,“山窮水盡疑無路”,卻“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開朗處曲徑通幽,山環(huán)水繞,水傍山立。一個個活靈活現(xiàn)的水面奇觀,歷歷在目,一景接一景,一畫連一畫,讓您親歷人在畫中游的愜意旅程。偶爾,一兩只白鷺、野鴨,從湖邊的綠林中飛出,掠過水面,生機 盎然,引來無數(shù)游人驚叫。 石門湖旁邊有一塊奇石,因形如女性生殖器而被名為“生命之門”,它以獨特的身姿詮釋著大自然的神奇,同時也吐露著冠豸山這本“生命大典”的博大精深。另外,石門湖攜同小三峽、雙乳峰、猴孫撞鐘等景點一起組成的石門湖景區(qū),游歷其間,相信定能讓你發(fā)現(xiàn)更多美景的。
在福建省閩西山區(qū),有一個至今保存完好的連片成群的客家古老村落,這就是已有800多年歷史的連城縣培田明清古民居。培田古民居建筑群由30幢高堂華屋、21座古祠、6家書院、二道跨街碑坊和一條千米古街構(gòu)成。最大的建筑九廳十八井,占地6900平方米。各座建筑布滿浮雕、楹聯(lián)、名匾、石雕等,工藝精巧,十分壯觀。一些建筑專家和國外友人前來考察后認為,這是人類建筑史上的一枝奇葩,是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
凝碧山房樓北高阜建有仰云亭。它背倚靈芝、五老二峰,面臨絕壑,與李氏修竹書院、謝氏東山草堂鼎足而立。亭為四方柱歇山頂式?jīng)鐾ぃ啒?、幽秀兼而有之。楹?lián)為亭名藏頭格:“仰瞻翠豸思先哲,云護金雞映曉霞”。從亭正面俯瞰城郭和九曲文川,令人飄逸灑脫,心曠神怡。亭建于1983年,由僑胞周千和捐資。仰云是周千和之父名,他抗戰(zhàn)時期在家鄉(xiāng)獨資創(chuàng)辦“明恥中學”,甚孚眾望。
內(nèi)部交通
公交
從龍巖汽車站乘到連城縣的汽車,連城汽車站位于蓮峰鎮(zhèn)蓮中路,從那里乘坐摩的(約6元)或打的(約10元)到冠豸山。
外部交通
自駕
1. 龍巖市中心-龍騰中路-龍騰北路-羅龍中路-羅龍西路-羅龍路。
2. 羅龍路-匝道-廈蓉高速公路-京源口隧道-廈蓉高速公路。
3. 廈蓉高速公路-何家坡隧道-廈蓉高速公路-田心隧道-廈蓉高速公路-移爐隧道-廈蓉高速公路。
4. 廈蓉高速公路-??铀淼?廈蓉高速公路-豪嶺隧道-廈蓉高速公路-馬坑大橋-林嶺隧道-廈蓉高速公路。
5. 廈蓉高速公路-園畬隧道-廈蓉高速公路-官莊隧道-廈蓉高速公路-新泉隧道-廈蓉高速公路-匝道-長深高速公路。
6. 長深高速公路-上匝道-連城/S204方向-連航路-觀景路-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