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蒲公英(學(xué)名:Taraxacum sinicum)指的是菊科蒲公英屬的植物,長4-12厘米,寬6-20毫米。分布在蒙古、俄羅斯以及中國大陸的四川、青海、陜西、河北、內(nèi)蒙古、云南、山西、河南、吉林、遼寧、甘肅、黑龍江等地,生長于海拔300米至2900米的地區(qū),一般生長在稍潮濕的鹽堿地、原野及礫石中。
生于海拔300-2900米,稍潮濕的鹽堿地或原野、礫石中。
產(chǎn)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陜西、甘肅、青海、河南、四川、云南等省區(qū)。蒙古和俄羅斯也有分布。模式標(biāo)本采自山西太原。
生于稍潮濕的鹽堿地或原野上。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及河南等省區(qū)。
多年生草本。根頸部有褐色殘葉基。葉蓮座狀,倒卵狀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長4-12cm,寬6-20mm,無毛,羽狀深裂,側(cè)裂片3-7對,下傾,狹技針形或條狀披針形,全緣,頂裂片大,長三角形成戟狀三角形,外面葉羽狀淺裂或全緣,具波狀齒,葉柄和下面葉脈常紫色?;?至數(shù)個(gè)長于葉,頭狀花序下被蛛絲狀毛或無毛,總位小長8-12mm,淡綠色,總位片3層,無小角,外層技針狀卵形或?qū)捙樞?,?nèi)層矩圓狀條形,長于外層的2倍,舌狀花黃色。瘦果淡褐色,長34m,上部有刺狀突起,下部有短面的小細(xì),過毛淡白色?;ㄆ?-6月。果期7-8月。
全草供藥用,用途同蒲公英。
原倒披針葉蒲公英(T.oblanceofolium D.Z.Ma)的總苞及瘦果特征與華蒲公英(T.borealisinense Kitam.)完全相同,而僅葉片形狀有所不同,屬于個(gè)體變異,故將兩種植物歸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