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雙連壺是發(fā)掘出土的唯一單件國寶酒器。專家考證,彩陶雙連壺為神圣禮儀之用品,乃民族結盟或重大禮儀活動時部落首領、長者對飲的酒具。是和平、友好、相敬、相親的象征。鑒于年代,出土地的相近,專家認定,炎黃二帝結盟之時,就是用雙連壺共飲盟誓,化干戈為玉帛,真可謂“生死之交一壺酒”。
【文物名稱】彩陶雙連壺
【材質類別】陶器
【制作年代】仰韶文化時期
【文物出土】河南省鄭州市大河村出土
【文物收藏】現(xiàn)藏河南博物院
【器型規(guī)格】高20厘米
雙連壺,1972年鄭州市北郊大河村仰韶文化遺址房基內出土。高20厘米,現(xiàn)藏于河南鄭州大河村遺址博物館。兩壺并列,腹部相連處有一圓孔相通。西壺兩側各附一耳,圓腹平底。泥質紅陶,紅衣黑彩,器表滿布平行線條。造型別致,構思新穎,彩繪線條古樸流暢,風格獨特,對研究原始社會的生活習俗和制陶藝術有重要價值。
陶器,從新石器時代開始大量出現(xiàn),幾千年來一直是人類的主要生活用具。早期陶器,質地松軟,器形簡單,多為紅素面,少數(shù)有劃紋、篦點紋和指甲紋等。
仰韶文化時期出現(xiàn)了彩陶,在器胎上用黑和紅色顏料繪動植物或幾何紋,燒后不會脫落,在絢麗斑斕的彩陶器中,彩陶雙連壺造型精美,被譽為中國古代彩陶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