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內集中展出了珍貴的戲曲資料、圖片、音像以及瀕臨失傳的傳統(tǒng)唱腔、劇本、樂器、曲譜、服裝道具、音像資料、臉譜等。除了具有傳統(tǒng)博物館的文物展出功能外,館內還具有現代化的視聽設備,觀眾可以自由點播河南戲曲的珍貴音像資料。此外,該館還設置了設備好的錄制間,將定期邀請老藝人、戲曲名家、作曲家、理論家以演出、教唱、講座的形式以戲會友,在全省范圍內搭建一個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陣地。
“尋找梨園失落的聲音”是該館旨在保留老藝人唱腔、傳承戲曲文化的一項嘗試,迄今已經為20多位老藝人錄制了唱腔專輯。博物館也已經持續(xù)多年尋訪老藝人,為300多位已被觀眾淡忘的戲曲老藝人錄制了8000多段唱腔。連曉東說:“這些資料對研究河南戲曲的發(fā)展和演變過程具有很高的價值。”
2015年年底,河南戲曲聲音博物館為魯山縣山區(qū)盲墜子藝人鄭玉榮錄制了長篇河南墜子《大明英雄會》,2016年3月,又邀請豫劇名家苗文華,錄制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豫劇桑派名段教唱系列。近幾年已經為蘇蘭芳、馬最云、孫映雪、李素玲、胡發(fā)生、郭鳳娥、馬寶貞、李素芹等20余位老藝人錄制唱腔專輯。如今,通過多方努力,河南戲曲聲音博物館里收藏了眾多老唱腔錄音制品、老戲服、老照片、稀有劇種的老樂器等寶貴資料,也通過尋訪,讓散落各地的老藝人再次因戲曲獲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