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甘草干姜湯是誰的方子
甘草干姜湯作為張仲景《傷寒論》里的重要經(jīng)方之一,也是溫陽的經(jīng)典方劑。它主要由甘草和干姜兩味組成,組方簡單但作用很關(guān)鍵。
甘草是《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上品,味甘性平,號稱“國老”。
它可以和中解百毒護中焦,能補脾益氣;它還能入十二經(jīng),補五臟六腑的正氣,在上祛痰止咳,在中調(diào)和脾胃,在下清熱利瀉。
按五行學(xué)說,甘屬土,土生金。冠毒最容易侵入肺脾二藏,甘草可以加強脾肺防御,所以對流感的預(yù)防作用很好。
俗話說“姜還是老的辣”,干姜是姜干燥的老根莖來供藥用,它味辛,性溫,歸脾、胃心、肺經(jīng),有溫經(jīng)散寒,回陽通脈,溫化痰飲的作用。
常用于風(fēng)寒咳嗽、寒痰咳嗽等問題。入脾胃二經(jīng),能溫胃祛濕,降逆止嘔,它最大特點就是守而不走,其性凝滯,主入脾胃,像死戰(zhàn)不退的戰(zhàn)士固守城池一樣,忠于職守。
二、甘草干姜湯在金匱要略和傷寒論的區(qū)別是什么
甘草干姜湯既見于《傷寒論》,又見于《金匱要略》,名雖同,但兩處所用干姜有別,主治病癥及病勢也略有不同。甘草干姜湯在《傷寒論》中用于表虛兼陰陽兩虛證,《傷寒論》中所用干姜性較猛,主治病勢較重的陽虛厥逆證。而在《金匱要略》中用于肺痿咳吐涎沫,所用炮干姜藥性相對比較緩和,主治病勢較緩的肺虛寒證,這就是培土生金的意思,以溫中焦陽氣而散上焦寒邪,使肺氣得助,寒邪得散。
盡管如此,二者雖治療的證不同,但機理是一致的,都是先補其脾陽。仲景之方藥雖少,但卻不失其效,我們應(yīng)細細品讀,以得經(jīng)方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