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肌膚用什么護膚品?什么功能性護膚品比較好?薇姿、理膚泉、雅漾等你用個哪些呢?俗話說,“不會賣化妝品的藥企不是好藥企”。藥企跨界做日化的現象可謂屢見不鮮,但做出名氣了的卻不多見。小編找到了國內外10個有代表性的藥企跨界日化案例,仔細瞅瞅,還藏著不少巨頭。
聊到涉足日化領域的藥企,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強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不用多說你也知道,擁有強生嬰兒、強生美肌、露得清、大寶、噯呵、李施德林等一批大牌的強生公司在個人消費品領域特別牛。
不過,強生真正的身份并不是個人消費品巨頭,而是醫(yī)藥巨頭。強生旗下早已成為中國家庭藥箱里必備藥物的泰諾、達克寧、美林、布洛芬、胃能達等非處方藥品牌還被歸在了個人消費品業(yè)務的OTC板塊當中。
事實上,強生本來就是做藥起家的。1886年,擔任過戰(zhàn)地醫(yī)療工作的羅伯特·伍德·強生將軍和他的兩個兄弟在美國新澤西州的新布魯斯威克,共同開創(chuàng)了一個全新的事業(yè)——生產無菌外科敷料,并正式創(chuàng)建了強生公司。
所以說,很會賣化妝品的強生真正的強項在制藥。那么醫(yī)藥巨頭強生又是怎樣建立起它的個人消費品帝國?答案是買買買。
創(chuàng)建于1849年的輝瑞公司迄今已有167年的歷史,比強生年紀還大不少。在20世紀60年代初,彼時的輝瑞總裁麥基主導了輝瑞的多元化,輝瑞快速兼并了國內外企業(yè)38家,僅1961-1964年就收購了14家生產非處方藥和日用快速消費品的企業(yè),產品包括滴眼液、涂敷藥、肥皂、化妝品、護膚品、香水、剃須皂等等。
而到了20世紀90年代,斯特爾領導下的輝瑞重新聚焦于制藥主業(yè),首先,開始實施輝瑞史無前例的剝離行動。1990年,輝瑞把經營了將近百年的檸檬酸業(yè)務賣掉,1992年分拆了專業(yè)化學品和難溶化學品業(yè)務,緊接著,出售了化妝品和香水業(yè)務,把剛到手兩年的漱口水業(yè)務賣給高露潔,把心臟瓣膜業(yè)務出售給意大利菲亞特的子公司。
后來,輝瑞的業(yè)務進一步聚焦。2006年6月,輝瑞制藥、美國強生公司分別宣布雙方達成協(xié)議,強生將出資166億美元購得輝瑞旗下消費品事業(yè)部。在輝瑞剝離消費品事業(yè)部之前,這一領域的業(yè)務在2005年為輝瑞創(chuàng)造了39億美元的年收益。
隨著交易的完成,李施德林漱口水這個知名品牌被強生納入囊中,輝瑞和日化領域的緣分也就此“走到了盡頭”。
葛蘭素史克由葛蘭素威康和史克必成合并而成,于2000年12月成立。兩家公司的歷史均可追溯至19世紀中葉,各自均在醫(yī)藥領域確立了世界級的領先地位。
那么,葛蘭素史克究竟在日化領域有何建樹?在中國,你可能對葛蘭素史克這個名字還稍有些陌生,但你一定聽說舒適達牙膏。
作為全球第四大的牙膏品牌,葛蘭素史克旗下的舒適達在抗敏牙膏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進入了全球100多個國家市場。
MAIGOO小編在葛蘭素史克官方網站看到,葛蘭素史克旗下擁有多個口腔護理品牌,包括舒適達、Aquafresh、Macleans、Odol、Dr.best、Binaca和Astrinsol等,不過舒適達還是其旗下最大的牙膏品牌。
在天貓國際上找到了gsk葛蘭素史克海外旗艦店,店內商品分為肌膚護理、口腔健康、霏絲佳抗敏舒緩系列三類,銷售其旗下Stiefel施泰?;瘖y品及舒適達牙膏。
除此之外,葛蘭素史克還在2009年7月以36億美元收購致力于皮膚學的獨立制藥公司、美國護膚品公司Stiefel實驗室,使得葛蘭素史克的OTC產品線增加至94種。收購還使葛蘭素史克的護膚品業(yè)務增加至原有的三倍,使其占有全球處方藥妝市場8%份額。
曼秀雷敦公司1889年在美國創(chuàng)立,創(chuàng)辦人運用薄荷、凡士林做成軟膏,所以說最早的曼秀雷敦是感冒用藥。而樂敦制藥則是日本著名的制藥公司,其前身信天堂山田安民藥房于1899年創(chuàng)業(yè),主營眼藥水、化妝品和胃腸藥等。
1988年樂敦制藥成功收購曼秀雷敦公司,并于1991年于中國廣東省設立藥廠,成立曼秀雷敦(中國)藥業(yè)有限公司。
在日本,樂敦眼藥水擁有超過40%的市場份額,其護膚品更占據市場半壁江山。
曼秀雷敦在中國日化市場卻是發(fā)展得順風順水,在男士及唇膏領域均打下了一片江山。
做藥的企業(yè)可以跨界做日化產品,做日化產品的也有跨界做藥物的案例。英國的利潔時集團(ReckittBenckiser)就屬于后者。
1823年成立的時候,利潔時公司是以工業(yè)化學起家的。在20世紀,利潔時公司(當時還屬于兩家公司)先后推出滴露、亮碟等多個家居護理和衛(wèi)生品牌。1999年,利潔時由兩家公司合并而成今天的局面,當時的合并資金規(guī)模超過100億美元。
2008年,利潔時公司收購了美國公司AdamsRespiratory Therapeutics, Inc,進入了美國非處方藥市場。2010年,利潔時甚至收購了杜蕾斯的母公司SSL集團。
利潔時集團旗下多個品牌都已經在中國市場打開了名氣,其中包括健康護理、衛(wèi)生護理和家居護理三大板塊。包括蓋胃平、使立消、MegaRed等藥物品牌在內的健康護理板塊在利潔時集團占據30%左右的銷售額(2014年),而2014年利潔時集團的銷售額超過了800億人民幣。
至于它的化妝品業(yè)務,聽說過薇婷脫毛膏嗎?它家的!它家還擁有Clearasil(祛痘產品)等多個個人護理品牌,不過被歸在衛(wèi)生護理板塊之下了。
和葛蘭素史克一樣,藥企云南白藥在牙膏領域特別牛,短短10年時間就打造了中國本土最大的牙膏品牌。
據了解,云南白藥牙膏在2005年7月正式上市,當年實現銷售額8000萬;第二年實現銷售額2.2億元。MAIGOO小編也看到數據說,云南白藥牙膏2006年就進入了全國商超渠道牙膏品牌銷量前10,得益于超過20元/支的高價,銷售額更是進入前5。
此后云南白藥牙膏銷售額連年上升,10年時間累積銷售121億元。據《銷售與市場》的報道顯示,云南白藥在2014年牙膏市場占12.4%的份額,直逼第二名的佳潔士。另據媒體報道,2015年三四月份以來,云南白藥牙膏系列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達16%,升至第二位。
除了云南白藥,片仔癀也是一家成功打入了日化界的本土著名藥企。
據片仔癀2015年8月發(fā)布的2015年半年度報告顯示,片仔癀日用品、化妝品業(yè)務9264萬的銷售額,占據主營業(yè)務8.10億的11.43%,已經是重要組成板塊,而同比增長16.42%的速度也比較可觀。
在此前片仔癀發(fā)布的2014年年報中同樣可以看到,在片仔癀的三大業(yè)務中,盡管藥品銷售仍為片仔癀主營業(yè)務,但其日用品、化妝品業(yè)務在2014年銷售大幅增長,實現銷售收入1.76億元,同比上漲62.57%,已成增收主力。
除此之外,片仔癀還拉上了一個很牛的隊友共同開拓口腔護理領域。2015年6月25日,上海家化和片仔癀簽署《合作意向書》,決定共同出資設立上海家化片仔癀(漳州)口腔護理有限責任公司,其中片仔癀持有該公司51%的股權。
它們要做啥?就在不久前的上海家化2016春季經銷商峰會上,這家新公司攜即將推出的片仔癀“牙火清”系列和“牙火清+”系列的功效性牙膏產品亮了相,主打消炎止血功能。兩家百年企業(yè)強強聯合,看來是要在口腔護理領域大干一場了。
藥企跨界賣牙膏并不是一件稀奇事,但藥企賣眼霜的卻不多見。
以痔瘡膏聞名的馬應龍,在2008年11月研發(fā)了一款“馬應龍八寶去黑眼圈眼霜”并取得化妝品行業(yè)生產資格。2009年,馬應龍攜該眼霜進軍化妝品市場。眼霜的單價為168元,馬應龍試圖將其與5元/支的痔瘡膏劃清界限。
數據顯示,馬應龍八寶眼霜2010年的銷售額就已突破了1000萬元。2011年底,馬應龍成立了湖北馬應龍八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專門推廣眼妝、面部護理等產品。此后,馬應龍又推出了專注眼部肌膚護理的瞳話品牌。
2004年下半年,京城老字號藥企同仁堂進軍化妝品市場,不僅上市多款化妝品,同時還在北京中心商務區(qū)CBD建立了首家美容旗艦店“北京同仁堂伊妍坊”。經過幾年摸爬滾打,同仁堂在化妝品市場也小有起色。
2008年,同仁堂實現銷售收入29.4億元,同比增長9%;全年實現凈利潤2.6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化妝品的銷售額超過2000萬元。
同仁堂還成立了北京同仁堂口腔護理中心,首款產品以中藥牙膏和舒咽口噴組合為主,解決口腔及咽喉不適癥狀。據該中心負責人介紹,這款牙膏套裝采取線下經銷模式,同時借助官方網站、第三方電商平臺和微商渠道進行銷售。
如果你知道999這個品牌,你可能會對三九軍大有印象。作為中國最大的綜合性制藥企業(yè),三九企業(yè)集團擁有眾多隸屬子公司和子品牌,例如999皮炎平、999感冒靈、三九胃泰等藥物,都是老百姓生活中的日常用藥。
資料顯示,三九企業(yè)集團旗下原來也擁有一個做化妝品的隸屬公司——三九軍大,這家公司旗下擁有基茵壹號等化妝品品牌。三九軍大的前身是廣州第一軍醫(yī)大學的校辦化妝品企業(yè),出身就有醫(yī)學背景。當學校軍轉民之后,三九軍大便從中脫離出來,開始走向市場化營銷。
不過據媒體報道,隨著三九軍大的成長,三九集團所占公司股份已經逐步弱化和退出。2014年9月,三九軍大登陸新三板,成為比較早掛牌新三板的化妝品企業(yè)。
掛牌之后,廣東三九軍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曾透露,三九軍大還會向健康食品、嬰童洗護、日用清潔等多領域進行滲透。
除了MAIGOO列出的這幾家,國內還有不少藥企看上了日化這塊大蛋糕,如康恩貝、滇虹藥業(yè)(已被拜耳收購)等。就在3月9日的第44屆中國(廣州)國際美博會上,江中、修正、仁和等知名藥企紛紛以蒸汽眼罩切入日化市場。
和不少日化企業(yè)相比,國內藥企擁有不少優(yōu)勢,比如品牌知名度、資金技術實力等,但為何除了少數幾家外,其余進軍日化行業(yè)的藥企都做得不溫不火?
或許是產品定位不夠清晰,或許是營銷推廣方式出了錯,在競爭激烈的日化行業(yè),如果還是拿著賣藥的思維來賣化妝品,遭遇水土不服也是意料之中。
反觀國外藥企,成功的跨界案例通常出現在巨頭身上。面臨專利藥到期和研發(fā)力低下的困境,醫(yī)藥巨頭們在保證核心業(yè)務的同時進行多元化經營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而像強生或是云南白藥這樣,“藥企”已不再是它們身上唯一的標簽,很多消費者在想起它們的時候會首先想到強生嬰兒或是云南白藥牙膏,那這樣的跨界就又上了一個境界。
小伙伴兒們,《圖說品牌》第二期又跟大家見面咯~春天來了,小編美美美的時候,不由得想起了化妝...
邀請明星做形象代言爭奪市場份額,是多年來日化行業(yè)的不二法寶,選擇合適的形象代言人,無疑可以...
護膚品作為永遠不會過時的市場寵兒,一直是大家買買買的重點。日韓系歐美系,化妝品那么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