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境布局
嘉靖時期,日壇在都城的第四位。壇方形,西向。一層,長寬為五丈。高五尺九寸。壇面墁紅琉璃,清代改為金磚。四面有高臺階,都是白石的,各九級。壇四周為圓形土矮墻,周長七十六丈五尺,高八尺一寸,厚二尺三寸,內(nèi)外墻均為紅色。正西為三門,石柱六,東南北各一個門,石柱二,門及門兩旁柱門坎都是石質(zhì),紅色的門有欞檐。矮圓墻西門內(nèi)有蒸煮用的鼎、爐二。西門外南邊,有埋祭葬物的坑,鐵燎爐一。北面,圓矮墻北門外以東,有神庫三間西向,神廚三間南向,皆一面出臺階,三級;有一井亭,井亭四面圍有紅色柵欄南向;墻一層,門一個,西向。再北為宰牲亭三間,有圍墻,一層,門一,西向。圓矮墻北門外正北,為祭器庫、樂器庫、放草席棕墊的粳薦庫各三間連檐通脊,均南向。圓墻西門外之北為具服殿三間,南向一面出有臺階五級,左右配殿,各三間,東西向。一面出臺階三級,四周有宮墻。宮門三間,左右門各一,均南向。鐘樓一,在具服殿東。
日壇四周圍有墻,壇墻前方后圓(外壇墻),周長二百九十丈五尺,墻兩面用磚鑲砌。西門、北門各三間。西門外正西有柵欄門三個,照壁一個,北門外有照壁一,有西角門一,西北為景升街牌坊。坊前有紅色柵欄,長十五丈。街左右各有一段墻,外墻西自牌坊西,達壇墻西南角,長三百八十二丈四尺。東自牌坊東,達壇東北角,長三百十二丈四尺。其中間道路,由景升街往南,再往東南到壇北門。從壇門以南轉(zhuǎn)向西,再向北,到具服殿。正南到神路。通垣壇矮墻,北門外,北到祭器庫,自祭器庫向東,到宰牲亭,到神庫,建筑物壇墻上均覆綠色琉璃,外壇墻為青色琉璃綠緣。
日壇公園位于北京市朝陽區(qū)日壇北路6號,地處北京市第一使館區(qū)的中心位置。占地面積共計206200平方米,其中綠地面積177600平方米,古樹44株,古建面積10357平方米,水面面積4700平方米。
主要景觀
日壇公園主要景觀:有園壇、西天門、北天門、神庫神廚、宰牲亭、具服殿、祭日壁畫、西南景區(qū)、曲池勝春、玉馨園、牡丹園、老年活動區(qū),以及東南方的“清暉觀日”景區(qū)和南側(cè)的“曲池勝春”。
朝日壇祭臺為白石砌成的一層方臺,正西有白石欞星門三座,其余三面各一座。西欞星門正對的外壇至西天門為神路,是帝王祭日的必經(jīng)之路 。
具服殿位于日壇西北角,為一方形院落,是皇帝休息更衣之所。北為正殿三間,南向。正殿左右為配殿,各三間,東西向,四周有宮墻。明朝時此處原為奉司衙署所在,具服殿原建在壇西欞門外南側(cè)。一直到清代乾隆年間,乾隆皇帝認為:日壇具服殿舊址建于壇南,臨祭時必經(jīng)過神路始至殿所,似與誠敬之儀未協(xié)。于是乾隆七年(1742年)具服殿移建至壇西北角。
玉馨園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具有40余年樹齡、胸徑為1米的懸鈴木。
西南景區(qū)融合了江南庭院的湖光山色和古樸典雅的北方園林風光。湖畔倚建古色古香的水榭、畫舫、小園亭,湖南北架以曲橋、拱橋,湖邊圍繞蜿蜒迂回的小路。
馬駿墓位于日壇公園西北角。民國十七年(1928年)因叛徒出賣,馬駿在北京被張作霖殺害,犧牲后葬于日壇公園內(nèi)。1951年北京市政府隆重公祭并重修其墓。墓碑由郭沫若題書。1987年再次重修,墓碑改由鄧穎超題寫。同時馬駿夫人楊秀蓉的遺骨移葬于東側(cè)。墓為漢白玉石砌筑,臺基四周環(huán)以白石護攔。
老年活動區(qū)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西側(cè)矗立著6幅民間典故的石雕,并且栽植了各種樹木和300株名優(yōu)品種的牡丹。
游覽線路
①北門→馬駿烈士紀念室→日壇博物館→神路→祭日園壇→祭日壁畫→免費健身廣場→兒童游樂園→西南水景區(qū)→南門
②西門→西天門→神路→清暉亭→玉馨園→牡丹園→宰牲亭→迷你高爾夫→免費健身園→兒童游樂園→曲池勝春園→南門
③南門→西南水景區(qū)→祭日壁畫→九龍柏→祭日園壇→神路→玉馨園→牡丹園→北天門→北門
交通指南
市內(nèi)交通:市內(nèi)乘1、4、729路公交車至日壇路下車,向北400米即到日壇公園南門;乘44、800、750路公交車至雅寶路下車,向東300米即到日壇公園西門;乘112、846路公交車至神路街下車,向南200米;乘43、110、28路公交車至芳草地下車,向西200米即到日壇公園北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