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嶼位于溫州市區(qū)北面甌江之中,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是中國四大名勝孤嶼之一,江心嶼與鼓浪嶼,東門嶼,蘭嶼并稱“中國四大名嶼”。國家4A級旅游區(qū)。江心嶼自然風(fēng)光秀麗,嶼內(nèi)綠草如茵,古樹名木蒼翠蓊郁,亭臺點綴,橋榭相映,歷來被成為“甌江蓬萊”、“水中盆景”。主要景點:江心寺、東西二塔、浩然樓、澄鮮閣等?!敖碾p塔”1997年被世界航標(biāo)協(xié)會定為歷史文物塔。東塔建于公元869年,西塔建于公元969年。山水詩鼻祖謝靈運、李白、杜甫、文天祥等歷代名人賢士留下詠嘆孤嶼詩章近千。孤嶼夜景更是流光溢彩,燈光影聲的完美組合,讓夜色中的江心嶼如詩如畫,如歌如潮!
江心“十景”之說載于嘉慶年間《孤嶼志》。江心嶼每年不同時節(jié),不同地點,有其獨特的景觀,前人因此推敲提煉為“十景”。
溫州冬雪較少,人們見雪心喜,赴江心嶼賞雪。白雪覆蓋著山下的農(nóng)舍,畫面極佳,為十景中第一佳景。古人題景詩云:“雪中望羅浮,玉峰峨峨起。不知山下村,人住梅花里?!?/p>
立于江心寺大殿前,南望鹿城,煙雨如絲,正合“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的詩意。
東峰下,甌潮漲落,太陽升起,朝霞染紅潮水。有詩云:“殿角水禽鳴,曙色扶桑東,飛霞捧日寂,亦作瑪瑙紅?!?/p>
中秋之色,從東峰山巔遙望甌江,只見月出于東山之上。古人題景詩曰:“月出海門東,閑云掃曉風(fēng),江長飄玉帶,人生琉璃中。”
從西峰山隔江遙望鹿城西門外的翠微山,夕陽西下。
傍晚遠浦漁船揚帆歸來。風(fēng)尾魚的漁船燈火遍燃,星星點點,時隱時現(xiàn)。寫景詩曰:“衲子入定來,齋堂鐘磬罷,唯有漁舟燈,幾點汀洲夜?!?/span>
盛暑時節(jié),江心嶼的竹林下,是人們納涼的地方,風(fēng)吹竹聲。
龍翔寺之旁,有寒井一口,泉水清冽。每日清晨,和尚們就去提水煎茶。
現(xiàn)存之江心寺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建,面積約287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殿。前殿為天王殿,東西有長廊,兩端置鐘鼓樓。今宋代古鐘尚存。中殿為圓通殿,最為壯觀,供奉的是觀音菩薩,江心寺為全國32所觀音菩薩道場之一。殿內(nèi)檻聯(lián)匾額,琳瑯滿目。正柱聯(lián)為宋王安石撰并書。后殿三圣殿,殿額與對聯(lián)皆為弘一法師所書。寺院大門兩邊有題為宋王十朋撰書的疊字聯(lián):“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由書法家方介堪正楷重寫。寺周古木參天,景色清幽。1983年列為全國對外開放142座重點寺院之一。
興慶寺原名凈信院,又名西塔寺院。宋高宗駐蹕孤嶼時,改稱興慶。重建于清嘉慶年間。寺兩側(cè)有琉璃泉,泉水清冽,為溫州三大名泉之一。寺墻內(nèi)有橄欖一株,相傳明萬歷十五年(1587)為郡守衛(wèi)承芳所植,今尚結(jié)果累累。建國后溫州市博物館建于此寺,常年展出歷史文物。
東塔始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一說建于北宋開寶二年(969年),曾毀于兵火,南宋紹興十年(1141年)重建。元至正,明萬歷,清乾隆多次重修。塔高28米,底徑8米余,6面7層,青磚圍砌。過去外圍層層有平座、欄桿和出檐,內(nèi)有扶梯直上塔頂,可俯瞰甌江澎湃,飽覽風(fēng)光旖旎的鹿城全貌。清光緒二年(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簽訂,溫州辟為商埠。1894年始在東塔山下建造英國駐溫領(lǐng)事館,次年落成。英借口警衛(wèi)工作需要,強迫溫州地方當(dāng)局拆除東塔內(nèi)外的飛檐走廓,留下這座中空無頂?shù)乃?。塔頂自然生長一株100多年樹齡的榕樹,無土培植,根垂塔中,全年常綠。
從上海出發(fā):市區(qū)——滬杭高速——杭州灣跨海大橋高速——寧波繞城高速——甬臺溫高速七都出口下—104國道—到達景區(qū)
從杭州出發(fā):杭州繞城東線—杭甬高速—上三高速—甬臺溫高速—七都出口下—104國道—到達景區(qū)
從寧波出發(fā):城市連接線——杭甬高速公路——甬臺溫高速公路——七都出口下——104國道—到達景區(qū)
從金華出發(fā):杭金線——金華—蘭溪線——杭金衢高速公路——金華東樞紐出入口走金麗溫高速公路——南白象出入口轉(zhuǎn)走甬臺溫高速公路——七都出口下——104國道—到達景區(qū)
從福州出發(fā):市區(qū)——羅長高速公路——羅寧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公路——甬臺溫高速公路——七都出口下——104國道—到達景區(qū)
28路、31路、33路、51路、68路、201路、71路快速至江心碼頭,渡輪到江心嶼。旅客在島內(nèi)可坐電瓶車環(huán)島游覽,也可駕車從甌江三橋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