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陽縣博物館,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灌陽縣龍里開發(fā)區(qū)東華路21號,是展現(xiàn)灌陽歷史文化背景,豐富當?shù)厝嗣袢罕娢幕畹牡胤骄C合性博物館。灌陽縣博物館以灌陽縣文化館下的文物組為基礎(chǔ)建立,1980年5月20日從文化館下分離并成立灌陽縣文物管理所,1994年立項,1997年動工,200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2005年3月正式對外展出。
灌陽縣博物館占地面積1547.96平方米、建筑面積1160平方米。
灌陽縣博物館是灌陽縣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對外宣傳的窗口。
灌陽縣博物館面積1547.96平方米、建筑面積1160平方米建筑、布局建筑是在湘南式傳統(tǒng)民居形制的基礎(chǔ)上,進行規(guī)劃設(shè)計,分前庭、后院、門樓、碑廊、山水、亭、橋布局,為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的傳統(tǒng)建筑和現(xiàn)代建筑相結(jié)合;分文物庫房、陳列展廳、辦公用房三大部分。
基本陳列
《灌陽縣歷史文物陳列》主要按歷史發(fā)展的順序,通過200多件文物藏品和相關(guān)文物資料及圖片向觀眾展示了灌陽的歷史文化背景。重要展品為新石器時代至明清各期珍貴文物及紅軍長征時的革命文物。
臨時展覽
為豐富當?shù)厝嗣袢罕姷奈幕?,使博物館真正成為灌陽縣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對外宣傳的窗口,從開館以來,灌陽縣博物館舉辦了《當?shù)孛藢幭壬鷷嬚埂贰镀媸?、根雕藝術(shù)展》《灌陽縣抗擊雨雪冰凍災(zāi)害紀實攝影展》《灌陽縣民俗文物展》等。
綜述
灌陽縣博物館通過考古發(fā)掘、社會捐贈、征集(購)等多種渠道來獲得藏品并將進行保護與管理。其藏品包括有石器、金銀玉器、鐵器、青銅器、陶瓷器、書畫、革命文物等,從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未斷代,館藏有新石器時代的有挺石劍、隋代銘文墓磚及青瓷碗、清代玉熏爐、溫酒器等各期珍貴文物及紅軍長征時的革命文物及當?shù)孛颂凭霸?、陸輔清、何厚清等用品。據(jù)中國博物館志顯示,灌陽縣博物館共有藏品2000多件/套,其中有國家二級文物37件/套、三級文物192件/套,居桂林市前列。截至2019年,共有藏品4000件/套,其中珍貴文物222件/套。
重要藏品
灌陽縣博物館的藏品特點是從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未斷代,館藏有新石器時代的有挺石劍、隋代銘文墓磚及青瓷碗、清代玉熏爐、溫酒器等各期珍貴文物及紅軍長征時的革命文物及當?shù)孛颂凭霸拧㈥戄o清、何厚清等用品。
地理位置
灌陽縣博物館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灌陽縣龍里開發(fā)區(qū)東華路21號。
門票價格
灌陽縣博物館免費開放。
交通路線
北京——大廣高速——廈蓉高速——241國道——灌南縣——灌南縣博物館
上?!獪ジ咚佟细咚佟?41國道——灌南縣——灌南縣博物館
廣州——大廣高速——廈蓉高速——241國道——灌南縣——灌南縣博物館
成都——廈蓉高速——241國道——灌南縣——灌南縣博物館
灌陽縣博物館以灌陽縣文化館下的文物組為基礎(chǔ)建立,1979年前人員編制均在文化館。
1980年5月20日,文物組從灌陽縣文化館中分離出來,成立灌陽縣文物管理所,辦公地點在灌江路152號文化大院(內(nèi)設(shè)文物陳列)。
1994年,灌陽縣博物館立項。
1997年,灌陽縣博物館正式動工建設(shè)。
2004年,灌陽縣博物館建成并投入使用。
2005年3月,灌陽縣博物館正式對外展出。
灌陽縣博物館利用國際博物館日及“文化遺產(chǎn)日”,進行文物知識、文物法律法規(guī)宣傳及文物有獎問答、發(fā)放宣傳資料,懸掛宣傳橫幅、張貼標語、制作宣傳版面,舉辦《2008灌陽縣抗擊雨雪冰凍災(zāi)害紀實攝影展》《灌陽縣民俗文物展》等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充分發(fā)揮博物館的陣地作用。同時,灌陽縣博物館還加強與各中小學(xué)校聯(lián)系,使博物館成為了中小學(xué)生的第二課堂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謝爾沙阿–蘇里/舍爾沙在1541年打敗了莫臥兒皇帝胡馬雍之后,在羅赫達斯建立了一個防守森嚴的城堡。羅赫達斯位于今天的巴基斯坦北部,是一個戰(zhàn)略要地。這個地方從未被風(fēng)暴襲擊過,因而完整地保留到今天。這座城堡的主要防御工事由超過四公里長的厚厚的城墻組成,與棱堡相連,并建有宏偉的城門。要塞,又名為奇拉·赫達斯,是中亞和南亞地區(qū)穆斯林早期軍事建筑中的一個特別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