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長過程中,受身邊環(huán)境的影響,性格這種心理特征會逐漸定型并在我們的行為習慣中表現(xiàn)出來,它能夠表現(xiàn)出每個人對身邊事件的看法與態(tài)度,是體現(xiàn)不同人之間差異的一種個性特征。
1、行為性格易受到外部環(huán)境制約
環(huán)境對于孩的行為性格發(fā)展有著很大的影響。同一件事家長給予孩子的環(huán)境不同,小朋友就會受到不同的影響。比如對“孩子摔跤”的處理,有的家長會告訴孩子這只是一件小事,摔倒了站起來就好。而有的家長則會對于孩子過分緊張,不停地哄孩子,將孩子攙扶起來。前者情況下的孩子會表現(xiàn)得比較勇敢,而在后面情況下的孩子則會比較嬌慣。孩子的性格一開始并不是穩(wěn)定的,但是一旦在一個環(huán)境里待久了,性格就很可能會逐漸定型,所以家長要為孩子性格的培養(yǎng)營造一個合適的環(huán)境。
2、對客觀事物缺乏自己獨立的判斷
環(huán)境通常對幼兒很容易產生影響,所以幼兒對同一種事物很難有確定的態(tài)度,也很難在生活的各個方面有自己穩(wěn)定的習慣。他們只會對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的事物本能地產生一些習慣,比如認床,當他們熟悉了經(jīng)常睡的床之后對別的床就會有些抵觸。但是在他們一些不熟悉的領域,對于事物的判斷和一些習慣的養(yǎng)成會以周圍的人作為模板,特別是比他們年長的人的行為習慣更容易受到他們的模仿。
3、性格可以發(fā)生很大的改變
從上一點我們可以知道孩子對于周圍的事件并不能完全依賴于自己去進行判斷,所以性格也會容易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而發(fā)生改變。如果一個害羞的孩子一直待在周圍人都很活潑的環(huán)境里,久而久之他也可能會變得和周圍人一樣。反之,如果好動的孩子總是在一個有人限制他活動的環(huán)境里,他也會漸漸地變得孤僻起來。
4、沒有向成人那么多的情緒
幼兒時期是人一生中年齡較小的一個階段,這個時候的孩子的通常沒有過多的生活經(jīng)驗,還沒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心態(tài)和行為習慣也還沒有還未穩(wěn)定,以上這些原因都會使幼兒的個性特征沒有其他年齡層次的孩子那么明顯。處于幼兒期的孩子通常開心的時候比憂愁的時候多,活潑的比沉靜的多,喜歡與人交往的比不合群的多。
人大約從三歲開始性格就開始漸漸地確定了,在三歲到六歲的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性格就像橡皮泥一樣容易被定型,外部環(huán)境對他們的影響很大。在這個時候父母就要開始有意識地引導孩子,為今后孩子擁有優(yōu)良的品格打下基礎。
改進要點:
(1)要讓孩子明白他們并不是不如別人,適應以后一樣可以比別人做得好。
(2)這樣的孩子其實愿意出去玩耍,但是不能刻意讓他去和不熟悉的人接觸,他們并不愿意得到過多的關注。
(3)當然也不能放任他們繼續(xù)這樣的性格,要教會他們怎樣去爭取機會。并且要讓他們克服自己的障礙敢于去公眾面前表現(xiàn),可以試著讓孩子以比較外向的小伙伴為榜樣,讓孩子向他們學習,從而慢慢改善孩子的害羞性格。
改進要點:
(1)家長需要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任何一個人都有生氣的權力,但是生氣不能通過一些暴躁的方式表現(xiàn)處理,如對著家人大喊大叫,摔東西等等。
(2)家長可以在孩子需要發(fā)泄的時候帶領他們用一些合理的方式去發(fā)泄出來,如去做一些運動,在空曠的地方把不滿喊出來。
改進要點:
(1)自信心其實很容易樹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找一些在孩子能力范圍內能夠完成的任務給他們做,等完成后進行適當?shù)乇頁P,孩子的自信心就會在這種環(huán)境下逐漸地樹立起來。
(2)夸獎孩子一定要給出理由,比如孩子放學回家你夸他今天在學校表現(xiàn)很好時不要只是單純地說“你今天表現(xiàn)得非常棒”,而是應該告訴他“你今天認真地完成了老師的作業(yè)所以表現(xiàn)得很棒”,讓他們知道自己在哪方面做得好從而樹立起信心。
改進要點:
(1)父母應當多花事件陪伴自己的孩子。經(jīng)常帶他們去戶外進行游玩,給他們創(chuàng)造能與其他小伙伴進行交流的環(huán)境。陪他們做些小游戲,給他們一些小任務,在他們完成后要不吝嗇地夸獎。
(2)鼓勵他們去結交朋友。讓他們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培養(yǎng)良好的品質,如互幫互助,團結友愛。如果孩子自身性格存在一些缺陷,如喜歡惡作劇,父母應該幫忙改正,自然而然他們就會融入集體。
(3)讓他們學會合作。家長可以刻意交給他們一些超出能力范圍的事情,自然地引導他們尋求別人的幫助,從而讓他們漸漸地學會與他人合作。
(4)引導孩子去參加體育活動。孩子在人生中面對的不僅是同伴還有對手,而體育活動就可以讓孩子遇到對手。在面對對手時,可以鍛煉孩子們的膽量,從而進一步完善他們自身的素質,提高他們的交際能力。
原因
(1)可能孩子對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邊去,他就會覺得受到威脅,然后主動進攻。
(2)打是排除的意思。
(3)家人可能有打人(或以輕打屁股來逗著孩子玩)的行為。孩子會把所以的待遇反加到別人身上。
處理方法
(1)媽媽應多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幫孩子交些好朋友。
(2)加強用語言來解決問題的能力。教他用語言來和別人表達思想。
(3)家長要反思自己是否有這種形為,如有應即時改正。
原因
(1)孩子對講話中的部分內容感到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解決心中的“疑問”。
(2)別人談的或討論的內容,孩子曾經(jīng)聽說過或有點似懂非懂,產生“共鳴”、激動,急于想“表現(xiàn)”自己,講一講自己的“看法”。
(3)孩子獨自玩?;颡氉試L試著做某件事遇到了困難,這時他急于求得幫助,可能會不顧場合打斷別人的談話。
處理方法
(1)“因事制宜”。針對不同的情況,采取相應適當?shù)姆绞胶头椒右砸龑А?/p>
(2)“相機誘導”。家長要利用一切可以用來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機會,對孩子加以啟發(fā)和誘導,特別要注意運用發(fā)生在孩子身邊的事情來教育孩子,使孩子受到啟迪和提高。
(3)“言傳身教”。做家長的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特別是“行”,這給孩子的影響是很重要的。
原因:幼兒的大部分謊言來自想象、愿望、游戲和無知,偶爾有出自辯解或引人注目的目的。無論哪一種都不屬于真正的謊言。
處理方法:我們應該認清隱藏在謊話背后的兒童心理,采取與其心理狀態(tài)相符的辦法解決。
原因:孩子的嫉妒,是對小伙伴中在智能、名譽、地位、成就及其他條件比自己強或比自己優(yōu)越的孩子懷有的一種不安、痛苦或怨恨的情感。
處理方法
(1)對孩子嚴格要求。鼓勵孩子勤奮踏實、積極進取、樂于助人;對于浮躁、損人利己的不足的行為要予以處罰、教育,以培養(yǎng)其良好的道德品質。
(2)對孩子的贊許、表揚要恰當。既要實事求是,又要使孩子承認自己的成功之中,有周圍伙伴的貢獻和幫助,而不可趾高氣揚,好圖虛榮;同時,要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以防止孩子驕傲自滿,過高估計自己,藐視別的孩子。
(3)激發(fā)孩子把嫉妒轉化為競爭意識。使孩子在趕、超先進中調整自己的行為,增強適應社會環(huán)境的能力,從而使壓力轉變?yōu)閯恿?超越嫉妒。
(4)教育孩子誠實待人。要教育孩子心胸豁達,不斤斤計較;學會設身處地,將心比心,理解小伙伴,交流和溝通感情,增強與小伙伴團結共進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