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民俗風情館藏品來源主要是向社會有價征購,其次是接受有關單位的移交和社會公眾的捐贈。類別大體分為生產(chǎn)習俗、生活習俗、文化習俗、雜類四個大類。截至2006年末,平湖民俗風情館藏品總數(shù)為2976件。其中生活習俗類中設日用品、服飾、土布、夾具、婚育、喪葬子目,藏品957件;文化習俗類中設民間文學、音樂、戲曲、美術、舞蹈子目,藏品477件;雜類中設票證及其他子目,藏品1043件。
平湖民俗風情館的基本陳列是以江南水鄉(xiāng)為地域范圍,以“金平湖”地方民俗風情為主要內(nèi)容,陳列面積為697平方米,共設生產(chǎn)習俗、生活習俗、文化習俗三大展區(qū)。《生產(chǎn)習俗展區(qū)》包括稻作、捕撈、榨油、紡織等內(nèi)容;《生活習俗展區(qū)》包括服飾、飲食、居住、行旅、婚姻、生育等內(nèi)容;《文化習俗展區(qū)》包括民間舞蹈、民間戲曲、民間文學、民間美術等內(nèi)容。
平湖民俗風情館基本陳列的藝術設計特點,主要采用原汁原味的實物、輔以圖片、文字和模型。對具有系統(tǒng)環(huán)節(jié)的習俗,運用以實物來連貫、以圖文版式作呼應、以講解語言來渲染、以現(xiàn)場演示和觀眾參與作補充的展示方式,達到實物與圖文、動態(tài)與靜態(tài)相結合的陳列效果。共展出藏品877件。其中重要藏品為反映江南水鄉(xiāng)水稲耕作的牛力灌溉水車(龍骨車)和犁、耙、就、耘、收割、脫粒、碾米等成套工具;大型石制菜籽榨油油車;土布紡織的軋花、彈花、紡紗、付紗、染紗、漿紗、打紗、經(jīng)布、織布等成套工具和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平湖土布服飾;具有北物質文化遺產(chǎn)價值的平湖九彩龍舞、西瓜燈藝術、破了書的有關實物和圖文資料。
2000年,平湖市委市政府決定成立平湖民俗風情館。
2001年2月,平湖市文化局組建了平湖民俗風情館籌建小組,選任平湖市文劇場黨支部書記吳永明為籌建小組組長,籌建工作開始有計劃有步驟地全面展開;同年6月,平湖市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復同意建立平湖民俗風情館。
2002年2月8日,舉辦了平湖民俗風情館開館儀式;同日,正式對外開放。
2020年,新的平湖非遺館(原平湖民俗風情館、非遺展示中心)全面建成。
2021年4月22日,舉行平湖非遺館開館儀式。
平湖民俗風情館先后被命名為平湖市文明單位、嘉興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嘉興市科普教育基地、國家AA級旅游景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