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略者為了除掉這個讓他們膽顫心驚的“堡壘”,于1941年1月25 日集中了十幾個縣的三千多日本兵和兩千多偽軍,在佐佐木二郎的指揮下,用刺刀、皮鞭、機槍、炸彈對手無寸鐵的村民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他們用盡各種手段,奸淫燒殺,1230名潘家峪人慘遭殺戮,1000 余間房屋被燒毀,33戶人家絕戶。幸存的1000 多潘家峪人成立了“潘家峪復仇團”,奔赴抗日戰(zhàn)場,繼續(xù)堅持抗日斗爭。潘家大院、西大坑、南巖子、鐵門、大槐樹。它們是日寇屠殺我國人民的鐵證。
潘家峪村南700米處,還建有800余位無法辨認的死難者墳墓4座,按男、女、 幼分葬在松柏常青的南山腳下。
1951年以后,潘家峪陸續(xù)修建了慘案紀念館、碑亭、紀念塔、祠堂和紀念館。1982年公布為省保單位。1995年被省、市、縣三級政府確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后,三級政府投資 420萬元新建1246平方米的潘家峪紀念館。2001年6月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潘家峪慘案遺址不僅向世界人民展現(xiàn)了日本法西斯千秋萬代無法抵毀的侵華鐵證,同時,這遍地的尸骨和鮮血也提醒著中國人民不能忘記被侵略、被殘殺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