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革命遺址,位于江西省吉安井岡山市境內,地處江西、湖南兩省相交接的羅霄山脈中段,四周環(huán)繞高山,中部多盆地,平均海拔1000米。1927年10月,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率領部隊挺進井岡山,在井岡山創(chuàng)立了全國第一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根據(jù)地以茨坪為中心,擁有寧崗、永新、蓮花三縣和吉安、安福、隨縣、酃縣的一部分,方圓275公里。井岡山革命遺址主要集中在江西省井岡山市的茨坪、茅坪、大小五井及五大哨口等地。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國務院批準井岡山為第一批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qū)。2017年12月2日,井岡山革命遺址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chǎn)名錄。2017年12月2日,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chǎn)名單。
歷史沿革
民國十六年(1927年)十月,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同志率領部隊挺進井岡山,建立了蘭花坪。在井岡山創(chuàng)立了全國第一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
民國十七年(1928年)四月,朱德、陳毅率領的部隊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會合,組成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四軍。十二月,彭德懷同志領導的平江起義部隊也進入了井岡山,并建立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五軍。
民國十八年(1929年)一月十四日,毛澤東、朱德等率領紅軍主力向贛南閩西進軍,彭德懷、滕代遠等領導部分紅軍留守井岡山。2月,大部分舊址遭到破壞。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按原狀進行修復。
1960年開始,逐步對舊址進行維修和按原貌復原,并在幾個重要地區(qū)建立紀念碑、紀念亭,修建烈士墓等。
1958年后,為了紀念井岡山的革命烈士,在茨坪建立了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塔、紀念亭和革命烈士墓,并建立了井岡山革命博物館。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2年,國務院批準井岡山為第一批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qū)。
1991年,又被評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之一,同時還是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國十佳優(yōu)秀社會教育基地。
2004年,被列為全國“重點紅色旅游區(qū)”和“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
地理位置
位置
井岡山革命遺址,位于吉安井岡山市境內,距市中心城區(qū)約130公里,距井岡山市新城區(qū)35公里, 地處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處湘贛兩省交界的羅霄山脈中段,東邊江西泰和、遂川兩縣,南鄰湖南炎陵縣,西靠湖南茶陵縣,北接江西永新縣,是江西省西南的門戶。
地貌
井岡山山高林密,溝壑縱橫,層巒迭峰,地勢險峻。其中部為崇山峻嶺,兩側為低山丘陵。
氣候
井岡山氣候溫和宜人,年平均氣溫14℃,7月平均氣溫24℃,夏無酷暑,冬無嚴寒。
文物遺存
綜述
井岡山革命遺址主要集中在江西省井岡山市的茨坪、茅坪、大小五井及五大哨口等地。井岡山保存完好的革命舊居舊址有幾十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處包括:三灣改編舊址、古城會議舊址、茅坪革命舊址、大井毛澤東舊居、茨坪革命舊址、礱市會師舊址、永新湘贛邊界特委、紅四軍軍委和永新縣委聯(lián)席會議會址、黃洋界哨口和柏路會議舊址。舊址建筑多為磚木結構的祠堂、書院、店鋪或民房。
主要遺址
茅坪革命舊址群
茅坪位于原寧岡縣境的東南面16公里處,井岡山黃洋界的北麓。井岡山斗爭初期,這里曾是湘贛邊界黨、政、軍最高領導機關所在地和革命斗爭的指揮中心。同時,紅軍的后方留守處、醫(yī)院、被服廠等后勤機構也曾設立在此,這里召開了湘贛邊界黨的第一、第二次代表大會。 是革命舊址較為集中的地方。主要有八角樓毛澤東同志舊居、中共湘贛邊界“一大”會址、紅四軍士兵委員會舊址和陳毅同志舊居、中共井岡山前委和湘贛邊界特委舊址(紅軍醫(yī)院)、步云山練兵場舊址、中共湘贛邊界“二大”會址、紅軍烈士墓、象山庵等。
湘贛邊界一大會址:原為謝氏慎公祠,建于清末,磚木結構。
毛澤東舊居:為磚木結構二層樓房,有1個小廳堂,10間小房,樓上開有八角形天窗,故又稱八角樓。
中共井岡山前敵委員會舊址:原為攀龍書院,始建于1867年,是一棟三層樓閣式的建筑,磚木結構,內有一個樓閣,二個天井,前后二廳和十四間房,面積664平方米,一、二樓為紅軍醫(yī)院,三樓為前委辦公室。
工農(nóng)兵政府舊址:為一座民宅,一廳七房,一個天井,面積246平方米,各部委均在此辦公。
茨坪革命舊址群
茨坪革命舊址,井岡山斗爭時期的1928年7月以后,茨坪曾是革命根據(jù)地內黨、政、軍的最高指揮中心所在地。包括毛澤東舊居、紅四軍軍部(含朱德舊居)、中共井岡山前委、湘贛邊界特委、湘贛邊界工農(nóng)兵政府、湘贛邊界防務委員會等各種高級領導機關及紅四軍的軍部、軍官教導隊、軍械處和新遂邊陲特別區(qū)公賣處等許多重要設施都設在這里。建筑均為青瓦土木結構的民房或店鋪。茨坪周圍的天險要隘五大哨口,當年均修筑有防御陣地、瞭望哨、營房等建筑,黃洋界哨口是其中重要的一個。
礱市會師遺址群
礱市會師舊址,從茅坪向西14公里。礱市是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中心,是著名的朱毛會師、紅四軍成立、紅四軍第二次黨代會,以及成立紅四軍軍官教導隊的所在地。兩軍會師后,井岡山的斗爭就進入全盛時期。這里的主要景點有:井岡山會師紀念館、會師橋、龍江書院、井岡山會師紀念碑、大型朱毛會師銅像、紅四軍建軍廣場舊址、古城會議舊址、井岡山根據(jù)地烈士陵園、文星閣、毛澤東、朱德、陳毅等舊居。
舊址原為“龍江書院”,建于清道光年間,是湘贛邊界寧岡、酃縣、茶陵三縣的最高學府。建筑分三進,中間有天井,兩邊有廂房。后進是三層樓房,名文星閣,毛澤東曾在此舉辦過軍官教導隊。1928年4月28日,毛澤東和朱德在文星閣第一次會見,商量兩軍會合后的一些重大問題。修有紅四軍建軍廣場,又名會師廣場,位于寧崗縣龍江河畔,廣場前有會師橋,橋頭建立了井岡山會師紀念碑。
黃洋界遺址群
黃洋界,又稱成“汪洋界”。位于茨坪西北面17公里處。主要景點有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舊址、紅軍挑糧休息處舊址-黃洋界荷樹、八面山紅軍哨口工事舊址、雙馬石紅軍哨口工事舊址、雷打石革命舊址、上井紅軍造幣廠舊址、百竹園、荊竹山、領袖峰景區(qū)等。黃洋界海拔1343米,是井岡山五大哨口之一。
歷史價值
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朱德領導創(chuàng)建的第一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它的建立,開辟了一條以農(nóng)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革命道路。 被譽為“革命搖籃”、“天下第一山”,已成為游覽、瞻仰、參觀、學習的圣地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大課堂。
井岡山迄今保存完好的革命舊址遺跡100多處(其中26處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是中國共產(chǎn)黨永遠的精神家園。先后被列為“首批全國青少年革命傳統(tǒng)教育十佳基地”、“全國優(yōu)秀社會教育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2017年12月2日,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chǎn)名單。
保護措施
2012年 10月15日,由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永新縣文物局、遂川縣博物館主持的《井岡山革命遺址總體保護規(guī)劃》專家評審會在井岡山召開。為保護井岡山革命遺址本體及其環(huán)境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特編制《井岡山革命遺址總體保護規(guī)劃》,規(guī)劃對象為井岡山革命遺址中的3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表示,此次會議后將針對專家提出的建議,對規(guī)劃文本進行修改和完善;同時進一步展開調研,使規(guī)劃更具合理性、科學性、完整性。
2014年10月,中央財政安排了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專項補助資金支持對井岡山革命遺址的維修保護。
2015年7月6日,財政部向省財政廳、財政部駐江西省財政監(jiān)察專員辦事處下發(fā)了《關于加快江西省贛南2015年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資金預算執(zhí)行進度的函》。江西省文物局高度重視贛南等原中央蘇區(qū)革命遺址保護維修利用工作,7月6日立即召開會議,專題研究貫徹落實財政部、國家文物局有關要求的舉措,并于7月7日派出5個督導組迅速分赴贛州市、吉安市、撫州市、上饒市等地開展實地督導。
參觀景點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是中國遺址性革命史類博物館,位于江西省井岡山上的茨坪。為紀念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建的第一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井岡山而建立。1959年建成開放,該館館藏文物近3000件,其中原件860件,復制品2000多件。珍貴文物有當年毛澤東撰寫《中國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斗爭》時用過的油燈、硯臺和朱德在井岡山挑糧用過的扁擔等。
基本陳列反映了井岡山革命斗爭的歷史。展出文獻、實物、圖片和輔助展品近600件,其中美術作品均為中國當代著名藝術家所作。陳列形式采用了聲、光、電等現(xiàn)代化表現(xiàn)手段?;謴汀⒈Wo、宣傳井岡山上的革命遺址,是這個館的另一主要業(yè)務。遺址大都分布在茨坪和大小五井,多數(shù)作原狀陳列,少數(shù)有輔助陳列。井岡山軍事根據(jù)地的五大哨口還保存著中國紅軍第四軍的工事等遺跡。為紀念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在黃洋界哨口上筑紀念碑2座。
井岡山會師紀念館
井岡山會師紀念館位于井岡山市龍市鎮(zhèn)龍江路的北段。1976年由江西省展覽組批建,于1978年動工興建,1979年定名為井岡山會師紀念館,譚震林同志題寫?zhàn)^標,1980年5月4日建成并正式開館對外開放。該館占地面積6789平方米,建筑面積3827平方米,主體建筑面積1827平方米。紀念館共分六個展廳,即序室、堅實的基礎、引兵井岡山、千里苦轉戰(zhàn)、井岡大會師、會師后的發(fā)展和一個肖像長廊。陳列室著重再現(xiàn)了當年紅軍在新城戰(zhàn)斗、七溪嶺戰(zhàn)斗、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等大量歷史文物和圖片資料,展出革命文物130余件,其中國家級文物6件,二級文物11件,三級文物20件。遺址照片、紀念地照片、人物照片、文字照片、油畫、國畫等300余幅。
旅游信息
交通
從吉安市城南汽車站乘坐長途客運可達;乘飛機至井岡山機場轉乘機場大巴可達;乘火車至井岡山火車站轉乘公交車可達。自駕車從吉安市出發(fā)沿大廣高速至泰和樞紐,轉泰井高速可達。
門票
景區(qū)大門票190元/人,景區(qū)旅游觀光車70元/人。全山設有4個售票點。持景區(qū)大門票可游覽22個景點:龍江書院、會師廣場、會師紀念館、八角樓、茅坪紅軍醫(yī)院、紅四軍軍部、象山庵、步云山練兵場、黃洋界、百竹園、造幣廠、小井紅軍醫(yī)院、龍?zhí)?、大井舊居、水口、主峰、杜鵑山、紅軍谷、南山公園、茨坪舊居、領袖峰、荊竹山(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免費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