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和家長相處】青少年怎么和家長相處 家長與孩子的相處之道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和諧家庭是和諧社會的基礎(chǔ)。父母和子女是血緣最近的直系血親,為家庭關(guān)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父母和子女之間關(guān)系處理的好壞則是家庭和睦與否的關(guān)鍵,這個關(guān)鍵到底是父母主宰還是子女主宰?怎么樣才能正確表達父母對孩子的愛,并讓他們真的領(lǐng)略到這種愛,接受這種愛。家庭中充滿幽默、歡樂的氣氛;家庭使孩子有成長的機會,孩子有一個可以回憶的快樂童年等。和諧家庭應是生活氣氛寬松民主,家庭取向健康積極,成員之間互助奉獻、和睦友愛、尊重理解、充滿活力的新型家庭。
作為一名中學生,每天和同學們在一起,除了討論學習,談論同學或者老師之外,更多時間可能就是在聽媽媽嘮叨,所以和同學們也有了一個新的話題,就是談論誰的媽媽更嘮叨。這時我才知道,原來幾乎所有的媽媽都一樣,總是愛說我們不努力,學習沒用心,不勤勞,在家不愛做家務,不要太貪玩,不準談戀愛,不準總是看電視...為什么總是不要這樣,不要那樣的,難道我們真的什么都做的不好嗎?甚至更多孩子和爸媽說不了幾句話就吵架,只能用有代溝,沒法溝通來結(jié)束聊天談話話題。當然我也了解了一些家長,問過他們的想法,他們總是很自我的說:我每天為孩子操碎了心,為了他我犧牲了自己的娛樂時間,放棄了自己的工作和學習,每天對他苦口婆心的,
說也說了,打也打了,可是就是不聽話,學習成績怎么也上不去,作業(yè)也不好...孩子有孩子的苦衷,家長有家長的抱怨,為什么會存在這樣的關(guān)系呢?
1、矛盾的存在及原因。
中學生正是青春期,青春是快樂的,也充滿了煩惱和壓力。調(diào)查表明,我國有情緒障礙的青少年達3000萬人。而只是遇到小小的挫折而選擇輕生者也時有耳聞。心理咨詢和疏導正越來越受到學校和家長的重視。
在與學生、家長的直接接觸中,專家發(fā)現(xiàn)學生與家長之間的矛盾最為集中地體現(xiàn)在如下幾方面:
①是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期望值過高,讓學生感到太大壓力;忽視孩子其他素質(zhì)的提高,特別不注重孩子情緒、情感的變化。
②是父母對孩子的交往,尤其是與異性同學的交往干涉較多,習慣于盤查對方的情況。
③是家長對孩子過分關(guān)愛或者對孩子評價不妥,從而引發(fā)親子矛盾。
④是家庭不和睦,孩子與父母一方感情疏遠,長期不說話,甚至產(chǎn)生反感。
⑤是家長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干涉,比如限制外出和活動,家長往往是害怕孩子學壞了,但孩子認為自己要出去接觸社會,增長見識。
⑥是家長與孩子缺乏溝通,有的甚至是把雙向溝通變?yōu)楦改竼蜗虻挠柍狻?/p>
⑦同時,還得出一個有意思的結(jié)論:高學歷、知識水平高的家長與文盲 家長更懂得怎樣與孩子相處。前者接受過高等教育,明白交流和溝通的重要性;后者因為缺乏知識而十分尊重知識,更能理解孩子。而初等文化程度的家長最不易與孩子進行交流,總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要求孩子,結(jié)果就會產(chǎn)生分歧。這樣的家長更需要關(guān)注,這些家長普遍存在對孩子施教方法簡單粗暴的現(xiàn)象,命令式多于商量口氣;加上學校對學生與家長的教育指導滯后也是產(chǎn)生矛盾的主因之一。
調(diào)查統(tǒng)計表明,中學生與家庭的矛盾高于師生矛盾:61%的中學生認為自己與父母存在矛盾;82%的中學生認為家中有一個人最啰嗦;認為自己在家得不到尊重、父母經(jīng)常不與自己交流的中學生有15.2%,遠高于學生認為與教師有矛盾的1.7%。
心理專家說,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態(tài)度決定一切”。只要是家長和學生雙方的態(tài)度好,溝通所有的矛盾都是可以解決的。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不要被好奇心、猜疑心所左右,更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強加于孩子身上;而子女則要理解父母的苦心,即使父母在某些方面令自己反感,也不要出言不遜,激化矛盾,雙方可用心設計一些輕松、有趣的話題加強溝通。
親子矛盾源于家長普遍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
心理專家曾對學生家長做過深入調(diào)查:反應出家長普遍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有76%的中學生家長沒看過心理學方面的書籍。雖然時代在進步,可家長更多的還是繼承上一輩的教育方式,結(jié)果現(xiàn)在親子矛盾愈演愈烈,學生的問題越來越多,這恐怕也是社會長期忽視心理科學所付出的代價。
2、如何解決矛盾
2.1有足夠支持
心理學家表示,現(xiàn)在的社會,父母對孩子最大的問題就是“溺愛”,包辦生活里的一切大小事務,對讀書學習過分看重。其實,“為什么不讓孩子和你一起學習做家務,一起處理生活里的大小事情呢?”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培養(yǎng)一個高情商的孩子的重要性。“該給的沒給,不該給的又給得太多?!?/p>
“其實我們不需要什么都給孩子。”在孩子的早期,父母需要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支持孩子、給孩子足夠的愛,讓孩子建立自信?!斑@比孩子能否考第一、能否考上好大學都重要?!庇凶銐驉酆椭С值暮⒆樱M入社會后,更容易成功。這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那什么是愛?打個比方說,如果孩子是一粒蘋果樹的種子,就讓孩子快樂地做一棵蘋果樹,父母只要為他們施肥澆水、給時間他們?nèi)コ砷L就可以了;而不是去要求他們做一棵葡萄樹或者別的?!耙筮^多或不合適的要求,只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傷害?!?/p>
2.2多溝通,站在不同的角度考慮孩子的想法
父母應該是子女最可信賴的朋友,作為家長,一定要將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放在極其重要的地位。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很多家庭親子關(guān)系日漸淡漠,再加上孩子的自主意識不斷增強,孩子開始渴求親子之間的平等交流,這些都應該引起家長的注意。
當孩子對家長的話無動于衷時,家長的教育的作用就變得很微 弱。一些孩子產(chǎn)生強烈的抵觸情緒,索性與家長背道而馳,處處與家長作對,做出一些不理智甚至是違犯法律的荒唐事。
家長在充分發(fā)揮作為父母的主導作用,有意識地帶領(lǐng)孩子搞一些符合心理特點的、寬松的親子活動,將孩子的注意力從一些不良嗜好上解脫出來,多給予孩子理解和尊重,讓孩子在親情的關(guān)愛和幫助下健康成長。
2.3尊重孩子的隱私
很多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上中學后,不再像過去那樣和自己說心里話,似乎總有事瞞著自己,甚至還給自己的抽屜上了鎖……家長們開始心急、焦慮,開始擔心子女變壞,過多的擔心導致家長像一個訓練有素的“間諜”,時刻關(guān)注子女的一舉一動,稍微有點動靜,父母就會變得異常緊張,于是常常通過偷看孩子日記、翻閱孩子的QQ聊天內(nèi)容和電話通訊記錄等方式加緊對孩子們的管教。這樣一來,孩子全無隱私可言,他們像防“小偷”一樣防備家長。再加上代溝等問題的影響,家庭關(guān)系變得更加緊張。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不愿意讓人知道的小秘密,通常情況下,其實并不是真的什么難以告人的秘密。父母完全沒有必要“草木皆兵”。有時候孩子寫日記其實是自省,是自己與自己交流的一種方式,在心事沒有辦法和別人說的時候,寫在日記里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心理壓力,調(diào)解情緒。如果家長沒有經(jīng)過允許私自偷看孩子的日記,孩子往往會產(chǎn)生強烈的反感和抵觸心理。一旦雙方形成隔閡,再對孩子進行有效教育就會非常困難。
2.4對孩子有足夠的尊重
沒有注意維護孩子的自尊,沒有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來看待。家長們一般總認為孩子就是孩子,就要按照家長的要求去做,不懂得孩子大了,他有他的思想,有他的意愿。你要求他做事情之前,你要好好和他商量,聽聽他的想法。除非在緊急情況下,你可以命令他,但事后也要做出解釋。只有他在思想上認同你的觀點和要求,他才會努力去做。
有些家長在平時說話中,或在外人面前評價孩子時,常常不給孩子留面子,有意無意之間傷了孩子的自尊心。例如,有一個學生很懂禮貌,在家里對父母可能比較隨便,但見到外人總是那么彬彬有禮。但他媽媽卻對老師說:“老師,他那是假面具,這個孩子很虛偽,你別相信他?!泵恳粋€人都很在意他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都希望給別人留下一個好印象。如果一個母親這樣評價她的孩子,你想孩子會怎樣看待他的母親?老師很鄭重地告訴這位家長:“孩子需要假面具,他需要在外人面前維護他自己的形象和自尊,他希望別人能看得起他。如果這僅僅是假面具的話,我們希望這種假面具戴得時間越長越好,時間長了就成真面具了。”后來經(jīng)過較長時間的接觸,老師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有很多優(yōu)點。有一次老師和他在一起深談,盡管在提到他媽媽時,他有許多抱怨,鼻涕一把淚一把,說明母子之間積怨太深,但他還是表示,為人子,要孝順??梢姾⒆舆€是很懂道理的。
3、家長學習班
現(xiàn)在社會也很關(guān)注這個問題,同時也開設了相關(guān)的家長學習班, 讓更多的家長可以培訓學習有效的和孩子的溝通方式方法,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做到更好的溝通,共同構(gòu)建和諧家庭,和諧社會。所以建議家長也可以花時間去真正的學習到有效的愛孩子的方法,拋棄溺愛。
總結(jié):當然構(gòu)建和諧社會,都是從我做起,無論家長還是孩子,都是一個學習進步的過程。人與人要想做到融洽,就要有包容的心理,孩子在慢慢長大,家長是辛苦的,需要適應他們不同時期的變化,不光是身體的變化,還有更多的是心理變化,所以提倡家長多與孩子進行真正的心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