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術的技巧
1、握韁方法為雙手各持一韁,韁繩自無名指及小指間繞出握于拳心,拇指輕壓于上。左右手握韁要保持同等長度。
2、騎手端坐于馬背要展胸直腰,大臂和上身保持重合,小臂與馬韁從各個角度看都應該成一條直線。
3、上馬時先靠近馬與馬的前肢對正站立,面向馬的斜后方,將左右韁整理好,使兩韁內面貼于馬頸,銜鐵輕接口角,左手握住韁,將無名指放入兩韁中間,并且連同馬鞭一起抓住髻甲毛,拳心向下。
4、下馬時應該先將左腳從馬鐙中向外撤到腳的前部,然后左手緊握馬韁,抬右腿翻身下馬,下馬后的姿勢應該和上馬前的姿勢相同。
5、不宜穿防滑鞋,人一旦從馬上摔下來,最危險的就是腳無法脫開腳蹬,穿有帶防滑功能的鞋,往往使腳無法脫開腳蹬,應該穿有跟且鞋底較平滑的鞋。
6、穿馬靴和馬褲,新手騎馬容易磨傷小腿肚,大腿內側和臀部,可以穿馬靴和馬褲,沒有馬靴馬褲可以用護膝綁腿等替代。
7、不要站在馬后面或右側。馬怕生人,膽子較小,一受驚嚇就可能容易踢人,馬的后面與右側是最危險區(qū)域。
8、千萬不要把腳碰到馬的屁股上,會容易造成馬匹的受驚,引發(fā)馬匹突然性的奔跑或跳躍。
9、?正確的騎馬姿勢是:兩只腳前腳掌踩蹬,上身直立坐穩(wěn)馬鞍。不要彎腰或駝背。這樣容易造成疲勞。慢速時,可以挺直身軀坐在馬鞍上??熳吆捅寂軙r,抓緊韁繩和馬鞍前的鐵環(huán),小腿膝蓋和大腿內側用力夾馬,身體略前傾,踩住馬鞍,臀部和馬鞍似觸非觸,隨著馬的跑動時的節(jié)奏起伏。一定不要坐實在馬鞍上,那樣馬背的顛簸會容易造成傷害。
馬術如何控制馬
對馬唯一的有效控制方式就是韁繩。手和胳膊肘代表的是騎手用韁繩控馬時使用的發(fā)力點,起到信息傳遞和調整的作用,胳膊肘是馬嘴和馬背之間動態(tài)的連接點,因此騎手要適時地根據馬的狀態(tài)定住、跟隨或松開胳膊肘。韁繩掌控時長度不要太長,避免不能及時控制馬匹,也不能過短,否則會妨礙馬的行動。拉韁繩時手不要舉太高,基本保持和自己大腿持平的高度,拉韁過高會影響對馬的控制力控韁時小指和拇指壓在韁繩外側這樣有利于增加摩擦力。雙手也可以單手,單手控韁的時候把兩股韁繩同時抓在手里,并且保持兩邊一樣長短。
轉彎時,雙手控韁則拽內側(轉彎方向)韁繩,;單手控韁則將持韁的手往內側(轉彎方向)略為橫向帶,使馬頭偏轉。而停步時,則是把韁繩向后拉。但在高速奔跑時這樣可能效果甚微,最好的方法就是雙邊韁繩同時猛然向后拉,速度要快用力要大,馬感到不適就會減速。
利用側向彎屈也可以控制馬的注意力。側屈是在正直的控韁位置上,輕輕拉動一側的韁繩來讓馬的頭部側轉。這種方法有助于讓在馬停下前先慢下來。當馬匹受驚嚇飛跑時,側屈可以很好地分散馬的注意力,讓馬從驚嚇反應中清醒過來。橫向彎曲有時被作為放松的提示,因此能有效地幫助馬匹快速平靜下來。
馬術的基本步法
1、慢步
慢步每步有四個節(jié)拍,即“四拍步”。每步節(jié)拍均勻連貫,騎手可數拍“一、二、三、四”循環(huán)。從平衡的立定開始,騎手用腿催動馬匹慢步前行,手則隨著馬頭和頸的運動而運動。
2、快步
快步是馬匹對角肢同起同落的兩節(jié)拍步法。每步有兩節(jié)拍,規(guī)律而均勻。騎手可數拍“一、二,一、二”循環(huán),快步前的步法必須質量很好。從立定或慢步開始,通過騎手腿的催動促使馬步為快步,手則要隨著頭的運動而運動,不要限制馬改變步法。步法的維持主要靠騎手的內方腿來控制,騎手跟著節(jié)拍有規(guī)律地做起做,挺起時兩腿放松,坐下時夾緊馬兩側。
3、跑步
跑步每步有三個節(jié)拍而稱“三拍步”。騎手可數拍“一、二、三,一、二、三”循環(huán),中間有一個靜音期。當馬由原來的步法轉向跑步時,你會感覺到步法的變換,并必須謹慎地保持柔韌、放松和平衡,手要跟隨馬頭的運動。騎手在馬奔跑的時候,靠場內的腿夾緊馬,靠場外的腿叩擊馬鞍后下方的部位。
4、跳躍
騎手在跳躍前驅馬在奔跑狀態(tài),正對障礙物。在馬匹起跳前,騎手身體前傾,懸空蹲在馬鐙上,落地時就坐即可。
5、環(huán)形和轉彎
內方手通過收韁和送韁來引領方向,外方手控制步伐和馬體的弧度,也可以用腿來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