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序號:1481
項目編號:Ⅶ-133
公布時間:2021(第五批)
類別:傳統(tǒng)美術
所屬地區(q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類型:新增項目
申報地區(qū)或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壘哈薩克自治縣
保護單位:木壘哈薩克自治縣文化館
哈薩克族手工刺繡,源于何時已不可考證,只知道在很久以前,當哈薩克族的男人們身騎駿馬,肩托獵鷹,伴著冬不拉悠揚的琴聲,在遼闊的草原上游牧時,哈薩克族的婦女們就在自家的氈房里,用五彩毛線繡出幸福的生活,繡出快樂的心情,繡出心中的歌。無論是哈薩克族的衣服、裙子,還是鞋帽、帕包以及床炕上、室內(nèi)的裝飾用品,都點綴著哈薩克族婦女的繡品。
哈薩克族民間刺繡藝術有著悠久的傳統(tǒng),是哈薩克民族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據(jù)中國歷史學家蘇北海、尼合買提·門江等學者論證,早在昆彌、烏孫、乃蠻時期,哈薩克族民間刺繡品就已進入商賈、官宦等統(tǒng)治者的殿堂之中,裝點奢華??脊艑W家曾經(jīng)在挖掘漠北的諾彥山第二十五號匈奴墓葬中,出土有精致的人像等刺繡畫(匈奴也是哈薩克族族源之一)。
哈薩克族刺繡主要流傳在哈薩克的黑宰部落。
由于哈薩克族自古從事畜牧業(yè),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根據(jù)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哈薩克族刺繡工藝日益成熟。
傳統(tǒng)的哈薩克族手工刺繡,是用鹽和奶混合調(diào)汁,在黑、紅、紫三種顏色的絨布或白色棉布襯底上,勾勒出草木花卉、飛禽走獸、抽象紋飾以及刺繡者的種種獨特想象,然后用自制的五彩毛線,沿草圖或勾,或挑,或刺,或縫,精心繡制。繡花氈則要更復雜一些,一種是在薄毛氈上用鉤針和彩線直接刺繡,最常見的是用各色布頭剪出刺繡者所喜愛的花紋,用彩色粗線鑲邊,然后縫繡在素色毛氈上;或把搟好的毛氈剪成各種紋飾,染色、縫繡拼接,然后綴連成片。
哈薩克族刺繡主要采取的方法有錐針繡、平針繡、菱形繡、植絨繡、拼貼繡、珠子繡、鉤針繡等。
錐針繡:皮質(zhì)的皮革等面料,常常采用這種刺繡技法。首先將皮革等面料繃在方形或者圓形的繡框上,然后用錐針來回穿回刺繡。
平針繡:首先使用針線在襯底面料上,來回上下反復穿刺,根據(jù)紋樣的組成結構,使繡線按照平行模式排列,常常采用單線進行排列,使用平針繡的刺繡技法,圖案立體感很強,多用于服飾、手絹上。
菱形繡:首先在布料上描繪出排列有致的菱形塊,然后使用繡針按照畫好的圖案進行刺繡。
植絨繡:在布料上刺繡前,先在繡針針尖上的小孔穿上線,在布料上刺繡時,從上向下刺入時留一個結,使用同樣手法完成刺繡后,留有結的一面翻轉過來,原來的正面就變成了底面,看上去絨絨的,這種繡法觸感柔軟,在冬季使用植絨繡的氈子,還具有保暖的性能。
十字繡:用專用的繡線和十字格布進行刺繡,繡法紋飾縝密精細。
珠子繡:也叫串珠刺繡,將珠子、珍珠用線串起來然后綴縫在各種面料上的刺繡。
鉤針繡:不用任何面料,只用鉤針鉤出各種各樣的圖案。
點綴繡:用彩線縫好的圖案,綴縫在服飾前襟和肩肘的醒目部位。
鑲拼繡:即把要繡的毛毯剪成各種紋飾,然后染色,縫繡拼接,綴連成體。
這些刺繡技法中鉤針繡、菱形繡、鑲拼繡屬于簡單刺繡;而點綴繡、絨繡、貼繡等屬于復雜刺繡。
哈薩克族刺繡在充分體現(xiàn)哈薩克族特點的基礎上,接受了其他各民族刺繡工藝,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風韻,不刻意追求寫實,而追求美的幻想和夸張,無論是圖紋還是配色,都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