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主要由肌肉組織構成。肌細胞的形狀細長,呈纖維狀,故肌細胞通常稱為肌纖維。中醫(yī)理論中,肌肉指身體肌肉組織和皮下脂肪組織的總稱。
脾主肌肉,肌肉的營養(yǎng)從脾的運化水谷精微而得。肌肉:解剖結構名。故肌肉豐滿與否,與脾氣盛衰有密切關系?!端貑枴て饺藲庀笳摗罚骸芭K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氣也?!薄端貑枴ゐ粽摗罚骸捌⒅魃碇∪?。”
人體肌肉共639塊。約由60億條肌纖維組成,其中最長的肌纖維達60厘米,最短的僅有1毫米左右。大塊肌肉約有兩千克重,小塊的肌肉僅有幾克。一般人的肌肉占體重的百分之三十五至四十五左右。
按結構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種,按形態(tài)又可分為長肌、短肌、闊肌和輪匝肌。平滑肌主要構成內(nèi)臟和血管,具有收縮緩慢、持久、不易疲勞等特點,心肌構成心壁,兩者都不隨人的意志收縮,故稱不隨意肌。骨骼肌分布于頭、頸、軀干和四肢,通常附著于骨,骨骼肌收縮迅速、有力、容易疲勞,可隨人的意志舒縮,故稱隨意肌。骨骼肌在顯微鏡下觀察呈橫紋狀,故又稱橫紋肌。
人體骨骼肌共有600余塊,分布廣,約占體重的40%,每塊骨骼肌不論大小如何,都具有一定的形態(tài)、結構、位置和輔助裝置,并有豐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受一定的神經(jīng)支配。因此,每塊骨骼肌都可以看作是一個器官。
頭肌可分為面?。ū砬榧。┖途捉兰刹糠?。軀干肌可分為背肌、胸肌、腹肌和膈肌。下肢肌按所在部位分為髖(kuan)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均比上肢肌粗壯,這與支持體重、維持直立及行走有關。【詳細>>】
1、骨骼肌
是可以看到和感覺到的肌肉類型。當健身者通過鍛煉增加肌肉力量時,鍛煉的就是骨骼肌。骨骼肌附著在骨骼上且成對出現(xiàn):一塊肌肉朝一個方向移動骨頭,另外一塊朝相反方向移動骨頭。這些肌肉通常隨意志收縮,意味著想要收縮它們時,神經(jīng)系統(tǒng)會指示它們這樣做。骨骼肌可以做短暫單次收縮(顫搐)或長期持續(xù)收縮(破傷風)。
2、平滑肌
存在于消化系統(tǒng)、血管、膀胱、呼吸道和女性的子宮中。平滑肌能夠長時間拉緊和維持張力。這種肌肉不隨意志收縮,意味著神經(jīng)系統(tǒng)會自動控制它們,而無需人去考慮。
3、心肌
只存在于心臟,它最大的特征是耐力和堅固。它可以像平滑肌那樣有限地伸展,也可以用像骨骼肌那樣的力量來收縮。它只是一種顫搐肌肉并且不隨意志收縮。心肌有固定的收縮規(guī)律從而產(chǎn)生心跳。【詳細>>】
1、胸大肌
位于胸前皮下,為扇形扁肌,其范圍大,分為胸上肌和胸大肌兩部分。其功能是使上臂向內(nèi)、向前、向下和向上;臂部向內(nèi)旋轉。
可通過所有角度的臥推;所有角度的飛鳥;雙杠臂屈伸;仰臥上拉;俯臥撐;重錘雙臂側下拉來訓練。
2、肱二頭肌
位于上臂前面皮下。其功能是彎屈肘部;掌心向上放下前臂;使前臂向前彎起至肩部。
訓練方法是各種方式的彎舉;劃船動作。
3、斜方肌
位于頸部和背部的皮下,一側成三角形,左右兩側相合構成斜方形,稱為斜方肌。其功能是上舉和放下肩帶;移動肩胛骨;頭部倒向后和側面。
可通過聳肩,力量上舉,頸后推舉,側平舉,劃船動作來訓練。
4、背闊肌
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下側的皮下,是全身最大的闊肌。上部被斜方肌遮蓋。其功能是使手臂拉向下和后;肩帶下壓;軀干側向一邊。
訓練動作是各種方式的引體向上重錘下拉;劃船動作;仰臥上拉。
5、腹直肌(上腹肌+下腹肌)
由上腹肌和下腹肌兩部分組成。位于腹前壁正中線的兩側。其功能是使脊柱向前彎屈;壓縮腹部;壓迫肋骨。
訓練方法是各種仰臥起坐;直腿上舉。【詳細>>】
1、提高蛋白質(zhì)攝入量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要求按照體重比例來限制碳水化合物攝人量:體重190磅以上的健美運動員應限制在每天56—75克碳水化合物,體重190磅以下的運動員應限制在每天40—55克碳水化合物。當碳水化合物攝入低于每天75克時,身體將把更多的蛋白質(zhì)作為能源。因此,在低碳水化合物攝入期間應把蛋白質(zhì)攝人量提高到每天每磅體重2克。
2、訓練前后攝入乳清蛋白質(zhì)
乳清蛋白中含有大量的支鏈氨基酸,它們能替代碳水化合物為訓練提供能量。訓練前攝人40—60克乳清蛋白質(zhì),可防止身體消耗肌肉組織供能。訓練后立即攝入另40—60克乳清蛋白質(zhì),可重建肌肉組織。另外,把每日碳水化合物定額的50%安排在訓練后攝入。
3、每天攝入紅色肉類
紅色肉類能提供脂肪給身體作為能源,使蛋白質(zhì)免遭用于供能的噩運。紅色肉類還富含丙胺酸,它能用于供能而不引起胰島素水平升高。每天至少從紅色瘦肉中攝取50克蛋白質(zhì),把它分配在兩餐中:早餐25克,另一餐25克。這樣可保證體內(nèi)持續(xù)的丙胺酸供應,防止身體將蛋白質(zhì)作為能源。
1、腳踝扭傷
穿高跟鞋、跑步時跌倒等都可能導致腳踝扭傷,這是最常見的運動傷害之一。如果是在運動扭傷,第一步就是要立刻停止運動。其次是冰敷。還有,每天都要把受傷的部位抬高,以避免發(fā)生腫脹。
2、手指挫傷
手指挫傷主要是接球時的動作不正確,或斷球時手指過于緊張、伸直所致。手指剛挫傷的時候,應馬上用冷水或冰塊對傷處冷敷半小時左右。一般急癥期會持續(xù)24小時,其間每隔一段時間冷敷一次。急癥期后,可以用一些活血化淤的藥物如紅花油、云南白藥噴劑等擦拭患處并輕輕揉搓。
3、腰部扭傷
腰部扭傷多由搬動重物、躬身取物、打呵欠、運動、抬提重物時肌肉神經(jīng)運動不協(xié)調(diào)、用力過猛所致。腰部扭傷后,最重要的是休息,使其少動。雙手自抱雙膝,可以減輕疼痛。同時,局部熱敷或做手導引,可增進血液循環(huán),加速水腫、血腫的吸收。如果疼痛感沒有減輕,最好到醫(yī)院接受椎骨復位治療。
4、肌肉抽筋
肌肉發(fā)生痙攣現(xiàn)象,俗稱抽筋,多因肌肉突然劇烈地收縮,或是腦神經(jīng)組織刺激而發(fā)生非意志收縮引起的。
手指痙攣可以先握緊拳頭,然后用力伸張,迅速動作數(shù)次直至復原為止。手掌痙攣,首先握住雙手使手指交叉,反轉掌心向外,用力伸張后彎,多次運動后即可復原。腳趾痙攣,要將腿伸直,用發(fā)生痙攣的腳趾抵住另一只腳的腳跟,用腳跟盡力壓迫腳,使腳掌盡量向后彎。大腿痙攣,使腿屈于腹前,用雙手抱住小腿,用力內(nèi)收數(shù)次,然后將腿伸直,如此反復多次。【詳細>>】
1、睡眠
保證充足睡眠是消除疲勞、恢復體力的好方法。睡眠時大腦皮層的興奮過程降低,體內(nèi)分解代謝處于最低水平,而合成代謝過程則相對較高,有利于體內(nèi)能量的蓄積。每天應保證8~9個小時的睡眠,使機體處于完全放松狀態(tài)。
2、按摩
分被動按摩和自我按摩;被動按摩是指通過按摩師的雙手對肌體施以手法,能使肌肉中毛細血管擴張和開放,使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和營養(yǎng)得到改善,并可加速肌肉運動中廢物—乳酸的排除,從而達到消除肌肉疲勞的作用。
3、熱敷
對酸痛的局部肌肉進行熱敷,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提高新陳代謝,加速肌肉酸痛的緩解和恢復,是消除肌肉疲勞最有效的一種方式。
4、溫水浴
溫水浴可以加速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有利于機體內(nèi)營養(yǎng)物質(zhì)的運輸和疲勞物質(zhì)的排除,加速疲勞的消除和體力的恢復。
5、補充營養(yǎng)
多吃些堿性的食物,如新鮮蔬菜、瓜果、豆制品、乳類和含有豐富蛋白質(zhì)與維生素的動物肝臟等。這些食物經(jīng)過人體消化吸收后,可以迅速地使血液酸度降低,中和平衡達到弱堿性,是消除疲勞的重要手段。
6、飲白開水
溫開水能提高臟器中乳酸脫氫酶的活性,有利于較快降低累積于肌肉中的“疲勞素”—乳酸,從而達到消除疲勞、煥發(fā)精神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