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狠活是什么意思
“科技與狠活”出自視頻博主@辛疾飛的美食制作視頻,他在揭露一些用合成食物充當純天然的東西時,就會歪著嘴說出這句話,而制作過程也全都是狠活,看似簡單的一個食品,其實是由十幾種黑科技制作而成的。這種?????????簡單粗暴的制作過程就被稱為“科技與狠活”。比如說飯店合成勾兌的醬油、合成的蟹黃醬、飯店制作的甜玉米等等,都可以稱為“那都是科技與狠活啊”,很多人看完都說不敢吃外面飯店了。
科技與狠活的意思,一般是指一些看起來稀疏平常的食物,很多都是用香精和各種粉制成,這個制作過程就是“科技與狠活”。
科技與狠活是什么梗
該梗出自視頻作者辛吉飛創(chuàng)作的系列視頻,主要內(nèi)容揭露一些假冒偽劣、虛假宣傳食品的制作過程。
其視頻通常以“xx(價格)元買到的xx(食品),那必是科技與狠活哇”開頭,然后一邊吐槽一邊著手展示使用劣質(zhì)原材料并添加多種添加劑(如味精、香精、著色劑等)制作不合規(guī)劣質(zhì)食品的過程。
比如說飯店合成勾兌的醬油、合成的蟹黃醬、飯店制作的甜玉米等等,都可以稱為“那都是科技與狠活啊”,很多人看完都說不敢吃外面飯店了,食品安全妥妥的受到了威脅。
科技與狠活有哪些添加劑
1、防腐劑
其實防腐劑的種類有很多,單談食品防腐劑,又叫抗微生物劑(antimicrobial),主要是用來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繁殖,其中的“microbial”指的就是“微生物”。
食品防腐劑經(jīng)常被用于各類吃的、喝的食品配料中,常見的應(yīng)用在食品中的防腐劑有苯甲酸、苯甲酸鈉、山梨酸、山梨酸鉀、丙酸鈣、乳酸鏈球菌等,其作用主要就是用于防止食物腐壞變質(zhì),能延長食物的保質(zhì)期,同時也避免食物滋生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zhì),幫助遠離食物中毒。
2、抗氧化劑
除了防腐劑能延長食物的保質(zhì)期,抗氧化劑也能起到類似的作用。
比如蘋果切開,放置一會兒就會變色,這就是典型的氧化現(xiàn)象,氧化的時間一長,自然也就變質(zhì)了,所以如果想避免食物氧化,抗氧化劑就派上用場了。
常見的抗氧化劑主要分為天然提取和人工合成的。從辣椒、香料、茶葉、枸杞中提取的抗氧化成分,像茶多酚、花青素、蝦青素這些都屬于天然的抗氧化劑,不僅保鮮抗氧化,還有保健作用。
還有一些合成的抗氧化劑,被用于各類油炸食品、方便面、罐頭、肉制品等食品中,比如沒食子酸丙酯(PG)、二丁基羥基甲苯(BHT)、特丁基對苯二酚(TBHQ)、丁基羥基茴香醚(BHA)等。
3、著色劑
食品除了保證新鮮不壞,為了勾起人們的食欲,往往還得顏色好看,這時候“著色劑”,也就是“食用色素”就發(fā)揮作用了。
色素也分天然和人工合成的。天然色素(Natural Pigments)有辣椒紅、甜菜紅、紅曲紅、葉綠素銅鈉、梔子黃等,這些基本從植物或微生物中提取。
不過天然的色素穩(wěn)定性比較差,而且提取比較困難,成本相對就較高,所以就有了合成色素,比如莧菜紅(Amaranth)、檸檬黃(Tartrazine)、日落黃(Sunset yellow)、亮藍(Brilliant blue)和靛藍(Indigotine)等,相比天然色素,這些合成的色素雖然顏色鮮艷成本低,但或多或少都含有一些毒性,對身體有害。
4、膨松劑
食物除了要看起來有食欲,口感方面往往也得跟上,膨松劑就是讓食物變得更蓬松、更松軟或者更酥脆,一般常見于以小麥粉為主的焙烤食品中,比如我們常吃的饅頭、面包、蛋糕等等。
膨松劑主要分為生物膨松劑(Biological leavening agents)和化學膨松劑(Chemical leavening agents),其中生物膨松劑主要指酵母類,比如常見的鮮酵母、活性干酵母等。而化學膨松劑主要有復合膨松劑,即泡打粉、發(fā)酵粉;碳酸氫鈉,也就是常說的小蘇打;碳酸氫銨,又叫大起子、臭堿。
5、增稠劑(Thickening agent)
增稠劑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冰淇淋、蛋糕、調(diào)味醬等食品里。除了能提高食物粘度、稠度,保持色香味的穩(wěn)定性,還能讓其更潤滑細膩,改善食物的賣相,讓其看起來更加美味,口感更好。
不過增稠劑也分天然的以及合成的,一般應(yīng)用在食品中的基本以天然增稠劑為主,主要是從一些糖類、藻類植物或動物、微生物中提取,比如淀粉、果膠、瓊脂、明膠、海藻膠、黃原膠、結(jié)冷膠等。
6、甜味劑
添加甜味劑的食物之所以能夠讓人品嘗出甜味,是由于甜味劑的分子刺激味蕾產(chǎn)生的一種復雜的物理、化學和生理過程,所以區(qū)別于我們常吃的糖、蜂蜜等甜味食物。
在中國,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淀粉糖和乳糖等糖類物質(zhì),并不屬于食品添加劑,而是被歸類在營養(yǎng)素中,更多的被視為食品原料。
7、酸味劑
酸味劑屬于酸度調(diào)劑(acidity regulators)的一種,它的存在,除了能夠調(diào)節(jié)PH值,讓食物嘗起來有酸味,讓人更有食欲,還能夠在酸的環(huán)境下,抑制細菌,控制微生物的生長,促進消化吸收。
酸味劑主要分為有機酸和無機酸,常見的應(yīng)用于食品中的酸味劑以有機酸為主,比如醋酸(Acetic acid)、抗壞血酸(Ascorbic acid,即維生素C)、柑橘類水果中提取的檸檬酸(Citric acid)、各種牛奶或發(fā)酵產(chǎn)品中提取的乳酸(Lactic acid)、蘋果酸(Malic acid)等。而無機酸應(yīng)用在食品中較為廣泛的是磷酸(Phosphoric acid),比如可樂等飲料中添加的就有這類酸味劑。
8、香料
而隨著有機化學和香精工業(yè)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各種化學合成香料,即芳香化合物(Aroma compound),一般通過化學結(jié)構(gòu)或功能團來區(qū)分不同的香型,比如烴類、醇類、酸類、酯類、內(nèi)酯類、醛類、酮類、醚類、酚類、縮醛類、縮酮類、大環(huán)類、雜環(huán)類等。
現(xiàn)代食品為了追求利潤,降低造價,有時會仿照天然食品的味道,將天然的香料和合成的香料在一起調(diào)配成各種具有天然風味的各種香型的香精,比如巧克力味、牛肉味、奶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