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序號:1472
項目編號:Ⅶ-124
公布時間:2021(第五批)
類別:傳統(tǒng)美術
所屬地區(qū):內蒙古自治區(qū)
類型:新增項目
申報地區(qū)或單位:內蒙古自治區(qū)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保護單位:阿拉善左旗文化館
蒙古族唐卡(馬鬃繞線堆繡唐卡)是一種別具一格的寺院文化藝術,從廣義上講,它屬于唐卡的一種。
蒙古族唐卡(馬鬃繞線堆繡唐卡)是唐卡文化中的獨立分支,記載著藏傳佛教傳入蒙古地區(qū)的歷史資料,在內蒙古阿拉善地區(qū)傳承。
相傳,超格圖呼熱寺(今阿拉善左旗昭化寺)喇嘛制作的馬鬃繞線蒙古唐卡風格獨特,畫面生動,享譽阿拉善地區(qū)的各大寺廟,但只有本寺藝人的后人傳承。
蒙古族唐卡(馬鬃繞線堆繡唐卡)制作分為平剪堆繡和立體堆繡兩種,其工序有圖案設計、剪裁、堆貼、繡制,個別圖案部分上色等。制作過程中主題的構圖、形象、比例、顏色等都不能隨意創(chuàng)造,必須熟記各種經典中的教義、儀軌、圖像及度量,遵守嚴格規(guī)定制作。以堆貼為主,繡制為輔。堆繡主要用各色棉布、綢、緞剪成各種圖案形狀,精心堆貼成一個完整的畫面,然后用線繡制而成。
蒙古族唐卡(馬鬃繞線堆繡唐卡)的制作工序十分復雜,每道工序都保留了最傳統(tǒng)的技法。先是畫圖,后將各色的上等絲綢、彩緞等材料剪成所需要的各種形狀,如佛像、人物花卉、鳥獸等,按其顏色和順序先后粘壓、高溫定型,色彩講究從濃到淡,依次粘堆;再用絲線將每一塊獨立的圖案緊密縫合后進行上色;最后,用馬鬃繞線對人物的五官、毛發(fā)、服飾、配飾以及吉祥物和圖畫邊緣進行勾勒和裝飾,這樣讓整幅畫看起來更具有立體感,畫像栩栩如生。
蒙古族唐卡(馬鬃繞線堆繡唐卡)內涵豐富,色彩明亮,立體感強且不褪色。蒙古族唐卡(馬鬃繞線堆繡唐卡)是繪畫藝術和織繡藝術的結合體,一個堆貼,一根繡針穿過畫布,都凝聚了藝人們的智慧和心血。制作者心無旁騖,將枯燥當樂趣,以重復當生活,一針一線,皆是匠心,一起一落,都是歷練。
蒙古族唐卡(馬鬃繞線堆繡唐卡)題材多為各種佛、菩薩、護法神、密宗金剛、八瑞相、寶馬、白象、噴焰摩尼等圖案。代表作品有《56個民族大團結》《烏蘭牧騎紅色文化唐卡》等。
傳統(tǒng)工藝與現(xiàn)代風格相結合后,使古老的蒙古族唐卡(馬鬃繞線堆繡唐卡)融入了時代的氣息,色彩更艷麗,內涵更豐富,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與收藏價值,充分反映了蒙古民族特色和審美觀念,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