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步黃金瓜是黃金瓜的一種,該瓜以其獨特的香、脆、甜等優(yōu)良品質而經(jīng)久不衰延續(xù)至今,又因在登步島種植可以全面體現(xiàn)特別的風味和佛光金色的外觀美,由此得名登步黃金瓜,成為普陀的一個地方特色品種。
登步黃金瓜又名“東洋黃金瓜”,因其個頭小,每只重量一般只有120克,因而得名。
據(jù)考查,登步島黃金瓜已有130余年的栽種歷史。特點是,色澤深黃,外表光滑,香氣濃郁,其味甜而鮮口。近年來隨著市場需求量的增加,不僅島上農民爭相栽種,就連桃花等地的外島農民也紛紛上島求討瓜種。但稀奇的是別地方種出的瓜,都遠不及島上田廠、永安兩地的瓜來得香甜。登步黃金瓜的產量很高,管理得好,畝產最高可達3000公斤。
中國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qū)登步島。
登步黃金瓜為一年生攀緣性植物,屬薄皮甜瓜早熟品種。該品種種子小,千粒重10.1g,根系分布淺,側根較為發(fā)達。其主要分布在表土15cm以內,分布范圍半徑可達1米以上,莖蔓長可達3米以上,總節(jié)位22-25擋,分枝性強,莖粗約0.5-0.7cm,子蔓節(jié)間長約7cm,葉較小,一般13×16cm,心臟形,有缺刻,葉色深綠,雌雄同株異花,子房小,橢圓形,雌花數(shù)量較多,結果能力強。每株可結瓜10~15只,雌花著生節(jié)位低,一般在子蔓3~5節(jié)和孫蔓的第1~2節(jié)著生雌花,瓜型小,果高約11.7cm,果寬約7.4cm,從瓜柄到瓜蒂逐漸彭大,單果重250g左右,畝產量一般1500kg,最高可達2000kg左右。瓜柄短,長約1~5cm,成熟果瓜皮薄,表層光滑,皮色金黃亮麗,瓜蒂小,果肉白色,厚1.2~1.5cm。肉質脆爽,即香又甜,可溶性固形物12-14%。品質上乘,但不耐儲運。登步黃金瓜性喜溫暖干燥、光照充足的氣候環(huán)境和微堿的土壤環(huán)境,耐寒耐澇性較弱,較抗蔓枯病和疫病。
登步黃金瓜是普陀區(qū)登步鄉(xiāng)的一個傳統(tǒng)特色瓜果,從清咸豐年間開始種植一直延續(xù)至今,已有100多年的種植歷史,是海島特色的甜瓜地方良種,附近的桃花島、螞蟻島等的外島農民紛紛上島求討瓜種。
2004年2月,普陀區(qū)工商分局將從事登步黃金瓜種植、經(jīng)營的農民散戶組織起來,成立了登步黃金瓜種植協(xié)會。2005年3月又注冊了商標,統(tǒng)一設計制作包裝箱,統(tǒng)一使用注冊商標,提高登步黃金瓜的知名度。它是繼“普陀水仙”、“普陀佛茶”后新一張?zhí)厣r副產品地理標志證明的商標金名片。
登步黃金瓜原有多種叫法,有的叫“東洋小瓜”,有的叫“東洋小金瓜”,有的說其瓜個子小像日本人,所以叫東洋小金瓜。其實不是全對。但這瓜跟日本人有些聯(lián)系,最正確的應叫“登洋黃金瓜”,或叫“佛瓜”。
大約在公元748年之間,鑒真大師率弟子攜帶經(jīng)文、藥材、作物種子(其中一包是黃金瓜子)第五次東渡沒能如愿,第六次又從揚州新河鎮(zhèn)再次出發(fā)航行,但船停駛蓮花洋面以后,又遇大風船被刮進東海的二個小島之間,一個就是我們現(xiàn)在的登步島(以前登步島由東、西兩個島嶼組成)。說來奇怪,大師船一進登步這個小島,一下子風平浪靜、風和日麗,由于艙內物品被大浪潑濕,這些物品都是他挑選的中國珍品,準備送往日本,大師馬上叫隨人把艙里的物品搬出甲板上來曬一曬,曬好就鉆進艙內休息去了。大約休息一個鐘頭后,有人出來一看,所有物品樣樣齊全,只有一包黃金瓜籽無影無蹤,無處可尋。結果,把這包籽的事去告訴了大師。大師出來一看就傻了,他為此事心甚難過。因為這包籽是他挑選的最好種子,可惜不能送往日本。
這包黃金瓜籽究竟到哪里去了?原來是被登步雞冠礁上一只神雞看見了,它知道這種籽最適宜在登步這塊土地上播種繁植,因為登步土質松軟帶沙,海上又有濃霧滋潤,就不管背上偷竊名義,把這包種子一口啄來,撒在登步土地上,神雞又把口中唾液吐在種子上,笫二年果然長出許多黃金瓜,所以就有稱“登洋黃金瓜”。
早前就有普陀山和尚采購這瓜供奉菩薩,因此便有“佛瓜”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