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h志》記載:“明永樂年間,瓊海漁民已往返南海捕魚和居住?!?/p>
西沙群島上的兄弟公廟有的是明代所建,有的是清代所建,廟里的瓷器橫跨明代、清代和近代,是漁民在南?;顒拥闹匾獦擞洝?/p>
在永興島上有座清代漁民修建的兄弟公廟,廟門橫匾書“海不揚波”,對聯(lián)云“兄弟感靈應,孤魂得恩深”。
漁民所祭祀信仰的兄弟公,并非傳統(tǒng)神話人物,而是在海上遇難的108位漁民兄弟。
相傳在明朝時,海南島上的漁民經(jīng)常到西沙、南沙捕魚,而過去南海一帶海盜猖獗,經(jīng)常襲擊漁船,因此,潭門的108個漁民結(jié)拜為兄弟,立下生死與共的誓言,時常組隊一同出海。有一次,他們在海上再次遇到海盜,危急關頭,兄弟們將船緊緊連在一起,最終一起擊退了兇猛的海盜。后來,108個兄弟出海時,在海上突遭暴風雨,他們選擇共同進退,最終在滔天海浪中全部喪生。
此后,人們紛紛效仿108名兄弟的做法,一同出海抵御風險,同時自發(fā)建造兄弟公廟,以慰海上亡魂。
“108兄弟公”祭祀儀式分為“做?!薄跋聪獭焙汀白鲂值芄?。
潭門鎮(zhèn)草塘村村民黃慶河是國家級非遺項目——祭祀兄弟公出海儀式的代表性傳承人,他告訴記者,瓊海潭門港的漁民在出海前必祭祀兄弟公,這稱為“做?!?。
初冬,當捕撈季來臨,各船長便開始忙碌起來,挑選黃道吉日準備“做?!?。
“要準備煮熟的全豬或豬頭尾、飯團和烈酒供祭兄弟公,然后請祭司做法?!秉S慶河說,船長通過“做?!?,向兄弟公許愿禱告,并宣誓“祭公詞”。
船長從兄弟廟出來后,隨著祭司一路吹著牛角號,敲鑼打鼓,舞龍舞獅至漁船,在漁船桅桿上粘貼紅紙黑字的祝福語,如“一帆風順”“主將帥八面威風”“先鋒將軍威風凜凜”“大吉大利”等。
黃慶河告訴記者,漁船到達永興島兄弟公廟后,會把煮熟的整頭肥豬抬至廟中,這稱為“燒香割紅”,如果開赴南沙,則按慣例至少要帶兩頭大肥豬和數(shù)只公雞,經(jīng)過西沙、到達南沙雙子礁時都要殺雞、殺豬祭祀,如果在海上或島上過年,也要殺豬祭祀兄弟公。
遠航歸來,滿載而歸時,漁民則喜笑顏開地舉行“洗咸”儀式,感恩兄弟公庇佑,宰殺肥豬當祭品,燒香、獻酒、放鞭炮。
如果漁民在淺海捕撈,凡是當天返航并且生產(chǎn)豐收的漁民,也會祭拜兄弟公。船長會帶著大魚、飯團到兄弟公廟供奉,祭拜完畢后,全村男女老幼乃至路人,都能“分一羹”魚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