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價值
黃姚豆豉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據(jù)《本草綱目》載:“黑豆性平,作豉則溫,既經(jīng)蒸煮,能升能散,得蔥則發(fā)汗,得鹽則止吐,得酒則治風,得蒜能止血,炒熟能止汗。經(jīng)有關(guān)專家考評,黃姚豆豉還具有助消化、防疾病、減慢老化、增強腦力、提高肝臟解毒、防高血壓、消除疲勞、預(yù)防癌癥、減輕醉酒和防治腦血管硬化這十大功效,曾為清代御廚首選之佐料。
制作流程
民國時《昭平縣志》對豆豉制作流程亦有詳細記載:豆豉,以邑東黃姚街出品為最得地道。因其炊浸洗豆時俱利用寶珠江水,故制的豆豉透心柔軟,無核香甜異味。物質(zhì)精良,名馳中外,誠特產(chǎn)也。其制法以黑豆或朱砂豆一百一十斛。先用水洗凈,置于木甑,炊三小時許倒入冷水浸至靚身。撈起復(fù)用甑炊至大氣上升,甑蓋有水珠,即用大箕攤凍后,藏入霉房,用霉窩攤開壓使之霉。越七日,以江水洗凈,入落簍,又七日再入大箕,于早晨攤曬,用手撈二次后,底面轉(zhuǎn)靚便成豆豉。
歷史典故
據(jù)傳黃姚鎮(zhèn)舉人林作楫嗜好豆豉,曾背著豆豉去江西上任。當?shù)亓鱾髦皇状蛴驮姡嚎h官愛豆豉,味道果然長。一餐沒豆豉,下飯總不香。光緒年間,湖南舉人鄧寅亮游覽黃姚。當?shù)匦悴帕终σ远刽噘?。鄧賦詩一首:姚溪土產(chǎn)淡豉香,羌絲豆豉作家嘗。從此便成千里別,香飄楚粵永難忘。黃姚古鎮(zhèn)豆豉起源于明朝初期,已有幾百年的歷史,為清代御廚首選佐料,歷史悠久,馳名中外,遠銷東南亞及港澳等地,曾獲1994年蒙古國際食品博覽會金杯獎。
產(chǎn)品種類
有豆豉辣椒醬、姜汁豆豉,蒜蓉豆豉,風味豆豉,咸香豆豉、原味豆豉、姜蓉豆豉等。是蒸排骨、魚,做辣椒醬的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