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產品介紹
五原縣位于舉世聞名的“八百里河套米糧川”的河套平原,有2400年的悠久歷史和積淀深厚的文化,漢武帝時期,因九原郡改為五原郡而得名,1912年正式建縣至今。五原古有蒙恬北筑長城、衛(wèi)青抗擊匈奴、詩人李白“迢迢五原關,朔雪亂邊花”的名句,張敬忠的“五原春色歸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的詠誦。近代史上,被當地老百姓稱為“人間河神”的地方紳士王同春修渠治水,墾荒置田,首開河套大規(guī)模發(fā)展農業(yè)的先河,使五原成為土地肥沃、氣候宜人、水渠縱橫、旱澇保收的“塞外江南”?,F(xiàn)代史上,有馮玉祥將軍五原誓師、傅作義將軍五原抗戰(zhàn),更使五原聞名遐邇。據《內蒙古自治區(qū)農作物種子志》記載,1936年西紅柿傳入我區(qū),我縣從60-70年代開始種植黃柿子,是多年流傳下來的鄉(xiāng)土品種,具曾任五原蔬菜辦主任現(xiàn)其田莊園總經理郭子義及具有多年種植經驗的農民張培、張書發(fā)等介紹,黃柿子最初是由五原縣農田大戶種植成功,因其顏色金黃,口感好,從此在周圍的村社中推廣開來,黃柿子最初只是當地農民分散種植,就近供應。近幾年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黃柿子具有果實個大肉厚、含水量少、沙甜可口、營養(yǎng)豐富的品質,受到廣大消費者青睞,逐漸發(fā)展成為具有較強影響力的五原縣特色農產品。隨著我縣設施農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溫室黃柿子種植規(guī)模不斷擴大,而且產品質量好,種植效益高,成為增加菜農收入的新興產業(yè)。目前,我縣反季節(jié)黃柿子種植以溫室生產為主,塑料大棚種植為輔,產品上市時間從4月中旬一直延續(xù)到翌年元月,基本實現(xiàn)了周年供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溫室栽培平均畝收入4-6萬元,最高可達8萬元,大棚栽培平均畝效益達1.5萬元。近年來,通過采取提高棚室質量、示范推廣先進栽培管理技術等措施,種植效益穩(wěn)步增加,菜農種植積極性空前高漲,種植面積現(xiàn)已達3000余畝,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擴大,黃柿子已成為五原縣特色農產品。
二.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文歷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況:巴彥淖爾市地形地貌簡稱“一山兩原”。以陰山為界大體可分為三大區(qū)域:陰山以北是以荒漠半荒漠為主的烏拉特草原,中部為陰山山地,陰山南麓至黃河北岸為河套平原,五原縣就處于河套平原內,土壤類型主要有灌淤土、鹽土、風沙土、堿土、潮土和新積土。灌區(qū)的主要耕作土壤是灌淤土,其表土層為壤質灌淤層,耕作性好,含鉀量高,對黃柿子的生長非常有利。
2、水文情況:五原縣水源充沛,灌溉便利。黃河流經河套平原345公里,年徑流總量315億立方米。地下水開采量達18億立方米。河套灌區(qū)由黃河三盛公水利樞紐自流引水灌溉,每年引水量10-11.6億立方米,是亞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區(qū),也是全國三大灌區(qū)之一。黃河水是最大的地表水資源,一般年流量336.5億立方米,全縣有5大干渠,9條分干渠,135條農渠,密如蛛網的毛渠灌溉著全縣土地,每年引水量10~11.6億立方米。地下水埋藏在第四紀沉積層中,一般埋深0.5~3.2m之間,含水厚度30~160m,礦化度低于3g/L。充足的水資源為五原黃柿子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條件,而且水量充沛,無工業(yè)污染。
3、氣候情況:五原縣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平均海拔高度1102.7m,具有光能豐富、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降雨量少而集中的特點。年平均氣溫7.0℃,平均風速2.6m/s,東北風向較多。全年日照時數3192.5h,平均日照百分率72%,太陽年平均輻射總數153.439kcal/平方厘米,無霜期117~136天。平均年降水量169mm,降水集中在夏秋兩季。年際降水量變化大。年蒸發(fā)量2067.8mm,是降雨量的11.5倍,屬半干旱類型。獨特的氣候條件,適宜黃柿子的生長發(fā)育,并且遠離污染,產品品質優(yōu),是國家和自治區(qū)重要的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基地。
4、農業(yè)環(huán)境質量五原縣屬于欠發(fā)達地區(qū),主要以農業(yè)經濟為主,處于草原和沙漠的包圍之中,基本上屬于無污染地區(qū)。據環(huán)保部門測定:五原縣的大氣綜合指數P綜=0.56,屬一級水平,說明空氣清潔,未被污染。土壤綜合指數P綜=0.78,屬二級清潔標準,基本未受到污染。灌溉用水綜合指數P綜=0.72,屬二級清潔標準。綜上所述,五原縣的大氣、土壤、水質等環(huán)境質量十分有利于發(fā)展生態(tài)農業(yè)。
三.地域范圍
五原縣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西部巴彥淖爾市,南鄰黃河,北靠陰山,東西分別與烏拉特前旗和臨河區(qū)接壤,東經107°35′70″——108°37′50″,北緯40°46′30″——41°16′45″。東西長約62.5公里,南北寬約40公里。地處河套平原腹地,地勢平坦,土地坡降僅為八千分之一。110國道、京藏高速和包蘭鐵路全境通過。轄9個鄉(xiāng)鎮(zhèn),117個行政村,774個社,總人口30.3萬人,總戶數52978戶,其中農業(yè)人口21萬,有勞動力10萬人。五原黃柿子地理標志地域保護范圍總生產面積200公頃,年總產量7500噸。
四.產品品質特性特征
產品外在感觀特征:五原黃柿子屬茄科,是我縣的地方特色品種,該品種平均果重200~250g左右,顏色金黃,個大肉厚、含水量少、沙甜可口、營養(yǎng)豐富,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近年來,隨著我縣設施農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溫室黃柿子種植規(guī)模不斷擴大,而且產品質量好,種植效益高,成為增加菜農收入的新興產業(yè)。
產品內在品質特性:五原黃柿子營養(yǎng)豐富,經檢測,維生素C含量20-30mg/100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2-6%,總酸(以檸檬酸計)含量為0.4-0.65g/100g,產品有促進消化、抑制多種細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