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為全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qū),回族人口最多(占全國回族總人數的1/5),密度最大,號稱“中國的穆斯林省”。寧夏回族在宗教生活和風俗習慣方面嚴格和完整地恪守伊斯蘭教規(guī),具有獨特的宗教習俗,心理狀態(tài)和民族意識。
1.清真寺
回民按照其宗教信仰和民族傳統,每當遷居新區(qū),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建造本地區(qū)的清真寺,以便于做禮拜,進行各種宗教活動、沐浴、交流信息和商討重大事情等。每逢紀念日,清真寺便成了穆斯林聚會的場所,屆時會有《古蘭經》教義、教律、教史及宗教故事的演講。
2.禁忌
寧夏回族主食以面、米為主,在肉食方面禁忌頗多。
回民禁食豬肉,對這要求執(zhí)行時極嚴格而自覺。并禁用豬皮制的皮鞋、皮衣、皮帶。禁用豬鬃制的毛刷、牙刷、禁用豬油制的肥皂、香脂等。
回族禁食的食物,在獸類方面還有狗、狼、虎、驢、貓等;在禽類方面有鷹,鷂等。回族還禁食自死亡動物、動物血及禁止飲酒、賭博、拜像、求簽等。
回族的飲食禁忌頗多,主要有:進入清真寺忌抽煙。忌食豬肉以及凡有犬齒且獵食其他動物的猛在語言上,對食用的畜禽忌說“肥”,而說“壯”;忌說“殺”,而說“宰”;忌說“肉”,而說“菜”,如“牛菜”“羊菜”。相互間不用禁忌物來比喻。回族民居內部的布局分配體現“以西為貴”,西房通常為才年人居住,西墻是老年人在家禮拜時面對的地方。當年老人做禮拜的時候,切忌旁人從正在禮拜的老人前面走過。回族婚姻一般實行族內婚,少數與其他民族通婚者,原則上要求對方隨回族習俗生活。齋月一般不結婚?;刈灏讶说娜ナ婪Q做“歸真”,實行土葬、速葬、薄葬。土葬送葬時眾親友爭抬“金匣”,不穿孝衣,不戴孝帽、黑紗,不哭喪,不鳴鞭炮,不搞吊孝活動。語言回族先民來自中亞細亞,波斯,阿拉伯等地,除了會講漢語外,在民族和家庭內部仍保存波斯語或阿拉伯語詞匯和短語。衛(wèi)生干凈是信仰伊斯蘭教民族的特有習慣,因此,水房的設備,洗具,在清真寺及每一個穆斯林的家庭,都是必備的。回族在作禮拜時一般要洗浴,飯前便后也要洗手“小凈”等。
飲食素有“塞上江南”之稱的寧夏各族人民,以食大米和春小麥磨制的面粉為主?;孛裼绕湎埠贸杂拖?、麻花、馓子、油糕,這些油炸食物金黃透亮,香脆可口,是歡度“古爾邦節(jié)”、“開齋節(jié)”等不可缺少的佳品。
回族在飲食上有許多講究和忌諱。這些習俗,蓋源于伊斯蘭教。例如,《古蘭經》中說:“只禁戒你們吃自死物、血液、豬肉,以及誦非真主之命而宰的動物。”平時,凡盛過這些禁忌食物的炊具、餐器也都不用、不接融。如果在旅途中或其它困難的條件下,借用漢族的鍋,也必須用大火燒過一陣,方才使用。回民所吃的牛、羊、雞、鴨等可食畜、禽,一般都請阿訇宰殺,在特殊情況下也請懂得宰牲戒規(guī)的回民宰殺?;刈逑矚g吃的菜肴有:蒸羊羔肉、手抓羊肉、羊肉泡饃、羊肉粉湯、黃燜羊肉、羊肉串、辣子炒雞、燒雞、燒牛肉、羊雜碎等,無不味道鮮美,各具一格?;刈暹€有喝蓋碗茶、糖茶的嗜好。當你到回民家里做客時,主人熱情招待,首先給你沏一盅熱呼呼的蓋碗茶,越唱越感到清香爽口,明目益思,精神振奮。
回族的禁忌習俗,主要有三大類:在飲食方面,禁食豬、狗、驢、騾、馬、貓及一切兇猛禽獸,自死的牲畜、動物以及非伊斯蘭教徒宰的牲畜,禁止抽煙、喝酒等;
在信仰方面,禁止崇拜偶像等;在社會行為等方面,禁止放高利貸,玩賭等。下面就一些主要禁忌習俗的來源、發(fā)展等作一概要論述。
一、回族的禁豬習俗
豬是回族群眾最為敏感的一個問題,也是回族風俗習慣中最主要的問題之一。長期以來,無論遇到什么壓力和阻力,始終未改變回族禁養(yǎng)豬,禁食豬肉的習慣。回族為什么禁食豬肉呢?這得從古阿拉伯的習俗說起。猶太教、伊斯蘭教創(chuàng)立之前,在阿拉伯半島就已經有禁食豬肉的習俗,因為阿拉伯半島氣候炎熱,且多為沙漠,不利于豬的生長和發(fā)展,豬的傳染病很多。所以當時阿拉伯半島上的閃米特人以牧羊、駝為主,不養(yǎng)豬。古埃及人也視豬是不潔和厭惡之物。
二、回族禁食自死物及其他習俗
回族在飲食方面,除了禁食豬肉外,還禁食狗、驢、騾等不反芻動物的肉,禁食兇猛禽獸和自死的牛、駝、羊等牲畜,禁食一切動物與飛禽、家禽的血,禁食非穆斯林和誦非真主之名屠宰的動物等?;刈暹@種嚴格的禁食習俗,也與伊斯蘭教有很大關系,《古蘭經》第五章第三節(jié)中強調指出:“對你們列為禁戒的是自死物、血、豬肉,以及誦非真主之名而宰殺的、勒死的、捶死的、跌死的、抵死的、野獸吃剩下的動物,但宰后才吃的仍然可以,禁止你們吃神石上宰殺的……凡為勢所迫,而無意犯罪的(雖吃禁物,毫無罪過),因為真主確實是至赦的,確實是至慈的?!苯逞?。在伊斯蘭教還未產生之前,古阿拉伯人就把血液作為一種宗教禁忌。他們認為人的靈魂存在于血液之中,吃血是瀆神行為。
三、回族禁煙酒習俗
回族不喝酒,在家里也不備酒具,家里來客人一律不擺酒,有時為了接待客人,在參加宴會時,別人敬酒和碰杯時,回族多以水、橘子汁、高橙等飲料代替。有些回族本身就不愿意和飲酒者同桌聚餐。回族對酒不像對豬那樣憎惡,城市里的回民現在也有喝酒的,但他們都背過父母去喝。回族禁酒主要是受了伊斯蘭教的影響,因為飲酒為伊斯蘭教所嚴禁。古代阿拉伯人素有飲酒的習慣。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從麥加遷到麥地那以后,遇到幾次喝酒的人,開始,有人去問穆罕默德許可不許可?穆罕默德回答說:“他們對于飲酒和賭博問你,你說其中都會有大罪,對人都有益處,而其害處比益處更大。”沒有明確禁酒。后來有人繼續(xù)喝酒,而且勸說不聽,酒醉后嘔吐、胡說,不能禮拜等等。穆罕默德說:“眾信的人們哪!你們酒醉的時候不要作禮拜,直到你們知道自己所說的是什么話。”這就是說在禮拜外的時間還可以喝酒。后來飲酒者繼續(xù)飲酒,且酒醉后,出手打人,傷害他人和物,并相互成為冤家。穆罕默德曾命令用蜜棗樹枝和皮鞭抽打飲酒者。在阿布·伯克爾時代鞭笞飲酒者40鞭,后來鞭笞80鞭。最后穆圣開始下禁令,并且以安拉的名義寫進《古蘭經》:“眾信的人們哪!飲酒、賭博、求簽只是一種穢行,只是惡魔的行為,故當遠離,以便你們成功,惡魔惟愿你們因飲酒和賭博而互相仇恨?!?/p>
四、回族禁求簽、玩賭、拜偶像習俗
回族禁止求簽、玩賭、拜偶像。自古至今,男女老少均不讓陰陽、算命先生給自己算命,也不去給別人算命,不揣骨相面,不信風水陰宅,不求仙方神藥,不搞驅鬼治病等等?;孛裾J為求簽、算命等這一切都是不正當的污穢行為。因為回民受伊斯蘭教的影響,認為人的命運是真主安排的,人的一切都由真主前定,所以不搞其他的迷信。回族禁止拜任何偶像,在回民聚居的村寨一般不搞人頭雕塑像,家里忌擺各種人物和動物塑像,墻上也不愿掛人頭畫像,只掛山水風景畫。有的回民家雖掛了人物或動物畫像,但禮拜時,在畫像的眼睛上蓋一張白紙。因為回民只信真主不信其他一切神靈,也不去崇拜一切偶像,養(yǎng)成了在家里不擺偶像的習慣?;孛襁€嚴禁玩賭,認為玩賭對己、對別人、對社會都不利,認為玩賭是“核倆目”,所賺之錢不勞而獲,是不義之財,使不得。過去回族當中也有個別人玩賭,其結果是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新中國成立前,有首回族民歌形象地表現了“十人玩賭九人窮”的下場。如“一病未好百病危,腰子曲得像籠袢,頭上枕的半截子磚,屁股上蓋的是窟窿氈”。
五、回族禁忌民俗的特點
回族的禁忌民俗,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全民性?;孛耠m然大分散、小集中在全國各地,但基本上是全民性的禁食豬肉、狗肉、驢肉、騾肉等,禁食一切動物的血和自死物,禁飲酒等。當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變化,在城市也有極少數與漢民雜居的回民飲酒,甚至也有個別吃豬肉的。但這種全民族性的禁食習俗,卻是回族特點的一種主要表現。
第二,穩(wěn)定性。回族從唐代信仰伊斯蘭教的先民開始,到元明時代形成為一個民族,一直發(fā)展到今天,雖然受到了漢族和其他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影響,也受到了歷代反動統治階級的誣蔑、強迫與鎮(zhèn)壓,但回族的禁忌習俗仍未改變,而且形成為一種老規(guī)矩,代代相傳。特別是回族的禁食習俗每遇到一次歧視、誣蔑或鎮(zhèn)壓的時候,回族人民總是強烈反抗,頑強斗爭,更加保持這種禁食習俗。這似乎成了一種傳統,體現了回族的民族心理,也充分說明回族的禁食習俗靠強迫命令是難以改變的。只有隨著經濟建設的發(fā)展,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回族人民對有些禁忌習俗自己認為需要改變時,才能逐步改變。
第三,回族的禁忌習俗,雖然源于伊斯蘭教,但是經過長期的歷史發(fā)展,有的已超出了伊斯蘭教原有的含義,變成了本民族的一種傳統習慣。如《古蘭經》中只規(guī)定穆斯林禁食豬肉,尚未規(guī)定不用豬毛刷子,不穿豬皮鞋等,但現在回民養(yǎng)成了一種習慣,一聞到豬肉味就感到不舒服,厭惡豬身上的一切東西。這就像北京有些漢族厭食蛇肉、青蛙肉一樣,屬于正常的生活現象和習慣,不能簡單地把回族的禁忌習俗看成是宗教信仰,更不能看成是封建迷信。
第四,不能簡單地把回族的禁忌習俗說成是落后的習慣。關鍵要看它的社會效果如何,是否對健康有害,對社會是有害還是無害。如回民不抽煙、不喝酒、不玩賭、不信卜卦等,這都是文明進步的表現,是對身體健康有益的,對社會道德、社會秩序有好處的。至于說不吃豬肉就是落后,這更是錯誤的。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卡爾·馬克思、俄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斯維爾德洛夫、卡阿諾維奇等他們都不吃豬肉,但他們都是先進思想的代表人物。世界上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很多,他們都不吃豬肉,不能說他們都是落后的??傊覀儽仨氄_地、實事求是地、不帶任何偏見地去看待回族的禁忌習俗。
更多寧夏相關文章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