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產(chǎn)品介紹
“昌邑大姜”主要產(chǎn)區(qū)位于山東半島西北部、渤海灣南岸、膠萊河以西、濰河下游兩岸昌邑市的都昌街道、奎聚街道、卜莊鎮(zhèn)、圍子街道、石埠鎮(zhèn)、飲馬鎮(zhèn)、北孟鎮(zhèn)等,種植區(qū)域廣闊,目前已達10萬畝左右?!安卮蠼币勋@得農(nóng)部農(nóng)產(chǎn)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安卮蠼弊肥銎錅Y源,最早栽培的是昌邑市都昌街辦的伍塔村。伍塔村位于濰河西畔,立存于明代之初,因村東南有五座和尚塔而得名。因此,生產(chǎn)歷史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安卮蠼蓖馄そ瘘S,皮薄塊大,大小均勻一致,清潔、不干皺,生長在以沙壤為主的沿海特殊地理條件下。
二.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文歷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況:昌邑市南臨峽山水庫,北臨萊州灣,地形由南向北逐漸變低,大致分為三個部分:南部為低山丘陵區(qū)、中部是平原區(qū)、北部是濱海平原區(qū)。土壤類型以河潮土、褐土為主,占土壤總面積的81.71%,土層深厚,土壤結構好,土質(zhì)疏松,透氣性好,PH值為6—7,土表0—20厘米內(nèi)為中性土壤,容重為1.29克/厘米,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益于大姜生長的營養(yǎng),有機質(zhì)(12.9g/kg)、全氮(1.10g/kg)、全磷(1.12g/kg)、速效氮(116.5mg./kg)、速效甲(57.8mg./kg),并含有大量微量元素。土質(zhì)結構疏松,土層較厚,含氧充足。
2、水文情況:昌邑市境內(nèi)灌區(qū)為峽山水庫昌邑灌區(qū)。市域內(nèi)淺層地下水類型以松散巖類孔隙水為主,含水層為第四系松散沉積物。含水層結構因地導巖性、分布部位以及埋藏條件不同,其水文地質(zhì)特點也有明顯差異。自南部山前至濰河沖積扇中部為淡水分布區(qū);往北濱海平原下部有咸水體向淡水區(qū)侵入,將淡水分成淺層淡水與深層淡水,咸水體項底界面呈“喇叭”形向北展布;北部濱海平原至沿海地帶深部均為咸水,部分地段賦存鹵水。
3、氣候情況:昌邑市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qū),主要氣候特點是:氣候溫和、光照充足、熱量豐富、四季分明、降雨集中、雨熱同季、干濕明顯。常年≥0℃積溫4278.6℃;無霜期195天;年平均降雨量604.5mm,且年內(nèi)、年際時空分布不均,春季3~5月份降雨量占13.96%,夏季6~9月份降雨量占73.48%,秋后10月至次年2月占12.56%,形成冬春干旱、夏澇、晚秋又旱的典型氣候特征;年平均蒸發(fā)量1337.5mm;最大凍土層深度為50cm。
三.地域范圍
昌邑市位于山東省昌邑市位于濰坊市東北部,地處北緯36°25′~37°08′,東經(jīng)119°23′~119°34′,東與萊州、平度市交界,西同寒亭、坊子區(qū)接壤,南與安丘、高密市為鄰,北臨萊州灣。轄3個街道,6鎮(zhèn)1區(qū),691個行政村(居)。全市耕地總面積 5.8萬 公頃,其中昌邑大姜面積10000公頃。地理坐標為北緯36°25—37°08,東經(jīng)119°13—119°37,海拔為 7米-30 米之間。地域保護種植面積為10000公頃。
四.產(chǎn)品品質(zhì)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昌邑大姜在長期的栽培和自然選擇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產(chǎn)品特征,其品種上以“金昌大姜”為主,生產(chǎn)出的肉質(zhì)鮮嫩,粗纖維少,口感脆,辛辣適中,姜味濃郁。
2、內(nèi)在品質(zhì)指標:昌邑大姜內(nèi)在營養(yǎng)豐富,干物質(zhì)≥5.0%;Ca≥18.0 mg/100g;Zn≥1.5 mg/kg;Fe≥8.0mg/kg;Se≥7.5×10 -3mg/kg;維生素C≥2.0mg/100g。
3、安全要求:昌邑大姜執(zhí)行NY 5221-2005 無公害食品薯芋類蔬菜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