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銀耳具有外形美、色澤好、朵大、肉厚、多雞冠狀、顏色微黃、有玉石感、易于燉化的特點;同時通江銀耳蛋白質含量≥7.5%、總糖≥44%,干濕比1:15。
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醫(yī)學家和營養(yǎng)家就進一步對通江銀耳做出了研究,通江銀耳實體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多糖體、蛋白質及人體所需的鐵、磷、鈣、鎂、硫等微量元素;同時又含17種氨基酸,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中3/4銀耳都能提供。
鑒別正宗的通江銀耳,要經歷“觀、聞、泡、嘗”四個步驟。首先要觀形色,通江銀耳耳片為雞冠狀,色澤純,白中略帶米黃,遠觀如銀,近視如金。其次要聞香味,通江銀耳清香馥郁,不似棉籽氣味平淡。在泡清水之后,通江銀耳耳片肥厚,柔軟而富有彈性,體積膨大5—10倍。耳羹燉好后膠質濃厚,吃起來嫩香柔滑。
通江縣位于四川盆地東北部,米倉山東段南麓大巴山缺口處。居北緯31°39′—32°33′,東經106°59′—107°46′之間,北與陜西省南鄭、西鄉(xiāng)、鎮(zhèn)巴三縣毗鄰,東接萬源市,南接平昌縣,西與巴州、南江二縣相依。是一方山川秀美的生態(tài)寶地,這里四季分明,有霜期短、濕度大、云霧多、溫差適宜等特點,為銀耳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
1995年,通江縣被國家特產之鄉(xiāng)宣傳暨命名活動組委會命名為“中國銀耳之鄉(xiāng)”。
2001年,通江縣銀耳生產基地獲四川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認證。
2002年,“通江銀耳”證明商標得到注冊使用。
2003年,“雪花牌”通江銀耳獲得國家A級綠色食品標識使用權。
2004年,通江銀耳被錄入國家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名錄。
2005年,通江銀耳被中國食用菌協(xié)會評為“知名品牌”,在第二屆中國西部國際農業(yè)博覽會上被評為金獎。
2019年11月15日,通江銀耳入選中國農業(yè)品牌目錄。
2020年2月26日,四川省通江縣通江銀耳中國特色農產品優(yōu)勢區(qū)被認定為第三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yōu)勢區(qū)。
2022年1月,入選2021四川十大美食地標,并進行公示。
2022年11月29日,榮獲“2021年度四川十大美食地標”榮譽稱號。
通江銀耳原產地域范圍以四川省通江縣人民政府《關于界定通江銀耳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范圍的函》(通府函[2004]43號)提出的地域范圍為準,包括通江縣陳河鄉(xiāng)、涪陽鎮(zhèn)、回林鄉(xiāng)、新場鄉(xiāng)、青浴鄉(xiāng)、板橋口鄉(xiāng)、臨江鄉(xiāng)、砥壩鄉(xiāng)、鐵廠河鄉(xiāng)、諾水河鎮(zhèn)、平溪鎮(zhèn)、鐵溪鎮(zhèn)、什字鄉(xiāng)、朱元鄉(xiāng)、新文鄉(xiāng)、長坪鄉(xiāng)、檬壩鄉(xiāng)、河口鄉(xiāng)、空山鄉(xiāng)、永安鎮(zhèn)、泥溪鄉(xiāng)、沙坪鄉(xiāng)、會家鄉(xiāng)、鐘鳳鄉(xiāng)、煙溪鄉(xiāng)、碧溪鄉(xiāng)、長勝鄉(xiāng)、瓦室鎮(zhèn)、浴溪鄉(xiāng)、興隆鄉(xiāng)、藥鋪鄉(xiāng)、毛浴鄉(xiāng)、洪口鎮(zhèn)、九層鄉(xiāng)、松溪鄉(xiāng)、澌波鄉(xiāng)、董溪鄉(xiāng)、中林鄉(xiāng)、板凳鄉(xiāng)、沙溪鎮(zhèn)、鹽井鄉(xiāng)、涼風埡鄉(xiāng)、文勝鄉(xiāng)、勝利鄉(xiāng)、至誠鎮(zhèn)、龍鳳場鄉(xiāng)、長樂鄉(xiāng)、喻家河鄉(xiāng)、芝苞鄉(xiāng)、唱歌鄉(xiāng)、藥洪鄉(xiāng)、新建鄉(xiāng)等52個鄉(xiāng)鎮(zhèn)。
在通江銀耳原產地域范圍內的生產者,如使用“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志”,須向設在當?shù)刭|量技術監(jiān)督局的通江銀耳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申報機構提出申請,經初審合格,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準后,方可使用“原產地域產品專用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