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據《本草綱目》記載,苦丁茶能夠有效調節(jié)機體代謝功能,明顯降低高血脂癥患者的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對高血壓、高血脂、膽固醇偏高、動脈硬化、糖尿病、肥胖癥等疾疾病有明顯的防治作用,同時又具有清熱解毒,消炎利便等功能。
產地環(huán)境
澄邁苦丁茶種植在火山噴發(fā)高溫燒過的玄武巖發(fā)育而成的磚紅壤地區(qū),土壤中各種養(yǎng)分豐厚、礦物質及植物生長所需的各種微量元素含量豐富,其土壤為火山巖經過上萬年的風化后才形成的。茶場四周地勢呈盆地狀,中間低,四周高,四周風化了的火山巖及大量的有機質,經過千萬年的沖刷,盡積于盆底,成為肥沃的沖積平原,松厚的土中各種有機質和礦物質的含量相當高,因此植物中各種營養(yǎng)成份的含量很高,所生產的苦丁茶具有香氣足,耐沖泡,含油量高的特點。茶園分布區(qū)域山高霧大,而且處于高雷區(qū),空氣中富含臭氧負離子,對茶樹的生長和各種營養(yǎng)成份的形成十分有利。
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根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guī)定》,國家質檢總局組織了對澄邁苦丁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經審查合格,現批準自2006年6月日起對澄邁苦丁茶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保護范圍
澄邁苦丁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以海南省澄邁縣人民政府《關于界定澄邁苦丁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地域范圍的函》(澄府函[2004]180號)提出的范圍為準,為東經109°45′--110°15′,北緯19°23′--20°01′的火山巖地區(qū)。
(一)立地條件。
保護范圍內的火山巖沙質土壤,pH值4.6至4.9之間,有機質含量≥1.2%。
(二)栽培管理。
1.種苗繁育方法:從優(yōu)良野生母樹上選取枝條,經扦插繁殖培育優(yōu)質種苗。
2.苗木定植:每年1至3月或8至9月份定植;種植密度每公頃不大于3330株。
3.肥水管理:允許施用羊糞、牛糞、豆餅、水肥、微生物肥、飛機草、稻草等無污染有機肥,禁止使用化肥;灌溉用水為火山巖地下水。
4.鮮葉采摘:每年農歷一月至十月,上午露水干后摘茶,雨天不采摘,嫩度要求在一芽5葉以內,初展,葉片完整,無異物、異味。
(四)加工工藝流程。
苦丁茶葉鮮葉→分選→攤晾→殺青→揉捻→手工條索狀做形或機器自然條形狀做形→干燥(水份含量≤7%)→成品分選→質檢→包裝→入庫。
(五)質量特色。
1.感觀特色:條形緊結或自然條狀,香氣清醇持久,湯色綠中透黃,味道先苦后甘,耐沖泡。
2.理化指標:苦丁茶總皂甙含量≥18%,總黃酮含量≥13.1%,茶多酚含量≥16%,水浸出物≥45%,水不溶性灰分≤1.7%。
專用標志使用
澄邁苦丁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海南省澄邁縣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準。
自本公告發(fā)布之日起,各地質檢部門開始對澄邁苦丁茶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