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文歷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況:蘿北縣是以種植業(yè)為主的邊境農業(yè)縣,土地資源豐富,現有播種面積114萬畝,農民人均耕地超過20畝,糧食商品率達到85%以上,是我省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素有“綠色食品之鄉(xiāng)”的美譽。所處的三江平原是世界上僅存的三大黑土平原之一,地勢低平,平均海拔100米左右;土質肥沃,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達5.2%,是全國平均水平的6倍,超過國家規(guī)定的一級地標準;空氣質量良好。土壤類型主要有黑土、暗棕壤、沙壤土、沼澤土、泥炭土、水稻土等。土地肥沃,碧水藍天,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越,資源極其豐富,是全省有名的綠色食品基地、省級生態(tài)示范縣、國家級生態(tài)示范區(qū)、國家級生態(tài)縣。農作物除以水稻、大豆、玉米為要栽培作物外,還種植了大量的以紅小豆為主的等雜糧雜豆等無公害農產品。土質肥沃,開發(fā)晚,污染少,適宜三品一標認證及綠色產業(yè)發(fā)展。 蘿北縣位于小興安嶺林帶,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林地面積 106,233萬公頃,活力木蓄積量10,149,942立方米。嘟嚕河濕地保護區(qū)位于蘿北縣南部,保護區(qū)中心距蘿北縣30公里。保護區(qū)地處三江平原西北部,東與樺川縣相鄰,南與湯原縣相接。嘟嚕河濕地保護區(qū)在2003年晉升為省級濕地保護區(qū),總面積19,967.33公頃。保護區(qū)內的野生維管束植物344種,脊椎動物204種,保護區(qū)有國內少有的東方白鸛、白頭鶴和丹頂鶴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大天鵝、小天鵝、鴛鴦白枕鶴等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生態(tài)多樣、系統(tǒng)穩(wěn)定、環(huán)境優(yōu)美。
(2)山岳水澤情況:蘿北縣境內有大小山嶺35座,山體呈枝狀向東延伸,較為高峻者有望云峰、佐武山、四方山、大金頎子等;境內有大小河流55條,分屬黑龍江、松花江兩大水系。屬黑龍江水系的主要河流有:蘿嘉界河嘉蔭河以及鴨蛋河、新河、古站河、大馬河等;屬松花江水系的主要河流有鶴蘿界梧桐河、嘟嚕河、蒲鴨河等;境內沼澤湖泊甚多,有大蓮花泡、小蓮花泡、水城子、龍爪泡、黑魚泡等59個。充足的水資源為現代農業(yè)發(fā)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3)氣候情況:蘿北縣氣候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特點是日照充足,雨熱同季,降水適度,無霜期短。全年平均氣溫2.9℃,極端最高氣溫39℃,極端最低氣溫零下41.4℃。無霜期年平均133天。全年日照平均為2627.8小時,降水量年平均579毫米,多集中在七、八、九三個月份。屬北方長日照區(qū)域,氣候溫暖,熱量充足,雨量充沛,適宜農林牧副漁業(yè)發(fā)展。肥沃的土質,適宜的氣溫,豐足溫適的雨水,獨特的光、熱條件,為紅小豆生長提供了良好的健康發(fā)育環(huán)境,非常適宜紅小豆的種植,也造就了品質優(yōu)良的蘿北紅小豆的獨特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
二.地域范圍
蘿北縣隸屬黑龍江省鶴崗市,位于省境東北部,黑龍江南岸,鶴崗市之東,北以黑龍江主航道為界,與俄羅斯相望,國境線長146.5千米,西北與嘉蔭縣相連,南與湯原縣、樺川縣為鄰,東南與綏濱縣毗連。東起肇興鄉(xiāng)大江通島,西至鶴北鎮(zhèn)梧桐河東岸,南起團結鎮(zhèn)松花江北岸,北至太平溝鄉(xiāng)嘉蔭河南沿,南北長131千米,東西寬108千米,面積為6761平方千米。蘿北紅小豆農產品地理標志地域保護范圍包括蘿北縣團結鎮(zhèn)、名山鎮(zhèn)、肇興鎮(zhèn)、鳳翔鎮(zhèn)、鶴北鎮(zhèn)、云山鎮(zhèn)、東明鄉(xiāng)、太平溝鄉(xiāng)、鶴北林業(yè)局等,共計8個鄉(xiāng)鎮(zhèn),1個局。地理坐標為東經130°01′00″-131°34′00″,北緯47°12′00″-48°21′00″。轄8個鄉(xiāng)鎮(zhèn)63個行政村,保護面積39995公頃,生產面積4800公頃,年產量11000噸。
三.產品品質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蘿北紅小豆籽粒深紅色,粒大、皮薄、色澤鮮艷、有光澤、白臍,籽粒飽滿,粒形整齊,百粒重13-16克。
(2)內在品質指標: 蘿北紅小豆粗脂肪含量小于0.5%,粗纖維含量大于4%,粗蛋白質含量大于20%。每100克鈣含量大于50毫克,鐵含量大于5毫克,磷含量大于400毫克。
(3) 安全要求:蘿北紅小豆產品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2763-2014)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
四.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guī)定:無公害小豆產地應選擇在生態(tài)條件良好,遠離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續(xù)生產能力的農業(yè)生產區(qū)域。同時要考慮小豆忌重茬和迎茬,也不適宜與其它豆科作物輪作。不過小豆的適應性很廣,對土壤條件的要求不很嚴格,砂質土、砂壤土、壤土、粘壤土乃至粘土,均可種植小豆,使紅小豆得以延續(xù),其中壤土種植最為適宜。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選用通過國家或地方審定并在在當地氣候條件下,能保證成熟、優(yōu)質、高產、抗病的品種,根據蘿北地區(qū)自然條件和市場需求,選擇生育期85天的龍墾早紅、吉紅、寶清紅等品種,以龍墾早紅栽培為主。
(3)生產過程管理,包括農業(yè)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規(guī)定,產品生產過程中有效控制質量,有質檢能力。紅小豆栽培技術由綠色食品辦公室和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具體負責監(jiān)督管理。農藥、化肥等生產資料統(tǒng)一供應,農藥使用應符合GB4285、GB/T8321的規(guī)定。在生產中不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肥料使用參照《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以有機肥為主,輔以其它肥料;以多元復合肥為主,單元素肥料為輔;以施基肥為主,追肥為輔。盡量限制化肥施用,最后一次追施化肥在收獲前40天進行。
(4)產品收獲及產后處理的規(guī)定: ①紅小豆具無限結莢習性,上部和下部莢成熟不一致,有的品種易炸莢,不能等豆莢全部成熟再收割。因子??珊笫?,故可在有2/3的豆莢變成灰黃色時即可收割。一般每年九月中下旬開始收獲。因紅小豆結莢很低,只能人工收割,田間晾曬,割曬時每6條壟放一鋪(放魚鱗鋪),鋪下不能有未割的紅小豆,在田間曬2-3天,待豆莢成熟,子粒變成固有形狀和顏色,水分16-17%時,選擇早晚、最好是陰天或剛下過小雨后進行機械脫粒?! 、诩t小豆質地脆,機械脫粒子粒破碎率往往較高。而且破碎的絕大多數是成熟好的大粒,降低了產量和商品價值,因此,機器的選擇與改裝尤為重要。一是將打稻機裝上行走輪,用小四輪拖拉機牽引在田間行走脫粒;二是1075型聯臺收割機裝上帶式拾禾器,調整滾筒轉速為280-300r/min,滾筒間隙滑至最大,進行拾禾作業(yè),也可將拾禾器卸掉,選用人工杈子喂入割臺,破碎率在3%以下。此外,收獲回來的紅小豆要及時進行精選,以免因水分過大出現霉變。 ③無公害紅小豆。要做到單獨收割、單獨運輸、單獨貯藏,確保無公害紅小豆與普通紅小豆不混雜。
(5)生產記錄:蘿北紅小豆建立質量追溯體系,要求全過程建立生產記錄,生產基地建立無公害紅小豆種植生產檔案,負責記錄包括種子、化肥、農藥的使用時間、用量、來源,收獲時間、地塊、農戶,臨時倉儲等信息。企業(yè)負責原糧收購、原糧倉儲、加工、包裝、成品儲存、運輸、銷售過程中信息記錄。
五.包裝標識相關規(guī)定
地域范圍內的紅小豆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志,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并按照規(guī)范生產和使用標志,統(tǒng)一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使用農產品地理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