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嘉興粽子的特點
嘉興粽子是浙江嘉興特色傳統(tǒng)名點,其特點是糯而不糊,肥而不膩,香糯可口,咸甜適中,尤以鮮肉粽最為出名,被譽為“粽子之王”。嘉興粽子因其滋味鮮美,攜帶、食用方便而備受廣大旅游者厚愛,有“東方快餐”之稱。
浙江嘉興粽子的外形和其他地方的粽子也不一樣,其外形為長方形。粽子的品種也有很多,有鮮肉的、豆沙的、八寶的、雞肉粽等。嘉興的粽子還有個特別的稱號是粽子大王,它的粽子從選料、制作最后到煮熟都有獨到的地方。
嘉興人在包粽子時通常要放塊肥肉,而且把肥肉煮的很爛,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滲入到糯米中,入口鮮美,肥而不膩并且還有一股濃郁的肉香味,讓你回味無窮。
嘉興粽子的主要品牌有五芳齋粽子、真真老老粽子、三珍齋粽子等。五芳齋粽子號稱“江南粽子大王”,其按傳統(tǒng)工藝配方精制而成,選料十分講究,肉粽采用上等白糯、后腿瘦肉、徽州伏箬,甜粽則用上等赤豆“大紅袍”,通過配料、調(diào)味、包扎、蒸煮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嘉興在每年初夏都會舉辦中國嘉興粽子節(jié),全國各地粽子廠家云集,在嘉興開展粽子文化系列活動,有粽子擂臺賽、包粽子表演、百粽宴、參觀粽子博物館和龍舟賽等民俗活動。
二、嘉興粽子的歷史起源
嘉興粽子的歷史源遠流長。六、七千年前,先民們孕育了長江下游太湖流域早期新石器文化的代表——馬家浜文化,這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源頭之一,也是我國稻作最早的起源地之一。漢唐以來,嘉興發(fā)展成為中國歷史上最主要的稻作區(qū),被譽為“天下糧倉”。
嘉興粽子作為一種端午節(jié)民俗食品,粽子在嘉興一帶流播的歷史,至遲可以追溯到明代。而且,隨著民間習俗的傳承發(fā)展,粽子的制作技藝也日漸成熟。到了清代,嘉興民間在清明、端午節(jié)食粽的習俗更為具體豐富。
除了傳統(tǒng)習俗對嘉興粽子的流播產(chǎn)生重要影響外,嘉興地區(qū)悠久燦爛的點心文化也推動了粽子制作技藝的發(fā)展。嘉興粽子受“嘉湖細點”茶食的制作技藝影響頗深。明朝中葉,東吳西浙,飲食豐富奢華,嘉興湖州一帶的茶食品種豐盛而且做得十分精巧細膩,被稱為“嘉湖細點”,馳名江南。至清朝末期,茶食品種之多不可勝數(shù),粽子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在2012年的時候嘉興這個地區(qū)的粽子就已經(jīng)入選了央視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了,當時播出的節(jié)目可以說是火遍了全國,引發(fā)了大家去嘉興這個地方品嘗粽子的潮流,網(wǎng)上的網(wǎng)購數(shù)量也增加了很多。嘉興的粽子比起其他地方的粽子來說有著許多不可替代的特點,味道也是相當好吃。
嘉興這個地方的粽子一直以來都有“東方快餐”之稱,因為粽子早在之前就廣泛流傳到了東亞日本、朝鮮及東南亞等國家,所以很受各個國家旅游者的喜愛。至今為止嘉興粽子不僅飽受國內(nèi)人的喜愛,更是獲得了世界各國的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