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產品介紹
姜家埠大蔥栽培歷史悠久,在明代時,大沽河西岸一帶(今古峴、仁兆、南村等地)栽培已經很普遍,在公元一五五二年,其蔥就被明世宗御封為“蔥中之王”。在1987的《平度縣志》上也有多處記載。在我國眾多的大蔥品種中,姜家埠大蔥 “名”“特”“優(yōu)”三字兼?zhèn)?。目前,姜家埠大蔥在區(qū)域內年種植面積達2.5萬畝以上,總產達18萬噸,年總產值達3億多元,主要以千葉光彩品種為主。姜家埠大蔥通體長直,粗細均勻,蔥葉鮮綠,蔥白緊實呈乳白色,質地緊實,微辣清甜,耐儲存。2007年姜家埠牌蔬菜被評為青島市著名商標,2011年被評為山東省著名商標。
二.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文歷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況:海青茶樹種植區(qū)域主要分布在海青北部山區(qū)及南部丘陵地帶,茶園主要集中在背風向陽的半山坡和丘陵平地等宜茶地塊。土壤類型具備高產土壤的肥力基礎,土質均為以花崗巖為母質的沙質土、黃棕壤,偏酸性。茶園區(qū)域未受污染,環(huán)境質量達一級標準,硒、鉀、鈉元素含量充足。
2、水文情況:黃島區(qū)海青鎮(zhèn)位于黃海之濱、膠州灣畔。主要河流有二條:一是潮河,二是甜水河,它們連接大小支流30多條支流,在海青鎮(zhèn)區(qū)域構成水道網。小型水庫1座,小型水庫10座,大小塘壩85座,水資源豐富。現有工程可用水量1365萬立方米,地下水可用量393.89萬立方米。為根據國家農業(yè)行業(yè)標準《農用水源環(huán)境質量監(jiān)測技術規(guī)范》(NY/T396-2000)判定,海青茶種植區(qū)域范圍水質的綜合污染數為1級,屬清潔水平,適宜生產優(yōu)質的海青茶。
3、氣候情況:海青茶產區(qū)屬典型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2.3℃,年有效積溫3986-4400℃,年平均無霜期為201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838小時。海青茶產區(qū)年平均降水量為803.1mm,多年平均徑流深191.7mm。降水多集中于7-9月份,3個月平均降水量513.8mm,占全年降水量的75%。相對濕度82%,茶區(qū)云霧繚繞,生產氣候條件獨特。
三.地域范圍
姜家埠大蔥生產區(qū)域位于平度、即墨、膠州、高密四市交界處,距青島前灣港50㎞,青島國際機場30㎞,距膠濟鐵路和藍煙鐵路僅有10㎞,同三高速和青新高速公路在此互通立交,并設有出入口,交通發(fā)達、通信便利。依據平度市人民政府批示,姜家埠大蔥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轄南村鎮(zhèn)52個行政村。大蔥種植面積約2.5萬畝,年產大蔥18萬噸。地理坐標為北緯36°28′17″至36°35′55″,東經120°00′52″至120°10′18″,海拔高度26m至40m。
四.產品品質特性特征
海青茶產區(qū)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茶樹越冬期長,芽葉肥厚飽滿,氨基酸、兒茶素、茶多酚等有機成分含量高??傮w品質表現為:外形較南方茶碩壯重實,色澤墨綠;香氣栗香濃郁;湯色黃綠明亮;滋味鮮爽;葉底綠亮。水浸出物含量高,一般在42%~46%之間,表現為滋味濃的顯著特點。海青茶品質唯一性:葉片厚、香氣高、滋味濃、耐沖泡。形象稱之“黃綠湯、栗子香”顯著特色。
五.特定生產方式
海青茶農產品的生產總原則是按國家無公害標準進行組織生產,實行專業(yè)化生產,專業(yè)化監(jiān)督,產業(yè)化模式,社會化服務。(1)產地選擇:海青茶基地環(huán)境質量符合國家衛(wèi)生標準,集中連片,滿足NY/5244-2004的要求。園地選擇、規(guī)劃和茶樹種植按NY/5244-2004的要求進行。地勢應選擇背風向陽的半山坡或丘陵地,坡度以不超過25°為宜。土壤質地要求呈酸性或微酸性,PH值在4.5~6.5之間,最高不超過6.5,土質以肥沃的砂質壤土為宜。土層結構要求深80cm~100cm以上,底土不具硬盤層,活土層厚度在40cm以上。茶地要求有水源條件,地下水位應在100cm以下。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海青茶種植必須選用當地選育馴化的優(yōu)良品種。茶園分有性繁殖系茶園和無性繁殖系兩種。有性系茶園品種選擇:經當地選育馴化而成的群體種茶園為采籽品種園,以當地選育品種進行種籽直播發(fā)展新茶園;無性繁殖茶園品種選擇:以迎霜、龍井長葉等良種茶園作母本園,進行當地扦插繁育茶苗發(fā)展茶園。
(3)茶園種植:海青茶樹種植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采取復合生態(tài)型茶園模式技術種植。二是采取生態(tài)設施棚模式技術種植。深翻整地:種茶地塊全部深翻80cm以上。初翻:秋冬季,對規(guī)劃茶園全面深翻或局部開溝。深寬各70cm~80cm的種植溝、生熟土分開,熟土與2/3有機肥混合回填在種植溝底部,生土填在上部。復翻:種植前一個月,在種植溝上部開挖深30cm左右的施肥溝,將有機肥或餅肥和化肥混合施入后,再加填表土。 基肥施用:畝施土雜肥8~10t,并配施餅肥150kg~200kg,用作基肥的化肥,以磷鉀肥為主,可畝施磷鉀肥30kg~50kg。磷鉀肥應在園地復翻時與有機肥混堆漚,并做到土肥均勻,覆土蓋嚴。種籽直播:以春播為宜,種植方式采取“凹田雙行密植”方式。雙行條植大行距為120cm,小行距為30cm,穴距20cm-30cm。扦插苗移栽:采用雙行密植。大行距120cm,小行距30cm,穴距20cm-30cm,每畝6000株左右。
(4)生產過程管理:幼齡茶園管理:主要包括定型修剪、肥水運籌、除草覆草、病蟲害防治、采摘、防凍和退土等措施。投產茶園:施肥:重施基肥,分期追肥,葉面噴肥?;室杂袡C肥為主,主要是廄肥、餅肥、堆肥、綠肥等;實行以產定肥,畝產每100kg干茶施純氮肥12kg~15kg,氮、磷、鉀肥的施用比例為3.5:1:1;追肥按“前促后控”原則,各次追肥比重為40%、25%、20%、15%;葉面噴肥,春茶長到一芽一葉時,用1%的尿素液或茶樹專用葉面肥噴灑蓬面;除天旱和施肥后及時澆水外,每年還須澆好“催芽”、“潤肥”、“越冬”三水。鋪草:分夏冬兩次進行,夏季在茶行間鋪草,厚度在15cm-20cm左右;冬季澆足越冬水后,在茶行間鋪草20cm左右,保護根部,減輕土壤凍土層?!鞍茁丁敝痢扒锓帧逼陂g,在茶行間深耕30cm-40cm,結合施基肥整平、耙細。修剪:對正常采摘或凍害較輕的茶園,每年或隔年修剪一次;一般于“春分”至“清明”間進行,剪去樹冠上的秋梢和部分夏梢,以保留紅梗剪去青梗為度,剪去3cm-5cm。如茶樹地上部受凍較重,可在“春分”至“清明”間進行,以剪去凍死枝為度,一般剪去樹冠高度的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保留骨架枝。采摘:采摘開始時間一般為4月下旬。春茶前期留魚葉,后期留1葉,夏秋茶留魚葉采較為理想,同時采凈對夾葉。各季茶要分期、分批、多次勤采,采高留低,采中央,留兩側,做到“合理、及時、分批、多次采”,采養(yǎng)結合。在茶樹停止生長前的“白露”與“秋分”之間停止采摘,即封園。 越冬防護:除澆足越冬水、行間鋪草,營造防風林外,還可搭防風障和蓬面撒草?!按笱鼻昂?,用軟質麥草撒于茶蓬面上,要求使葉片依稀可見,蓋而不嚴,遮光度約50%左右。設施栽培越冬防護:新茶園規(guī)劃時,設計好保護設施的規(guī)格??刹捎眯」芭?、大拱棚或冬暖式大棚。一般在大雪前后扣棚覆膜,清明前后通風煉苗。 復合生態(tài)化栽培模式越冬防護。即采用黑松、側柏、銀杏等樹種在茶行四周建設防護林,進行茶-林間作,增加茶園物種多樣性的一種現代茶葉栽培模式。
(5)病蟲害綜合防治:茶葉生產盡量少用或不用農藥,達到“高效、低毒、低殘留、無公害”的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要求。茶樹遇病蟲侵害時,應綜合應用物理、化學、生物、農業(yè)等防治措施,注意輪換用藥和執(zhí)行農藥安全間隔期。生產過程管理必須符合《無公害食品茶葉生產技術規(guī)程》(NY/T5018-2001要求)。
(6)產品收獲及產后處理:鮮茶葉采后要進行加工制茶,茶葉加工廠房的設計必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wèi)生法》的要求,所處的大氣環(huán)境必須符合《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1996中規(guī)定的三級標準要求,加工廠必須具備茶葉生產許可證(QS證)和衛(wèi)生許可證,加工人員必須持有健康體檢證,茶葉的生產必須按照QS證的要求進行。加工場所和加工設備應符合NY/T5019的要求。
(7)生產記錄:記錄茶葉生產情況、病蟲害發(fā)生情況、技術措施、農藥化肥的使用情況,建立海青茶生產過程記錄檔案,記載投入品的名稱、使用時間、使用目的、使用方法、使用量。加工廠加工茶葉時必須建立加工檔案,記載加工茶類、工藝、數量、等級、時間和所用鮮葉品種、數量、等級。
六.包裝標識相關規(guī)定
1、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登記證書持有人申請使用海青茶農產品地理標志:
①生產經營的茶葉產自登記確定的地域范圍;
②已取得茶葉生產加工的生產經營資質;
③能夠嚴格按照規(guī)定的技術規(guī)范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④具有海青茶市場開發(fā)經營能力。 使用“海青茶”農產品地理標志,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證書持有人簽訂農產品地理標志使用協(xié)議,在協(xié)議中載明使用數量、范圍及相關的責任義務。
2、“海青茶”農產品地理標志使用人享有以下權利:
①可以在產品及其包裝上統(tǒng)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志;
②可以使用“海青茶”農產品地理標志進行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及展銷。
3、農產品地理標志使用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①自覺接受登記持有人的監(jiān)督檢查;
②保證“海青茶”農產品地理標志的品質和信譽;
③正確規(guī)范地使用“海青茶”農產品地理標志。
4、使用“海青茶” 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農產品地理標志持有人和標志使用人,對“海青茶”的質量和信譽負責。
5、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冒用“海青茶”農產品地理標志和登記證書。
6、鼓勵單位和個人對農產品地理標志進行社會監(jiān)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