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香蟲(Aspongopus chinensis Dallas)為兜蝽科屬下的一個品種。
九香蟲,即半翅目,異翅亞目,兜蝽科的瓜黑蝽。是一種會飛的青黑色昆蟲,指甲般大小,狀如水龜。春夏季節(jié),爬在農(nóng)作物的莖葉上吸食漿液,不留心碰上它,便放出一種奇臭難聞的氣體,使人避而遠之,因而落個“臭板蟲”,“屁巴蟲”或“打屁蟲”的臭名。
分布于中國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主產(chǎn)云南、四川、貴州、廣西等地。
九香蟲全體橢圓形,長1.7~2.2厘米,寬1~1.2厘米,體一般紫黑色,帶銅色光澤,頭部、前胸背板及小盾片較黑。
頭小,略呈三角形;復眼突出,呈卵圓形,位于近基部兩側;單眼1對,橙黃色;喙較短,觸角6節(jié),第1節(jié)較粗,圓筒形,其余4節(jié)較細長而扁,第2節(jié)長于第3節(jié)。
前胸背板前狹后闊,前緣凹進,后緣略拱出,中部橫直,側角顯著;表面密布細刻點,并雜有黑皺紋,前方兩側各有1相當大的眉形區(qū),色澤幽暗,僅中部具刻點。
小盾片大。翅2對,前翅為半鞘翅,棕紅色,翅末1.3為膜質,縱脈很密。足3對,后足最長,跗節(jié)3節(jié)。
腹面密布細刻及皺紋,后胸腹板近前緣區(qū)有2個臭孔,位于后足基前外側,能由此放出臭氣。
雄蟲第9節(jié)為生殖節(jié),其端緣弧形,中央尤為弓凸。
九香蟲成蟲有翅能飛,其寄主植物主要是葫蘆科植物,如各種瓜類的南瓜、冬瓜、西瓜、絲瓜、水瓜等。
剛孵出的若蟲(幼蟲)多在寄主植物蔓裂處和葉芽和葉柄上,棲息于卷褶的黃色枯葉內。
九香蟲以寄主植物的汁液為食物,以成蟲蟄伏在土石塊下、石縫中、瓜棚或墻縫中穴內越冬。
從自然界采集可在成蟲羽化后,于8月中旬至10月上旬到寄主植物上采集成蟲,也可在冬春時期,尋找成蟲越冬地點,進行捕捉、不同地區(qū)成蟲羽化時間以及進入越冬和越冬結束時間,可能不盡相同,因此,應根據(jù)本地區(qū)實際情況進行采集和捕捉。
九香蟲養(yǎng)殖可在室內進行,也可在室外或田間進行。飼養(yǎng)前應做好養(yǎng)蟲的準備工作:養(yǎng)蟲籠一般用木框和窗紗制成,規(guī)格大小可根據(jù)需要制做,一般為立體型。
田間大養(yǎng)蟲籠,底部開口,可以將在地面栽種的寄主植物(瓜類)罩在籠內,前面開門,人可進入操作、檢查,籠的四面均為窗紗,籠的頂部也應裝窗紗。
然后將要飼養(yǎng)的蟲源放入籠內,使其在籠內取食、生長發(fā)育。另一種小型紗籠,可放入花盆栽種的寄主植物供蟲取食,前面只要開個小門即可,可從門伸進手進行操作。
這種小型養(yǎng)蟲籠可以放在田間或室外,也可放在室內飼養(yǎng)。寄宅植物的種植時間,可根據(jù)當?shù)胤N植時間靈活掌握,可在田園地直播或播在花盆內。
①病害:經(jīng)飼養(yǎng)觀察,九香蟲很少發(fā)生病害,僅發(fā)現(xiàn)個別若蟲受真菌感染而死亡,病原菌尚未清楚。防治方法:經(jīng)常保持養(yǎng)殖場地的清潔衛(wèi)生,在成蟲冬眠出蟄前對養(yǎng)殖地用1%~2%福爾馬林進 行1次徹底消毒。
②天敵:九香蟲的主要天敵是螞蟻和蜘蛛。他們常侵入籠、網(wǎng)罩內,咬傷或咬食九香蟲的若蟲。防治方法:在籠、網(wǎng)罩內發(fā)現(xiàn)有蜘蛛,可用人工捕捉;發(fā)現(xiàn)螞蟻,應立即找出蟻穴并以堵塞,在籠、網(wǎng)周圍撒石灰,或用豬骨等食物引誘螞蟻聚食集中殺滅。另外選擇養(yǎng)殖場地時,要避開蟻穴(巢)場所。
鑒別九香蟲要點:一是頭小,呈三角形,有單眼一對,點狀突起;二是蟲體呈六角狀扁橢圓形,長1.8~2.2cm,寬l~1.2cm;三是表面棕褐色至棕黑色,背部有膜質半透明翅2對,胸中有足3對,多已脫落;四是腹部比背部隆起,有5~6節(jié),每節(jié)邊緣有突起白色小點;五是質脆,具特殊臭氣,味微酸。而混淆品小皺蝽極似上種,僅蟲體較小,頭呈半圓形,蟲體呈橢圓形,余同上種。
李時珍曰:“九香蟲產(chǎn)于貴州永寧赤水河中,大如小指頭,狀如水龜,身青黑色。至冬于石下,土人多取之,以充人事。至驚蟄后即飛出,不可用矣?!?/p>
《藥材資料匯編》:“九香蟲,別名黑兜蟲。體呈長圓形,頭部突出。身被金色短毛,閃毛帶藍。觸角為絲狀,單眼在頭之兩側。前胸及中央兩側有節(jié)足三對;前翅為半革質及半膜質,后翅全為膜質,前翅之前緣及腳之跗節(jié),大半呈赤褐色。生長在溪澗中的近水的潮濕地帶,多伏居于水邊石隙間。喜吸食傘形科及禾本科植物的液汁。通常在冬月捕捉,趁清晨下霧時用網(wǎng)罩撈取,亦有白晝掀石捕取者,放入布袋內,然后用開水潦過,及時曬干或焙干即可?!?/p>
蟲體呈六角狀扁橢圓形,表面棕褐色或棕黑色,長1.8~2.2cm,寬1~1.2cm。頭小,呈三角形,有單眼一對,呈點狀突起。背部有膜質半透明翅兩對,淺棕色至棕褐色。胸部有足3對,足多已脫落。
腹部比背部隆起,有5~6節(jié),每節(jié)近邊緣有一突起的小點。質脆,有特異臭氣,味微咸。